四、“以先进文化熏陶人”的政策与措施 1、把握文化事业的群众性,努力普及大众文化 从2003年开始,市政府决定开展文艺演出的“百万补贴工程”,即每年由市政府安排200万元,补贴剧团下乡下社区演出。2003年,市属3个剧院下乡下社区演出共计596场,服务城乡群众220万人次。同时开展送电影下乡放映活动,由市政府每年安排30万元,对下乡放映进行补贴。从2004年起,每年下乡放映200多场,服务村民80万人次。 宣传文化部门充分发挥文化广场的作用,为普及大众文化搭建平台。2005年组织群众业余文化艺术团队在滨江文化广场、黄兴路步行街中心广场定期演出达105场。全市文化活动1100余场,观众近两百万人。“十大文化广场”和“十佳业余文艺团队”的评选,提高了大众文化的质量和水平。 文化部门十分注意不断壮大文化辅导员队伍,为普及大众文化网罗人才。对已有的600名文化辅导员进行登记,定期培训,建立了全省第一个“外来务工人员艺术团”,并为其作了专门辅导。“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定点辅导了浏阳大瑶、长沙县大托、宁乡县煤炭坝等23个乡镇的文化工作者,扶建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文艺团队24个,还设立了流动图书站。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普及大众文化创造条件。全市51个街道宣传文化体育站和495个社区宣传文化活动中心已挂牌并开展活动。五区图书馆、文化馆都已新建或扩建。还建立了一力社区等几个社区图书流通点;组织了“百万市民捐书、百万市民读书、百万农民读书”活动以及“社区文化展示周”、“迎新春全市社区文艺调演”、“爱我中华歌咏比赛”、“群众歌典音乐晚会”等一系列大众文化活动,深受群众的好评。 2、把握文化精神的传承性,大力弘扬历史文化 2004年市人大颁布了《长沙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近几年宣传部门陆续编辑出版了《留住历史的文脉》、《长沙井文化》、《长沙老建筑》、《长沙民间艺术》、《历史街巷寻踪》、《茶文化采风》等系列图书;2005年又将历史街巷和历史旧宅保护列入市政府“八件实事”之一。“一乡四村”历史名人故居、23栋历史旧宅修复保护和八路军驻湘通讯处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维修整治等工程顺利竣工。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街巷恢复了街巷原有格局,保护了古井古墙古宅,凸显了历史文化内涵。开展了公开征集历史文物的工作,已征集各类文物1万多件,并公开展出。深入开展文物普查,新增了50余处近现代保护建筑。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也提上了议事日程,湘绣、湘剧、浏阳花炮制作技艺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获得成功。 3、把握文化建设的时代性,着力打造精品文化 政府加大了对文化精品创作的引导和扶植力度,几年来创作了《雍正王朝》、《阳光乐章》、《秋天的花鼓》、《布衣毛润之》等一大批文艺精品,其中获国家级奖励256项,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7项。长沙广电集团在全国首开“政法频道”、“女性频道”等专题频道,屡创收视率新高。市文化局系统2005年共创作了320多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其中花鼓戏《万年牌》剧本获中国曹禺戏剧奖、剧本提名奖,广播剧《三个老乡》获中国广播剧一等奖,音乐作品《那一声喊总藏在心里》获全国群星奖优秀奖,小品《约会》和《马路情》分获全国小品大赛金奖、铜奖。这些文化精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强大的吸引力,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4、把握文化传播的导向性,致力扶植市场文化 在扶植市场文化方面坚持“疏”与“堵”、“奖”与“罚”相结合,以评“星”为手段,引导全市文化娱乐场所朝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2005年全市组织评定了“五星级”酒吧10家,“五星级”网吧10家。对个别屡次违规的网吧吊销营业执照,并实行“听证”制度;对个别违规经营的演艺酒吧进行了严肃处理。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4-12-22 19:07 , Processed in 0.09510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