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以先进文化熏陶人”的具体途径 在现代转型社会中,人在什么情况下最易受到文化的熏陶,从长沙的实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1、在城市精神的氛围中得到熏陶 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内在气质和根本价值追求,是内化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哲学法则,是体现城市独特风格的显著符号,是反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抽象理念。因此,城市精神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城市的文化精神。城市精神植根于城市的历史,体现于城市的现实,昭示着城市未来的精神风貌,引导城市发展的价值取向,是陶冶城市居民道德情操的导向与核心。城市既是民族的又是国家的,任何一个城市都是在民族文明的积淀和社会历史的变迁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城市精神正是以民族文化为血脉、以国家精神为骨骼、以城市自身性格和气质为特色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以长沙为中心的湖湘大地养育了无数志士仁人,历来为史学家所垂青,为世人所瞩目;而湖湘大地上所形成的湘人精神又使湖湘文化更加璨烂夺目,闪耀着永恒的光辉。近代历史上有“无湘不成军”、“中国不可一日无湖南”之说,这正是湖湘文化的精髓之所在。正是因为有了这特殊的人文背景和文化氛围,才铸造了湘人特殊的人格和气质,才有屈原、贾谊、怀素、张栻、王船山等杰出人物的出现;才有晚清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中兴名臣”的崛起;才有谭嗣同、唐才常、黄兴、蔡锷、焦达峰等为探索中华振兴之路的英勇献身;才有中国共产党人领导者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胡耀邦等世界所瞩目的伟人的涌现。湖湘文化和湘人精神植根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土壤中,它以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作为更广阔的背景,故能成其高远,成其伟岸。 对长沙历史的这种再认识是“以先进文化熏陶人”的原动力之一。把历史形成的共同的文化心理、地方文化个性提炼出来,更加精心地培育,便可形成城市和地区更强的凝聚力。在这一思想指导下,长沙开展了“长沙精神”的大讨论,近10万市民投票确定“心忧天下,敢为人先”为长沙精神。 “心忧天下”出自左宗棠的一副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的青年毛泽东,将其改为“身无一文,心忧天下”,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敢为人先”典出唐代诗人吕温的诗:“天下起兵诛董卓,长沙子弟最先来。”原湖南师大历史系教授郭汉民撰文,把长沙精神具化为“经国济世的远大抱负,救亡图存的爱国情怀,不尚空谈的务实作风,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这正是近代长沙人所具有的人文精神,也是“湖湘精神”的升华。 为了培育和发扬这种精神,市委宣传部组织编撰了一套包括中学版、小学版的《长沙名人故事》。26万册《长沙名人故事》发到了城区每一位中小学生手中,在小学生中开展“讲长沙名人故事”竞赛,在中学生中开展“弘扬长沙精神”演讲竞赛,以此形成“知我长沙,爱我长沙,建我长沙,富我长沙”的巨大精神凝聚力量。 如今,长沙精神已渗透到长沙城的每一个角落。素有长沙古城标志之称的天心阁建成长沙历史名人石刻画廊。画廊里共雕刻31位长沙历史名人画像,上自“崩葬于长沙”的炎帝神农氏,下到清代我国第一位外交官郭嵩焘,分别为政治家、文学家、医学家、发明家、书画家等。画廊采用玉竹石为原料,或线刻,或浮雕,并将各自诗作名言镌刻一旁,一人一景,成为集绘画、书法、雕刻、园艺于一体的新景观。报刊电视等媒体也采用各种形式宣传长沙精神,使长沙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2、在休闲娱乐中得到熏陶 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当人们物质生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生活上的享受,休闲时代悄然而至。休闲时代的突出标志就是,人们不仅仅满足一年一度或一年几次的黄金周旅游,健康的生活和娱乐方式进而成为社会各阶层的普通追求和享有的社会权利。敢为人先的长沙人在休闲文化上也领风气之先,仅几年功夫,休闲娱乐业迅速成为长沙的一个支柱产业,歌厅休闲、电视娱乐等享誉全国,酒吧文化、大旅游文化渐成自己城市的特色。在这种情况下,休闲娱乐势必成为“以先进文化熏陶人”的重要领域。它的大众参与性,为传播先进文化拓展了新的空间。 没经历过长沙的夜晚,就不会了解长沙。没去过长沙的歌厅酒吧,就不会了解长沙的夜晚。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长沙各大歌厅酒吧的门口人流如织,车水马龙,成了一道十余年不变的风景,此即著名的“长沙歌厅现象”。歌厅酒吧对于长沙的意义,已不是一种娱乐方式这么简单。它改变了长沙人的生活节奏,点亮了长沙的夜晚。解放西路“酒吧一条街”、遍布全城的长沙歌厅,南来北往的客人慕名而来。要想在最短的时间解读长沙城市的气质,歌厅是最好的去处。在这里,有最本色的民生百态、最开放的娱乐胸怀以及最生动的市井表达。 长沙歌厅文化是娱乐湘军的摇篮。长沙歌厅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鼎盛时期达到100多家。大多数歌厅雅俗共赏,听唱互动,日上座率达90%以上。田汉大剧院、港岛演艺中心、琴岛大歌厅、大中华歌舞剧院、华天大剧场等年接纳观众160多万人次,营业额达1.2亿元。琴岛歌厅以服务大众、贴近生活、幽默风趣为原则,以歌路广(观众可随意点歌)、形式多(唱歌、唱戏,说、学、逗都可)、高水平(好歌手、名演员演唱)、可“助歌”(主持人和观众可踏歌助兴)为形式和特色,创造了歌厅演艺的“琴岛模式”。在歌厅文化的推动下,演艺型酒吧、KTV等新鲜出炉,它们和长沙歌厅文化一起形成了闻名全国的“长沙娱乐休闲现象”。 长沙歌厅文化发轫于本土市井文化,渗入了一些“舶来”文化元素,从其本质来说属于通俗文化。它一直秉承自己的平民化、通俗化路线,但也不是一俗到底,而是让观众从艺术化表演中获得快乐,在不知不觉中享受到属于平民生活的大智慧和真善美。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大众文化的出口流传了出去。 自上世纪末开始,“快乐模式”、“真情模式”让“电视湘军”异军突起。在嘻嘻哈哈、打打闹闹中,观众有一份别样的快乐。在国内开先河的代表就是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这种“快乐”模式成为一段时期内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主流,它以其极强的娱乐性和参与性迅速走红,并很快在全国许多地方登上了收视排行榜首的宝座。《金鹰节》、《超级女声》、《国球大典》等娱乐节目,尽管饱受非议,却也迎来无数赞誉。 有人指责“超女”为低俗、恶俗,这是一种偏见。选手们所演唱的曲目大多数是积极健康的。仅就“超女”把大批青少年从网吧拉到电视机前这一点来说,就有其先进之处,何况“超女”的观众已涉及更广泛的群体。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提供的数据,2006年超女第一场直播“长沙唱区10进7”播出时,节目收视率超过同类节目而排名全国同时段第一。长沙唱区晋级赛累计全国观众总规模约1.4亿。而且,在观众构成方面,25岁至44岁的中青年观众比例较之去年上升近60%;大学文化程度以上的观众比例上涨82%。调查表明,超女最大的观众群体是“干部和管理人员”。难道这么庞大的观众群体都在追逐低俗? 顺应观众的呼声,也随着电视制作水平的提高,电视湘军新闻类、谈话类、写实类风格的节目渐渐出炉,有的已炼得炉火纯青。一大批名主持人,他们或沉稳、或风趣、或平民化,他们谈的、说的也大都是一些严肃话题,严肃中间有亮点,让人觉得有些幽默,有更多的思考,同时也接受了大量的新闻讯息和蕴含其中的道德观念。 3、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得到熏陶 如果说歌厅酒吧文化的顾客目前尚以经济收入较高的“休闲阶层”为主的话,那么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则是全民投入,它惠及占人口大多数的普通居民和农民。 2005年,长沙全市围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和文明创建等主题共开展各类文化活动3000余次。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广场等全市16个中心广场全年开展活动400多场;芙蓉区的“牵手芙蓉”着重打造以舞台艺术为特色的广场文化;天心区“欢乐星城”开积极吸纳民间投资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之先河;岳麓区“走进新岳麓”广场文化活动成为河西居民节假日重要的生活内容;开福区的“湘江韵律”等一系列文艺演出活动,成了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雨花区“拥抱文明”社区文化节、“和谐雨花”纳凉舞会等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长沙县开展以“星沙广场”为龙头的群众文化活动200余场;望城县雷锋艺术团坚持“把舞台搭到老百姓家门口”;浏阳市的“文化驻乡”让文化常驻乡村,送戏260多场;宁乡县“周末我登台”精选了优秀节目在乡镇村组巡回演出,深受群众欢迎。 2006年又组织开展了“欢乐长沙·和谐家园”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对于活跃城乡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促进政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长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活动把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编成生动活泼的歌舞和小品,大力渲染“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把以纪念建党8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为主题的“红色记忆”搬上舞台,大力宣扬先进文化所蕴含的理想信念;立足基层,面向群众,做到艺术性、娱乐性和大众性有机结合,使“讲文明,树新风”的社会风尚走进千家万户。 2005年是长沙的“农村文化年”,“送戏下乡”与“农村文化年”有机结合,既为农村奉献文化,又为农村培育文化。全年市县共送戏1459场,送电影10868场,送图书10万余册,200余万农民从中受益。送文化下乡足迹遍及全市各乡镇,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和农民工建筑工地。创作上演了《卖鱼风波》、《赶集》等20多个具有农村时代特色和生活气息的作品,放映了《科学饲养黑山羊》、《村长本姓赵》等一系列农民喜欢的科普影片和农村题材影片,农民从中不仅学到了种养植技术,也陶冶了性情。 “政府买单,群众看戏”一举多得。花鼓戏《万年牌》是一个反映浏阳革命老区在大革命时期的斗争故事。这个戏送到浏阳,干部群众都有一种亲切感,演出场场爆满。农民们看完戏后纷纷表示:老区精神不能丢,建设新浏阳离不开它。市花鼓戏剧院趁文家市赶集时下乡演出,吸引了远近1万多农民群众前来观看,比平日赶集的人数多出3倍以上。农民群众在接受先进文化熏陶的同时,也充分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为建设新农村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 宁乡县西部山区交通不便,相对封闭,赌博、迷信活动比较普遍。但只要是在送戏、送电影的日子里,那些不健康、不文明的活动就自行减少,甚至完全消失。乡村干部深有感触地说:什么时候健康文明的文化活动多了,什么时候低级趣味的东西就少了。宁乡县祖塔乡沙田地区,已有20多年没有到过剧团演戏。市花鼓戏剧团到演后,村民们视演职人员为亲人,热情地给演员们送茶、送西瓜、送鸡蛋,又腾房间腾床铺让演员们休息。演出时台下观众实在是多得不得了,人们就爬上围墙、攀上树丫争相观看,演职员们深受感动。两年间,市直3个剧团下乡下社区演出共计1500多场,是过去10年的总和;观众200万人次,也是过去10年的总和。一时间,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故事影片和科普电影像“磁场”一样吸引着农民群众,显身乡村舞台上淫秽色情和不健康的外来演出也不攻自退了。 4、在视觉文化环境中得到熏陶 耳濡目染这个成语是形容人听得多了,见得多了,无形之中会受到影响。城市人居环境是居民出门即见的最重要的视觉目标。尤其是居民置身所居的社区和街巷,其街巷特色、建筑形式、绿地空间、景观标志、小品设施乃至环境卫生等凡是可用眼睛看见的东西,都成了居民视觉上的第一印象,它所产生的感观上的视觉扩张和心理上的无形影响,心理学称之为“视觉冲击力”。 长沙市城区共有背街小巷1200多条,大部分是上世纪四五年代或更久远年代建造的。2005年,长沙市对街巷进行保护性的提质改造,以前破旧不堪的旧巷变成具有深厚文化品位的美巷。其中建设历史文化街区1处、历史街巷13条,有40余条街巷做了文化墙,有80%的街巷实施了亮化光化绿化,充分突出了湖湘文化特点。 白果园原为旧式公馆集中区,建筑物大部分建于民国时期,虽历史风貌犹存,但多数已破旧不堪,改造工程本着“保护原貌,以求其真”的原则,对部分破损外墙贴以青砖片,屋檐复以翘角,整个街巷整旧如旧。人民西路至白果园的入街口,新建小型古典园林,栽种白果、桂花等珍贵树木,小桥流水,亭榭石凳,市民小憩于此,悠闲自得,使白果园成为闹市中的幽雅一景。小园东墙竖立大型仿铜浮雕文化墙,上雕与白果园紧密相关的两大历史事件图案,一为毛泽东创《湘江评论》,一为程潜、陈明仁两将军领衔湖南和平起义。风云事件,震憾中国;历史画卷,辉映古城;斯人虽逝,浩气却长存人民心中。 赐闲湖巷打造成了文化街巷。保护清代留下来的迂回曲折的街巷格局,保护古井、贡院古墙,重新铺设仿旧麻石路面,临街民居和店铺按朱窗红阁、青砖白线风格统一装修,街巷转弯接口处布置园林小品。文化墙碑刻图文并茂,图案有线刻、有浮雕,内容围绕辛弃疾飞虎军、赐闲湖故事和贡院科举三大主题展开,请省内著名书法家为墙体刻碑书写辛弃疾词,增强街巷的文化氛围。由北向南,有辛弃疾雕像广场、辛弃疾词墙、赐闲湖故址纪念碑、赐闲湖古井与亭廊、赐闲湖传说故事墙、颜鲸其人碑、赐闲园、左局街古墙、科举文化长廊和郭嵩焘养知书屋纪念碑等,迤丽展现,迭递眸前。 妙高峰巷街口设置双龙戏珠牌楼,上书“妙高峰城南旧事街”。街道上空学子通道贯通第一师范南北两校区,两厢的读书长廊以线雕方式镌刻城南书院、左宗棠立志、黄兴攻读、长沙抢米风潮、毛泽东心忧天下和长沙会战等历史往事。让人流连其中,仿佛置身往事,一种历史沧桑感油然而生。 光裕里则被修建为“戏剧一条街”。仿古门楼,木雕门窗,呈一派古朴的传统风貌;飞天引路,桃杏相依,呈现百般葳蕤的梨园春色。更为别致的是,生、旦、净、丑各种戏剧脸谱,扇、巾、斧、钺等各种道具模型,关汉卿、田汉、欧阳予倩等戏剧名家的画像,以及映山红民间戏剧节历年的金奖剧目等等,都制成了生动的浮雕或漆画,镶嵌在“戏剧街”两厢的围墙上,突出“戏剧之魂、民间之艺、园林之美、湖湘之情”,让人充分感受浓厚的文化气息。 5、在高雅艺术欣赏中得到熏陶 长沙不仅是通俗文化之都、休闲娱乐之都,也是高雅艺术之都。人们既可陶醉于歌厅酒吧,“寓教于俗”;又可去高雅艺术殿堂接受心灵的净化和升华,“寓教于雅”。 电视湘军精品创作层出不穷,并屡创高收视率。1999年长沙广电集团制作的《雍正王朝》,在中央台第一套黄金档播出时,第一周收视率为12%;而后创作的《走向共和》、《大清御史》在央视播放期间也引发了一阵陈收视狂潮。2003年,长沙广电创作摄制的电视音乐片《阳光乐章》获第十六届“星光奖”一等奖,广播剧《空房子》获中国广播剧奖一等奖。2004年,长沙广电创作录制的广播剧《三个老乡》获中国广播剧一等奖。2005年创作生产的《毛泽东传》第一部《恰同学少年》和电视连续剧《大河颂》也将在中央台播出。长沙本地观众当然是“近水楼台”,先得其“月”。 长沙歌厅也有高雅的。田汉大剧院建筑总面积2.8万平方米,由大剧场、音乐厅、田汉文化广场及其他附属设施组成。大剧场座位1206个,座位设计合理,声反射达到最佳效果。全数字化控制的灯光渲染出浓厚的舞台气氛,并配有国内一流的16米旋转舞台和四块升降台。从2002年开始由田汉大剧院与香港中华集团合作,每晚在田汉大剧院上演综艺晚会,产生无比的震憾力,给广大观众以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文艺演出将本土歌厅文化与剧院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既显百老汇的风格,又有法国红磨坊的影子,还请来了荷兰、奥地利、意大利、墨西哥等国的著名乐团和歌唱家,剧场天天座无虚席。2004年获得国家文化部“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田汉大剧院坚持奉行“弘扬民族文化,提升文化品位”的经营战略,以“创造精品文化,弘扬高雅艺术”为己任,在“一切为了观众,一切源于创新”的经营理念下,以一流的服务吸引着四方宾客。 从2005年开始,田汉音乐厅对外开放,一年中举办各类音乐活动127场次,10万市民和未成年人参与了活动。音乐教育活动以全市中、小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一年举办音乐活动200场次以上,市政府根据不同性质的音乐教育活动按场次给予不同的经费补贴。来田汉音乐厅演出的中外乐团和艺术家,其演出前的走台和彩排,均对市民和学生免费开放。音乐活动除学生专场外,其他场次的听众,未成年人几乎占去半数。一些学校还将音乐课以上大课的形式,一个年级一个年级地集中到田汉音乐厅来上。一些企业和公司,纷纷给予音乐教育活动以支持和赞助,自音乐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共有10家企业和公司支持赞助50多场音乐会。许多家长和未成年人,开始以到田汉音乐厅欣赏音乐作为自己的时尚文化选择。 业内人士认为,一段时期以来,音乐会贵族化倾向严重,一是高价位,票价动辄数百元甚至上千元,只有少数人消费得起;二是曲高和寡,大多数曲目群众听不懂,以致听众寥寥。而音乐活动定位于音乐普及与音乐教育,它以市民尤其是未成年人为对象,以音乐语汇贴近生活、音乐旋律亲切熟悉的作品为主要演出曲目,以公益性的免费、优惠和人性化服务为手段,将远离了音乐活动的市民尤其是未成年人拉了回来。不少市民说:音乐的贵族化把我们拒于音乐厅之外,而音乐教育活动,又将音乐厅的大门向老百姓打开了。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4-12-22 19:03 , Processed in 1.72214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