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录自《长沙国宝档案》陈先枢、宋少华等撰稿,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出版) 名称:“单”铭文铜戈 类别:青铜戈 国家二级文物 时代:战国 规格:通长18厘米 重0.196千克 来源:1980年长沙新人火车站邮电局出土 今藏:长沙市博物馆 名称:错金银云纹戈鐏 类别:青铜戈 国家一级文物 时代:战国 规格:通长13.3厘米 重0.196千克 来源:同上 今藏:长沙市博物馆 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各种与“戈”有关的成语,如同室操戈、大动干戈。“戈”已然成为了纠纷、战争的代名词。金戈铁马的动荡年代已经遥远,化干戈为玉帛才能追求社会的和谐。既然戈在古代有着这样重要的地位,那么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戈以及与戈相关的内容。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先秦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繁,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当时的军阀贵族将大量的青铜材料用来铸造兵器。先秦时期的兵器,重要分为短兵器、长兵器以及远射兵器,短兵器以剑为代表,远射兵器以弓箭与弩为代表,而长兵器即以矛和戈为代表,矛主要用以刺,是步兵的常用武器,而戈是车兵及骑兵作战用的一种最常用的、最重要的格斗兵器,她能够大范围内打击敌人。由于其结构的特点,具有极强的杀伤性,是当时最为主要的常用格斗兵器,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长柄冷兵器。她有勾、啄、揕三种杀法。勾杀即用戈的下援钩击敌人或者是战马的退步,使其到底,失去战斗能力。啄则是用戈的前锋刺杀,即像锄头刨地或者鸟啄食一般由上向下,借助重力加速度,用戈的锋部对敌人进行攻击;揕是用戈的上援击杀,将敌人划伤。戈起源较早,有人认为她是由镰刀类工具演化而来。新石器时代的石戈以及商代早期的戈只有援和内。如在粤东、闽南一带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就出土过石戈。到青铜时代,戈成为主要兵器。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青铜戈距今3500年,出土于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遗址。商代,青铜戈的使用已极其普遍。战国晚期,铁兵器逐渐淘汰青铜器,因此戈这种盛行于前秦的兵器基本绝迹于西汉。 戈由戈龠、戈、戈柲、戈鐏组成。戈头一般由援、内、刃、穿、齿、胡、阑等部分组成。“援”是戈的长条形锋刃部分;“内”有纳入之意,是戈尾部横向伸出的部分,呈榫状;“胡”是指由援向下转折延长的弧形部分。内和援之间的凸起部分称阑。内与胡上有穿,可以穿系皮条将戈头捆扎在柲上,保证戈头不至于在实战中脱落。春秋战国时期柲的下端常装有套筒状的鐏。鐏呈圆筒状,与矛镦圆形截面不同,戈鐏的截面多呈悬胆形,这是因为矛使用物方向,任意刺杀均可,而戈的使用是有方向的,根据戈鐏就可以知道到戈的方向,使用方便。战国秦汉时期戈的顶部流行装饰戈龠,是一种美化、保护戈头的作用。戈头的形制很多,大致可分为直内戈、曲内戈、銎内戈等。柲是戈的杆,戈柲的长度根据实际需要而不同,有短戈长戈之分,一般说来,车战用的柲长,步战用的戈柲短。如长沙浏城桥一号楚墓出土的戈柲长者为3.03-3.14米,短者近为0.91-1.40米。但最多不超过战士身高的三倍。柲的材料常见木质、藤制和积竹。“积竹”即中心用木或者藤质,外围裹以劈细的竹簧,并用丝布或丝线紧缠,再在表面髹漆,使得戈柲不但坚固而且富有弹性,杀伤性更强,且有回旋的余地。 “单”铭文铜戈是长沙出土战国铜戈中的精品,此戈长18cm,阑长11.4厘米,内长7.3厘米。1980年长沙市新火车站邮局M3出土。长胡,上有三穿,其中两个为长圆形,一个位于上齿,呈不规则方形。胡下端倾斜,与阑成一锐角,形成较长的下齿。援身较短,几与阑相等,无中脊。前锋略宽,呈三角形。内中部近前有一长条形穿,铭文位于穿后胡部,有字体敦厚的阴刻篆书铭文:“单讨作用戈兰□万”。铭文明确标示了与铜戈有直接关系属有者或铸造者信息:戈由武库工师单氏制造,或者单氏贵族下令铸造而成。说明她虽在楚墓中出土,但并非楚式戈,而是来自于中原。 戈的附件戈鐏在先秦到汉代也是十分讲究的。戈鐏位于柲下方,她的作用有三个,一是防止有机质地柲在地面过度磨损,其二是装饰,其三是使用时准确把握戈的方向以及牢固地抓持。长沙出土的戈鐏较多,而长沙市博物馆收藏的错金银云纹戈鐏是其中的代表。这件戈鐏与“单”铭文铜戈出自同一座墓葬,当为一套。长13.3厘米,重196克,上半部分截面呈悬胆筒形,銎径2.7厘米,以错金银工艺装饰卷曲云纹,错金与错银互相呼应,相互衬托,銎口端有金银相错的齿纹。云纹最下层部位有对称的穿,用以紧栓柲杆。戈鐏中部呈扁圆形,两侧对,称由一较大卷曲云纹装饰,大云纹之间有小云纹点缀,前后两侧均有一云头纹以半浮雕状从鐏体伸出,上下错落。最下端为蹄足状,平底。 (李梦璋撰稿)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4-11-23 19:40 , Processed in 0.09266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