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彭放)“事情过去半个月了,我的脑海里每天都会浮现出这两位年轻人的身影,真不知怎么感谢他们!”昨日,家住岳麓区科教新村的李祖健拨打晚报热线96333,希望通过本报一角表达内心的感激。大年初三晚上,天寒地冻,李祖健82岁的老伴杨汉东在外走失,两位好心的年轻人开车把他送回家,没有留下姓名。 八旬老人大年初三晚上走失 杨汉东患有肾病,每周须到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做两次血透。 大年初三下午6时许,杨汉东照例独自在医院做完血透,打算乘坐106路公交车回家。可是,医院的大门关闭了,他走了侧门,有点弄不清方向。杨汉东上了一辆公交车,发现窗外的景象越来越陌生,直到开进终点站,他也没弄清到了哪里。天色完全黑下来,路上几乎没有行人。他漫无目的地走着,走到一座桥上,又冷又饿的老人再也走不动了,一屁股坐在地上。 晚上7时许,家人做好了晚饭,却没有等到杨汉东回家,李祖健打通了老伴的手机。“我在大桥上,没力气了。”无论家人怎么询问,杨汉东在电话里什么也说不清,只是不断重复着这句话。李祖健让他找人求助,可是路上几乎没有行人,只是偶尔有些汽车开过。 “从晚上7时到11时,整整3个小时,他只会说自己在桥上!”李祖健和家人焦虑万分。儿子甚至建议,家里一人打一辆的士,到长沙的每一座桥上寻找。 开车10余公里送老人回家 当晚11时30分,李祖健的手机再次响起,是一个陌生的手机来电。“我们在湘江世纪城附近的捞刀河桥上看到一位老大爷,请问您是他的家人吗?”听到一个年轻女孩的声音,李祖健得知老伴有救了,心里“咯噔”一下,马上说要打的士过去。“阿姨不要急,我们开了车,把大爷送回家吧。”年轻女孩询问详细的地址后,把杨汉东扶上车,一路上不断在电话里告知他们的行踪。 “我们是一辆红色马自达小车,从浏阳河隧道过来”、“我们到湘江路了”、“上了橘子洲大桥”、“到溁湾镇了”……“听说他们到了河西,我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李祖健和儿子赶紧到小区门口张望。 远远地,李祖健看到一辆红色小车开过来,她小跑着迎了上去。女孩扶着杨汉东下了车,开车的男孩也下车扶了一把。“他们叮嘱我们赶紧给老伴准备晚饭,就上车打算离开。”李祖健拿出200元钱往车窗里塞,两个年轻人却摇起车窗离开了。 好心人连称“应该的”,不愿留姓名 “他们都是20出头的年轻人,送了这么远,连汽油钱也不愿收下,问他们的名字,怎么也不说。”昨日,李祖健突然想到,既然没有机会当面表达感谢,就想借本报弘扬一下年轻人的好品质。她特意把女孩的手机号码留给了记者。 随后,记者拨通女孩的手机,表达了老人的想法。“你们要见报?没必要,没必要!”女孩说,她住在湘江世纪城附近,那天她和一位姓胡的朋友一起出门购物,经过捞刀河桥时见到杨汉东坐在路边,他们开始以为老人散步走累了,坐着休息一下,可是购物回家时看到老人还坐在原地,就下车询问,并把老人送回家。“当时老人都站不稳了,我们这么做是应该的,相信谁见了都会这么做。”在记者的再三请求下,女孩最终也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2-5 16:59 , Processed in 0.14079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