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147岁的沈家大屋多处倒塌 湖南12位专家学者联名呼吁抢救

2012-11-26 13:4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56| 评论: 0|原作者: 文章注明|来自: 潇湘晨报

  浏阳龙伏镇新开村有一处沈家大屋。 

  1865年(清同治四年),沈家人建好这栋大屋的时候,大概不会想到,100多年后,他们的家会被贴上“晚清南方民居标本”“建筑迷宫”等标签。随着沈氏家族的变迁,沈家大屋一同见证的,还有辛亥革命等中国近代史关键节点上,湖南人的表现和态度。 

  就是这样一个承载历史记忆的地方,2011年被确定为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后,面临的却是保护的缺失。今年11月25日,记者随省内文史专家一同探访沈家大屋。最终得出的结论是:由于年久失修,无人照看,沈家大屋多处倒塌,危在旦夕,抢救保护迫在眉睫。本版撰文/记者斯茅庚 

  现场探访 147岁的沈家大屋以前还有乌龟在天井爬 

  11月25日,记者随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教授陈先枢到浏阳沈家大屋调查时发现,这座古建筑虽然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因年久失修,四处倒塌。院落里仅有的四五户人家,时刻面临着房屋倒塌的危险。 

  “紧靠沈家大屋的这一排房屋叫茶门,相当于现在建筑群前的牌楼,真正的沈家大屋主体部分在茶门里面。”走进沈家大屋之前,陈先枢指着拥有十间两层房屋的茶门说,这是当年富贵人家的杂房,上面是堆放粮食的仓库,下面饲养猪、牛等牲口。“再往里走就是沈家大屋院落了。” 

  走进茶门来到沈家大屋正厅,只见“公共食堂”四个大字醒目地出现在正对大门的墙壁上。再往四周看去,沈家大屋正厅就像一个被隔成几个部分的大礼堂。陈先枢说,正厅内分靠内侧的上厅、靠外侧的下厅和中间的过厅。 

  “沈家大屋的排水系统做得非常好,不管下怎样的暴雨,正厅里都不积水,早些年还有乌龟在正厅的天井爬来爬去。”住在沈家大屋院落边缘的一户居民说,正厅天井与地下排水相通,从来没有因为涨水或下大雨而积水。 

  从院落里走出来,记者发现处处都是因年久失修而坍塌的残垣断壁。北侧横厅的东面,倒了三间房屋;南侧横厅的东面倒了一大堵墙;茶门南面的十间房屋,靠隔茶门往南七八间的地方倒了两间房屋;靠北侧的师竹堂下厅屋顶,也塌了一部分。 

  年逾八旬的孤寡老人寻菊香住在师竹堂的上厅,她是已故沈家沈会春的夫人。寻菊香告诉记者,她最担心的是房屋倒塌,希望政府能够拨款对房屋修缮一番。另外居住沈家大屋院落边缘的四五户人家,也希望政府早日修缮房屋。 

  专家建议 专家学者提出三大保护措施 

  为切实保护好、利用好沈家大屋,尽快将领导批示、督办意见落到实处,为古人尽责,为后人负责,12位湖南专家学者提出三大保护措施: 

  一是争取省市领导和职能部门支持,成立市县乡联合工作班子,派出由财政、建设、旅游、文化、农林等部门得力人员组成的工作小组,指导和督促沈家大屋抢修保护、新开村开发建设的规划实施,并尽快纳入工作日程。 

  二是以规划保护方案为纲,先由财政紧急拨付部分资金,对危房进行抢救。同时将沈家大屋和新开村纳入文物保护、文化建设、旅游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等年度预算,列入政府文化、旅游招商项目,优先安排资金支持。另外,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吸收民间资本,组建公司作融资平台,将古屋及古家具作价入股,明晰产权。 

  三是以保护为基础,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鉴于已有多部影视作品在沈家大屋拍摄,效果很好,且大屋前后有河滩、山地数百亩,周边景点众多,发展空间极大。建议以建设影视拍摄基地为主体和特色,融民俗展示、文博会展、古代生活体验于一体,打造集古文化、山水、旅游于一体的省会东郊特色影视区、休闲区、旅游区,让沈家大屋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联名专家(排名不分先后):马昕(湖南省导游协会副会长、长沙国旅总经理)、王林(湖南省文物局顾问、教授)、朱翔(湖南省政府参事、湖南师大教授)、朱建军(民革长沙市委主委、中南大学教授)、刘叔华(长沙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组成员、高级建筑师)、张早平(民进长沙市委副主委、经济学研究员、博导)、陈先枢(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教授)、沈绍尧(长沙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胡晋文(湖南省城乡规划学会秘书长)、柳肃(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导)、贺孝武(长沙市政协委员、长沙市历史学会副会长)、梁小进(长沙学院长沙文化研究所教授) 

  历史记忆 2002年起沈家大屋被更多人了解 

  沈家大屋坐落在捞刀河东岸200米处,坐东朝西、群山环抱。始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建成于同治四年(1865),当地人叫发八寺大屋。2002年,媒体在介绍这个屋场时,始用“沈家大屋”一名。 

  据沈博爱2002年8月《沈家大屋古建筑群测绘报告》:全屋建筑使用面积13551平方米,外围倒塌647.3平方米;果园、风景林、道路、池塘、庭院、晒谷坪等14877.3平方米,布局严谨,屋屋相叠,庭院错落,廊道回环,嵌以精美的木雕、泥塑、彩绘,中西合璧,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 

  “沈家大屋是一部镌刻着中国近代兴衰史的生动画卷。”陈先枢介绍,屋内有4处私孰遗址,有焦达峰蓄西式头、提留声机宣扬反清思想的场所(师竹堂),有大革命时期的儿童团、妇女识字班遗址,还有日军肆虐时的深刻记忆。 

  2002年初,当时的长沙市政协副主席李显模、市博物馆馆长黄刚正等8人呼吁保护以来,大屋备受专家、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称之为“晚清南方民居标本”“建筑迷宫”“外人知进不知出”“长株潭最大的清代民居群”等。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2-26 20:24 , Processed in 0.09354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