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长沙村落名人故居之甘草坑杨毓麟、杨德麟故居

2012-11-19 02:5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839|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来自: 名城长沙网

(本文录自《名人与长沙风景》陈先枢撰稿,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未经作者授权,严禁复制转载!)

杨毓麟、杨德麟故居位于长沙县高桥镇甘草坑,始建于清末,由一大片郁郁葱葱的树林围成“围墙”,“围墙”内有一条小路。走到路的尽头,才见一张不大的大门。跨进大门,又是一条小路。小路的右边有几排整齐的树木,小路的左边是一个很大的水塘,水塘的另一边是菜地。路的前方即是品字形土砖青瓦住宅,大小有20多间,当地人称“杨家老屋”。住宅后是一座小山坡,山上有茂密的树林。旧居早毁,今存基址和大水塘。

杨毓麟(1872—1911),字笃生,号叔壬,后易名守仁,长沙县人。笔名有三函、椎印寒灰、卖痴子、三户愤民、湖南之湖南人等。出生名门望族,与杨昌济同族同亲。少年时代聪慧异常, 7岁即能作文,15岁考中秀才;后肄业岳麓、城南、校经三书院。遍览文学、历史典籍,留心经世之学,尤其注重时事。戊戌维新时被聘为时务学堂教习,并积极为《湘学新报》嗣改名《湘学报》撰稿,成为当时湖南维新派的重要人物之一。戊戌政变发生后,清政府捉拿维新派人士,他急忙逃匿乡间,没有被捕。1900年,杨毓麟到湘绅龙湛霖家教私塾,与龙湛霖关系极友善,并建议龙氏捐资兴学。这时,他常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而自豪,曾以“三户”为笔名在《清议报》上发表感时诗:

俯首中原一涕零,冥冥酣睡几时醒。

茫茫山海腾兵气,黯黯乾坤翳帝星。

大地已成刀俎肉,伪朝方播虎狼腥。

最怜寸土无干净,诸葛何山筑草亭。

后来,胡元倓创办明德、经正两学堂,龙氏竭力资助,杨毓麟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1902年4月,杨毓麟东渡日本,入日人所办之宏文学院,继入早稻田大学,此间,阅读了不少西方社会学名著,思想更加激进。1902年冬天,他与黄兴、樊锥、梁焕彝等湘籍留日学生在东京创办《游学译编》,开各省留学生自办革命刊物之先河。该刊阐述民族革命与种族革命学说,文章大半出自他的手笔。同时又与黄兴、蔡锷、张孝准等倡立湖南编译社,写成《新湖南》一书,该书以广阔的视野,探索了20世纪的时代特征,对帝国主义的认识,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先进的中国人所能达到的最深刻的理解。他在书中极力鼓吹湘省脱离清廷而独立,主张“中等社会”领导反清革命。此书出版后,立即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很快风行于世。 

1903年12月,杨毓麟应邀回长沙,参与华兴会的筹备工作。翌年2月15日,华兴会正式成立,杨毓麟加入并被派往上海,任华兴会外围组织爱国协会会长。接着,黄兴等筹备长沙起义,爱国协会拟在上海响应。但因起义事泄而流产。在管学大臣张百熙(长沙人)的帮助下,杨毓麟出任译学馆教员。以此为掩护,他在直隶保定设立两江公学为革命机关,联络吴樾、马鸿亮、杨积厚、庄以临、侯景飞、金猷澍等人组织北方暗杀团,计划先谋刺铁良。杨毓麟对吴樾的暗杀主张极为赏识,在方法上也给予了具体指导。1905年后,杨毓麟参与刺杀出洋考察宪政五大臣、萍浏醴起义,均告失败。1907年,《神州日报》在上海创刊,杨毓麟为该报总主笔,他撰写的社论和小品文,揭露和鞭挞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和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阴谋。1908年春,杨毓麟被留欧学生监督蒯光典聘为秘书。随行至英国。翌年冬,蒯光典因故罢归,杨毓麟亦辞秘书职,转赴英国苏格兰爱伯汀大学学英文及数学等科,同时担任《民立报》特约通讯员,为国内读者介绍西方各党派的活动情况。 

1910年3月,汪兆铭、黄树中等谋刺摄政王载沣,事泄,经西人化验,里边的炸药出自苏格兰,系由杨毓麟从英国购买而来。杨毓麟在英听到革命屡遭失败,列强妄图瓜分中国,心里又急又恨,以致旧病复发,头痛浮肿,痛苦难忍,势单力孤,无法报国。便留下遗书,托石瑛、吴稚晖两人将留英数年所积之130英镑中的100英镑转寄黄兴,作为运动革命之经费,余30英镑转寄其老母,以报答养育之恩。这样安排之后,便赴利物浦的海边,于1911年8月5日投水自尽。

杨毓麟去世后,旅居利物浦的华侨于次日召开追悼大会,以彰义烈,并厚葬于利物浦公共坟园。纪念碑上用中文写着“中国蹈海烈士杨先生守仁墓”。纪念碑上的一块用花岗岩制成的碑石上,用英文写着“中国烈士杨守仁,是因政治思想而死的。死时40岁。1911年8月5日。”

杨德麟(1870—1913),杨毓麟之兄,16岁为郡庠生,但不屑于举业。自幼研读经史地理古文,尤注重经世致用之学,且好学深思。1902年冬,受江西余氏之邀请,带余氏子弟进京游学,兼任瞿鸿禨家庭教师。1903年,回长沙,应明德学堂胡元倓先生之聘,在长沙明德、经正等学校任教,向学生宣传反清的革命思想。1905年官费留学日本弘文学院,继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就读。他研习政法,大量翻译欧美名著,皆借他人名义出版发行。课后调查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社会,眼界顿开,思想也因之大变。1906年他加入日知社;同年其二弟毓麟加入同盟会,兄弟二人虽政见有别,但他十分支持其二弟毓麟的革命活动。1907年2月他与留日友人杨度、陆鸿逵等人在日本东京组织宪政会、政闻社、宪政工会等组织。其“宗旨在于预备立宪进行之法,以期宪政之实行”,并提出以设立民选议院为立宪运动的中心目标。1909年,清朝廷宣布“预备立宪,维新图治”,湖南咨议局多次邀请杨德麟,希望他加入咨议局。1910年杨德麟回到长沙,对湘省立宪提出很多建议,但当局只是敷衍塞责,没有行动,他便愤而辞湘,仍归奉天。积极组织国会请愿运动。他希望通过和平请愿等合法斗争,迫使清政府实行民主强国。

1911年4月,清廷皇族内阁组成,暴露预备立宪原属骗局,这给杨德麟极大的刺激,他陷入彷徨苦闷之中。不久,其弟毓麟在英蹈海殉国,他悲痛欲绝,转而力主反清革命,以继弟志。同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他赴石家庄联络日知社同志蓝天蔚、第六镇统标吴禄贞与张绍曾等共图大举,谋断京津、京汉两路,夹击北京,实行中央革命。不料,吴禄贞被袁世凯派人刺杀,行动失败。后与蓝天蔚潜走上海,筹划北伐事宜。南北和议后任南京留守府秘书。南京留守府撤销后,于民国元年(1912年)9月,由宋教仁派回湖南,担任国民党演说员,复任国民党湖南支部长。以国民党总部发言人身份公开演说,宣传宋教仁的“责任内阁”和“政党政治”主张。积极支持以宋教仁为代表的政治家通过合法斗争重新掌握政权,以对抗袁世凯的专制独裁。其演说稿《国民党演说员杨德麟稿》后由国民党湖南支部出版发行,影响颇大。民国二年(1913年)3月,他出任湖南省财政司司长兼民政司司长。在任三月,他整理度支,不苟取民间一文,极力治理湘省水患。同年 “宋案”发生,“二次革命”军兴,湖南一度宣布反袁独立。不久事败,汤芗铭就任湖南都督,大肆搜捕国民党人。杨德麟等于11月9日被捕入狱。内阁总理熊希龄以杨等“多系湘中正绅”,随致电汤芗铭应依法审判,而电到时,杨德麟已于11月14日在贡院坪(今中山路三角花园)惨遭杀害。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1-3 03:39 , Processed in 0.09666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