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名人与长沙园林之马楚宫廷园林与马殷、马希范父子

2012-11-15 10:4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066|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来自: 名城长沙网

(本文录自《名人与长沙风景》陈先枢撰稿,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未经作者授权,严禁复制转载!)

五代十国时期,马殷在湖南及周边地区建立楚国,以长沙为国都。马殷、马希范父子在长沙构筑了庞大而奢华的皇家园林,计有小瀛洲、碧湘宫、明月池、会春园、天策府、文昭园、 九龙殿等。

小瀛洲今为街名,位于芙蓉区,西起丰盈里,东止马王街,相传为五代马氏宫廷园林,与马王宫相连,唐代时此处曾为潭州刺史杨凭的园林“东池”的一部分。清饶智园《十国杂事诗》注云:“城内玉带沟侧有小瀛洲……按马殷仿唐太宗十八学士登瀛洲故事,今城内马王街有马王庙祀殷。傍有方塘,塘中有小岛名小瀛洲,居人植柳,四面环碧,麓山送青,风景绝胜。”

清道光年间顺天大兴(今北京市)人王璋分发湖南,历署永顺、沅陵知县,颇有政声。道光中年,以目疾告退,居省城,购得小瀛洲地,置造园林。园内水塘广宽数亩,清流似镜,可以通舟,旁植花竹,交相掩映,一时称为胜境。王璋沿用“小瀛洲”之名,自谓居此,如神仙中人。

19世纪末园林归清湘军将领席宝田所有。1889年席去世后,改为席少保祠。1902年善化县官立小学设此。民国时,席少保祠先后改建为万国电影院和中央夜花园。小瀛洲设有酒家、游戏场等,为娼妓云集之区。又建有长沙大戏院,戏院有2200多个座位。1937年3月16日,中国京剧“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应戏院经理萧石朋之邀在此演出,连演10天,场场爆满,长沙城一度出现“万人空巷看梅郎”的局面,那时,小瀛洲仍见林泉木石之胜,小岛犹存,尚有石桥可通。抗日战争爆发后,小瀛洲繁华不再,王啸苏《小瀛洲》诗叹曰:

宴游休记楚春秋,六十年中有废修。

园馆祠堂都过眼,风云难护小瀛洲。

20世纪80年代后,小瀛洲成为菜市场,2000年修建蔡锷南路,拆除街的西头,仅存东头百余米。

位于天心区南门口西南侧的碧湘街,因楚王碧湘宫位于此处而得名。东起黄兴南路,西止楚湘街,书院路将街截为两段,东段名上碧湘街,西段名下碧湘街。碧湘宫为五代时楚王马殷之子马希范营建。据史志载,在原长沙城南门之侧,即城墙的西南角还开有一门,因紧挨碧湘宫而名碧湘门。旧时此处有“古楼门”的街名,也许就是碧湘门的所在地。宋时碧湘宫遗址尚存。当时诗人陶弼有《咏碧湘宫》一诗云:

  城中烟树绿漫漫,几方楼台树影间。

天阔鸟行疑没草,地卑江势欲沉山。

碧湘宫美丽的园林景色引来了宋代两位兼为书画家的大诗人,一位为惠洪(洪觉范),一位为黄庭坚(黄山谷)。二人在碧湘宫勾连一月有余,不忍离去。洪觉范《冷斋夜话》为我们留下了这样一段佳话:山谷在碧湘门外购一小舟赴衡州,觉范嫌其窄小。山谷笑曰:“烟波万顷,水宿小舟,与大厦千楹醉眠一榻何所异?”山谷之风骨可见一斑。抵衡州后,二人还为此事多有诗词唱和。山谷词曰:

月仄金盆堕水,雁回醉墨书空。君诗秀绝雨园葱,想见衲衣寒拥。 蚁穴梦魂人世,杨花踪迹风中。莫将社燕笑秋鸿,处处春山翠重。

元代碧湘宫废,碧湘宫一带居户渐多,终于成为阛阓,遂改称碧湘街。清咸丰年间,太平军据碧湘街攻长沙城。守城清兵架炮于城头将街面屋宇悉数轰倒。太平军撤退后,街坊逐渐修复,碧湘街冒出多家酿酒作坊。《湖南方物志》云:“近日商贾以碧湘门外江水造酒,不减吴中佳酿。”可见那时的湘江水尚无污染。到近代,碧湘街一带成为手工业发达之区,到处烟囱林立,灰煤蔽目,再也无复树影楼台的旧观了。1927年创立的湖南第一家机制卷烟厂—华昌烟厂就设在此街。

2006年,长沙市政府在碧湘宫原址,以“长沙著名历史文化遗址”立碑纪念。

明月池街位于开福区,在五一西路北侧,藩城堤下,为一弯形街巷。在一民宅墙头今仍存两块清代碑刻,左石上书“咸丰四年众姓公井”,右石上书“同治三年水来庙”。这两块石埤均与“明月池”有关。明月池旧为一古井池,井水甘洌,是旧时附近居民主要饮用水源,因从不干涸,故立“水来庙”以祀。碑不远处尚存废弃的古井一口,当是明月池遗迹。在明月池今59号民房上又发现竖排单列的“古明月池”石碑一通。

明月池的来历可追溯至五代时期。据《渔隐丛话》引《西清诗话》所记,五代时楚王马殷踞潭州建明月圃,常与幕客在园圃中饮酒赋诗。马楚王国天策府十八学士之首徐仲雅诗云“凿开青帝春风圃,移下嫦娥夜月楼”,可见园林规模之宏丽。明月圃就在今明月池一带。 

以“明月”名池还有一说。明崇祯《长沙府志》载:“明月池世传在长沙星下,故不涸。宋政和中令取醴陵明月石置池上,因名。”明崇祯十六年(1643)八月二十五日,张献忠率军攻陷长沙,守城推官蔡道宪被捕。蔡宁死不降,被张凌迟处死在明月池,年仅29岁。清人彭开勋《明月池》诗云:

小池泉不竭,星正值长沙。

皎皎月常满,溶溶水自含。

封苔蹲白石,倒影漾丹霞。

却恨苌宏碧,招魂万古嗟。

会春园位于今开福区开福寺四周。今开福寺境即为当年会春园的一部分。会春园为楚王马殷之子马希范营造的避暑胜地,占地数千亩。《五代史》载:“天福四年,马希范作会春园、嘉宴堂,其费钜万。”

会春园内,有嘉宴堂、金华殿、碧浪湖、紫微山、祓禊亭、流杯亭等景点。碧浪湖属于湘江和浏水交汇处的冲积地带。会春园内的紫微山是人力造山的结果,碧浪湖扩大到千亩,且清底加深,清出的泥土堆积成紫微山。经过治理湖山,广植树木修篁,乃成大观。园中景物位置,据考,山傍碧浪湖,在佛寺后。金华殿(行宫)在寺前,嘉宴堂乃一园中风景最胜处。园中亭榭又佐以祓禊亭、九曲水觞的意境。其建筑艺术,在南宋张栻所作《题长沙开福寺》中,略有记述:“长沙开福兰若,故为马氏避暑之地,所谓会春园者。今荒郊中,时得砖甓,皆为鸾凤之形。”其金碧辉煌,轩昂栋宇的气势可见一斑。会春园所用的建筑材料之多,雕刻、烧制、彩绘工艺之精等等,反映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建筑工艺技术水平。

《十国春秋》载:马希范“常携子弟僚属于会春园游宴,学士徐仲雅等赋诗上觞,昼夜无度。”天策府十八学士之首徐仲雅咏会春园的诗作中有“珠玑冷影偏粘草,兰麝香浓却损花”,“山色远堆螺黛雨,草梢春夏麝香风”,“衰兰寂寞含愁绿,小吉妖娆弄色红”等句,会春园内宴游之盛,脂粉之浓可见一斑。至清代,会春园废墟尚存,“吐花斑驳”的宫瓦竟成为开福寺僧的生财之道。清咸丰间长沙求忠书院主讲熊少牧《会春园瓦砚歌》诗云:

  湘春门外古兰若,荒阶僧卖前朝瓦。

吐花斑驳字半存,沧桑霸局南唐马。

天策府、文昭园、九龙殿均在德润门(小西门)外。天策府是一座总体建筑,府内有天策、光正等一十六楼,天策、勤政等五堂,壮丽前所无比。明崇祯《长沙府志》明确指出天策府在德润门外,即小西门外。天策府内极其豪华,《通鉴》云:

马希范作天策府,极栋宇之盛,户牖栏槛皆饰以金玉涂壁,用丹砂数十万斤,地衣春夏用角蕈,秋冬用木棉。天策府中构九龙殿,以沉香为八龙,各长百尺,抱柱相向,作趋捧势,而己座其间,自谓一龙也。凌晨将坐,先使人焚香于龙腹中,烟气郁然出,若口吐焉。所造龙殿,垂珠帘绣幕,香囊流苏,盘中花果,金枝玉叶,妓房歌室,朝夕兰薰。

马希范虽极奢侈,但十分爱才好文。他仿唐太宗李世民设天策府文学馆之先例,聘徐仲雅、廖匡图、李宏皋、何仲举、徐东野、刘昭禹等18人为学士,号称“天策府十八学士”。

他们常在天策府聚会作诗。这些诗虽“皆铅华歌舞,媚一时尊俎尔”,但也不乏佳作,如刘

昭禹《晚霁望岳麓》诗云:

  山西斜日边,峭入几寻天。

  翠落重城内,屏开万户前。

  崖嵯危溅瀑,林罅静通仙。

谁肯成功后,相携扫右眠。

天策府十八学士形成了一个湖南古代史上不多见的文人群体,并衍化为一种文化氛围,超出长沙范围而影响到整个湖南,在乱世中这实在是一种难得的文化景观。

文昭园是天策府的“配套工程”,为一座宫苑式的花园,也是极尽巍峨华丽,宋人何承矩《文昭园故址》诗感叹云:

  马家公子好楼台,凿破青山碧沼开。

啼鸟不知人世变,数声犹傍水边来。

九龙殿则是天策府的殿中之殿。明《长沙府志》载:“九龙殿,德润门外,马希范建。刻沉香为八龙,各长百尺,饰以金宝抱柱相向,希范居中自为一龙,璞头,脚长丈馀,以象龙角。”建筑装饰之精湛,堪称奇迹。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1-16 03:55 , Processed in 0.10200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