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名人与长沙园林之蜕园与刘蜕、周达武、陈寅恪等名人

2012-11-15 10:3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34|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来自: 名城长沙网

(本文录自《名人与长沙风景》陈先枢撰稿,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未经作者授权,严禁复制转载!)

长沙市开福区原北正街、今黄兴北路西侧泰安里周南中学校园,在周南中学未开办之前,是其创办者朱剑凡先生之父的私家园林,名蜕园。朱剑凡原名周家纯,系湘军将领、甘肃提督周达武之子。1905年朱剑凡将这片祖传园林辟为校舍。

再往前追溯,清咸丰年间保靖人、浙江巡抚胡兴仁致仕后寓居长沙,就刘蜕读书故地构园,时招文士饮宴。未几胡死,园让于辰沅道杨翰。杨翰重至其地,则蛛丝满户,马粪平阶,柳卧枯池,藤穿坏坞,蝉声鸦声与堂上呼呶声相应。慨叹久之,赋诗八章。其一云:

 蜕叟闲园在,唐贤旧迹存。

 山公今易主,北海比开尊。

 野鸟惊游侣,鸳柯识旧村。

酒边意飞动,往事尚堪论?

《一统志》云:“刘蜕故居在县城西北湘江边。”相传这里就是唐代“破天荒进士”刘蜕的宅院所在地,故周达武沿用其名蜕园。

刘蜕,字复愚,自号文泉子,唐宣宗大中四年(850)中进士。在此以前50年间,现今湖南地区虽每年解送举人赴进士试,却从未有人及第录取,故称刘蜕“破天荒进士”。当时的荆南节度使崔铉特地送给刘蜕钱17万贯,名“破天荒钱”。刘蜕在答谢信中说:“五十年来,自是人废;一千里外,岂曰天荒”。意思是说,50年来人们不争气,所以无人中进士;但就这方圆一千里的地面,还称不上是“天”,称“破天荒”不大合适吧。

清光绪年间,周达武从杨翰手中将蜕园买下,加以精心的修治和扩建,几年时间,就建成为一处面积达80多亩的园林胜地。周达武每逢回乡,居住于此,招引名人文士饮宴赏景,怡然自得。周达武去世后,他的儿子周家纯(后改名朱剑凡)却在此办起了近代长沙城内第一所女子学堂,这就是后来著名的周南中学。

周达武(1828—1895),字渭臣,号梦熊,长沙府宁乡县人。咸丰四年(1854)投入湘军,转战鄂、赣、皖等省,多次负伤。1858年秋,在舒城惨败,负重伤归。次年,太平军石达开部攻围宝庆(今邵阳)。周达武随刘岳昭部前往解围,又在富川、平古城、连塘、贺县等地连败太平军,升副将;继在永明镇压二支起义部队,升总兵。后调四川,在汉中等地与太平军陈得才部激战,得实授建昌镇总兵,加提督衔,旋实授贵州提督。同治九年(1870)赴贵州任。后调任甘肃提督,光绪二十年(1894)加尚书衔,次年卒于任。

起始的蜕园是何模样,无从可考。但《长沙老照片丛书》收录了清末周氏蜕园“思源桥”和“大木桥”等照片。老照片上的蜕园亭阁回环,池塘萦绕,假山嶙峋,异木争妍,奇花斗艳,间有乔木高耸,绿竹荫浓,风景十分绮丽。谭嗣同《长沙蜕园》诗云:

  水晶楼阁倚寒玉,竹翠抽空远天绿。

  湘波湿影芙蓉魂,千年败草萋平麓。

  扁舟卧听瘦龙吼,幽花潜向诗鬼哭。

昔日繁华馀柳枝,水底倒挂黄金丝。

戊戌维新期间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陈三立曾居周氏蜕园。陈三立(1853—1937),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人,光绪进士,同光体赣派代表人物,誉为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其父陈宝箴系维新派人物,曾任湖南巡抚;其子陈寅恪为著名史学家、陈衡恪为著名画家。陈家于同治十一年(1872)从江西老家迁长沙,居长沙局关祠闲园,直至光绪六年(1880)迁河南武陟。光绪八年(1882)返回长沙,直至十七年(1891)离去,大部分时间居长沙泰安里蜕园,陈寅恪即出生于此。光绪二十年(1895)秋,诏授陈宝箴巡抚湖南,陈三立乃弃吏部主事一职,由武昌赶到长沙,助其父推行新政。时与两广总督谭钟麟之子谭延闿 、湖北巡抚谭继洵之子谭嗣同并称为“三公子”。二十四年(1898),戊戌政变,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职,移居江西南昌西山。陈三立有《春日游蜕园歌》曰:

名园当春花欲繁,鸣鸠喈喈来唤门。

门外游人自相知,清歌烂漫携孤尊。

东风飞翻袂初舞,云吹一丝絮粘缕。

桃李杨枝映细睛,小立栏干扑香雨。

绿波盈盈腾雾隔,西去轩亭倒深碧。

万竹森沉浸昼寒,烟影天痕淡将夕。

夕照摇摇欲上衣,还移双桨趁鸳飞。

鸳鸯自飞风自起,剪尽愁痕一池水。

何处凌波更渺然,萍丝荇带镇相牵。

侧帽微吟映霄汉,空教世外看神仙。

参差石径苔泥没,洞壑玲珑印瑶月。

取次红墙一线通,歌舞楼台忆恍惚。

倦眼依然湘上山,主人恋官去不还。

东陵瓜熟风光老,寂寞良辰空闭关。

陈三立之子陈寅恪(1890—1967)出生于蜕园。陈寅恪是中国史学界一代宗师,早年在清华国学院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同任国学导师,先后又在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等校任教授,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他通晓英、法、德、日等十几种文字,学识渊博,著作等身,其诗作常流露出“家国沅湘总泪流”的感情。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逃难去桂林,途中于1942年6月经过其出生之地,刚过“文夕”大火的长沙还是一片废墟,心中的郁结一触即发,作《夜读简斋集潭州诸诗感赋》,诗云:

  我行都在简斋诗,今古相望转自疑。

  只谓潭州烧小劫,岂知扬獠舞多姿。

  还家梦破恢恢病,去国魂销故故迟。

谁挽建炎新世局,昏灯掩卷不胜悲。

“简斋”系宋代诗人陈与义的号。靖康元年(1126),金兵大举侵宋,陈与义由陈留南下去桂林避难,至湖湘,也在潭州住了一段时期。历史就是有如此惊人的相似,以致陈寅恪读陈与义在潭州所作诸诗时,又勾起了他“还家梦破”、“去国魂销”的眷恋家国之情。

2006年,长沙市政府在周南中学老校园内,以“长沙著名历史文化遗址”立碑纪念。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1-15 16:46 , Processed in 0.09959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