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名人与长沙老街之吊马庄、古吊桥、捞刀河路、局关祠与关羽战长沙

2012-11-14 09:0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950|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来自: 名城长沙网

(本文录自《名人与长沙风景》陈先枢撰稿,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未经作者授权,严禁复制转载!)

吊马庄、古吊桥、捞刀河路、局关祠是一组与关羽战长沙传说有关的老街。

关羽(160220),三国时蜀汉名将。字云长。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须髯美,人称美髯公。东汉末,亡命涿郡,从刘备起兵,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刘备为曹操败,羽被俘,操爱其才,拜为偏将军,封汉寿亭侯。后仍投奔刘备,屡立战功,在战长沙时降黄忠、魏延,留下不少美妙传说。后派守荆州,威震北方。建安二十四年(219)孙权袭取荆州,羽后备空虚,兵败被杀。

吊马庄位于今天心区历史街巷小古道巷西北侧,为一弯曲小巷。相传关羽攻打长沙,从南门进城后,在这里歇马,把马拴在井旁边的一棵大树上,吊马庄由此而得名。巷尽头墙脚下静卧着一口井,井围圆形,直径0.8米,由整块花岗石凿成,中为圆形井眼。井已废,井台遗迹犹存。2010年,吊马庄列入“大小古道巷棚改区”。

古吊桥又名湘春桥、枯树一枝梅。今名湘春巷,位于开福区,西起外湘春街,东止彭家井。原为古长沙城北湘春门外护城河上的一座石桥,始建于汉代。相传建安十三年(208)关羽取长沙时在此屯营,并与黄忠作战于此。桥侧原有关帝庙,清刘献廷《广阳杂记》载:“长沙北门外有关帝庙,神座下有石。上有自然之文,俨如梅树根也。”故此地又名“枯树一支梅”。1931年桥尚在,桥上有一石瓮门,上刻有“汉古吊桥”。1933年后,桥、石俱毁。民国南社诗人王啸苏作《古吊桥·关帝庙》诗叹曰:

少小曾过古吊桥,庳垣剥落草萧萧。

只今城毁桥俱坏,犹自雄风说汉朝。

捞刀河路位今开福区捞刀河南岸。捞刀河原名涝塘河,如何变成了捞刀河,需从落刀嘴说起。落刀嘴位于开福区凤嘴路北头湘江对岸,即浏阳河入湘江口,原名骆驼嘴,因河口形状像骆驼嘴而得名。传说关羽从此过河攻打长沙,手中的青龙偃月刀不慎落入河中。宝刀上镶嵌的青龙入水而活,荷着宝刀进入湘江,逆水而上,游到涝塘河入湘江口,再逆水游至涝塘河。周仓下水一口气逆水追了七里才把宝刀捞上来。从此,关羽落刀之处的骆驼嘴改叫落刀嘴,涝塘河也成了捞刀河。2008年,长沙市园林局在开福区罗汉庄生态园捞刀河畔建起了一座“祭刀阁”,内塑关羽神像,引来不少游客祭拜。 

    局关祠今为街道名,位于今开福区,西起蔡锷北路,东止乐古道巷。此街曾是古局关祠所在地。局关祠又名关帝庙,原在北门外吊桥。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关羽屯营于此,后人即其地建祠以祀。明崇祯十年(1637)毁于兵,次年兵道高斗枢在营盘街飞虎寨的北面,即今局关祠街新建一祠,移关公神像于此,名局关祠。清顺治元年(1644)起,定于每年五月十日祭祀。康熙十三年(1674)吴三桂踞城,祠毁。十八年(1679)正黄旗护军恭领齐蓝布捐修。据康熙四十年(1705)湘抚赵申乔撰《局关祠田碑记》载,局光祠四周原有田产15亩,募一老僧守之,岁取所入以供香火。老僧去世后,其徒豪窃田产,香火遂废,庙亦日渐残圯,已二十余年。协将高一靖以兴复为己任,捐俸薪,赎回田产,重修局关祠。咸丰二年(1852)再次毁于兵。九年(1859)火药局失火,庙宇再次颓塌,十一年(1861)臬司衔湖南即补道王加敏倡捐修复。清末经学大师王闿运有联题关帝庙,联云:

  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俱丧胆;

单刀会鲁肃,江南名士尽低头。

民国时,局关祠已不存。李抱一在《湖南省城古迹今释》中写道:“到了民国,遂废了,湖南政府以此改作烈士祠,将内容一概改掉,碑石也没存留一点。如今作了北区警察署和平民学校的地址,四面都是民居。除对街的艺芳女校外,再没有什么空地,那条街却冒了局关祠的名称。”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2-5 12:11 , Processed in 0.19865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