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录自《湖湘文库·湖南老街》欧阳晓东主编、陈先枢编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3月出版,名城长沙网授权转载) 中山路 中山路为长沙城第一条东西干道和柏油马路,东起小吴门,西至沿江大道,始建于1930年,因纪念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而命名为中山路。 今中山路福星街口至三贵街口,古称小东街。从小东街往东至先锋厅称为辕门上,从辕门上至水风井称为贡院街,从贡院街再到小吴门称为正东街。1929年开始从小吴门往西拆 让上述街道,出小东街,直出福星门河岸,修建大马路,全长1470米,宽17米,历时一年竣工。为纪念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而命名为中山路。近代小东街一线,历史遗迹甚多。时务学堂和《湘报》旧址在小东街,清巡抚署和民国都督府在辕门上,清贡院在贡院街,船山学社在正东街。 中山路建成后,由于沟通了湘江航线与粤汉铁路水陆联运的交通捷径,迅速成为长沙城又一繁华商业区,中华国药局、国货陈列馆,银宫电影院、德和酒家、汉新和文具行、华中理发店、新沙池澡堂等都位于中山路。 当时有《庆中山路竣工联》赞曰: 读金刚院梵经,登银盆岭绝顶,嗔铜铺街喧噪,拜铁佛寺偶身,惟求锡厚里仁,泽佑桑梓; 听东学宫书韵,赏西牌楼月华,饮白沙井清泉,眺南门口远景,但愿中山路义,广布寰球。 1930年2月中山路修筑竣工,省建设厅又决定圈用原老照壁前后的余坪及先锋厅地,建设一座公园,并将照壁拆除建一钟楼。工程于1930年3月破土,7月即告竣工。建成后的公园因正对省政府大门(今青少年宫西门),故称省政府前坪公园。钟楼立于公园中央,为五层两式方形建筑,高16米,附楼南向三层,为纪念孙中山而命名为中山亭。楼建成后装上从德国进口的电动标准时钟,是为长沙城市使用公共标准时钟之始。钟楼之后掘有椭圆形水池,深2米,周围砌砖栏,间以绿釉瓷柱。池外为草地,间植花木,以水泥矮柱贯铁链以环之。1932年市立民教育馆设于附楼,下层为书报阅览室和游艺室,中层为办公室与教室,上层系平台,为民众茶园,每天来馆民众达400人以上。抗日战争“一火四战”,中山亭都逃过了劫难。上世纪50年代后,移交长沙市图书馆管理。 黄兴路 黄兴路为长沙城南北向的主干道,因纪念辛亥革命领导人黄兴而命名。 黄兴(1874—1916),原名轸,后改为黄兴,字克强,清长沙府善化县龙喜乡凉塘村(今属长沙)人。早年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1898年进武昌两湖书院深造。1902年留学日本,曾组织拒俄义勇队。次年回国,在长沙与宋教仁等建立华兴会,任会长。1904年策划长沙起义,失败后亡命日本。1905年与孙中山创建同盟会,任庶务。1907年多次发动武装起义,均遭失败。武昌起义后任战时总司令,领导武汉保卫战。1912年南京政府成立,任陆军总长。1913年被推为江苏讨袁军总司令,领导二次革命,失败后逃亡日本,后去美国,并从事反袁斗争。1916年10月病逝于上海,次年4月国葬于长沙岳麓山。有《黄兴集》行世。 今黄兴南路南门口至织机街口一段古称南正街。从南正街再北延伸至药王街、白马巷口,为古善化县城南北向的主要大街。织机街口至苏家巷口为黄道街,苏家巷口至育婴街口为红牌楼,育婴街口至青石街(今解放路)口为司门口,司门口至福源巷口为端履街,福源巷口至药王街口为八角亭,从南正街直至八角亭,是近代长沙商业最繁华的街市,各类商店达数百家,其中德茂隆酱园、德园包点店、徐长兴烤鸭店、李合盛餮馆、中华国药局、四怡堂药铺、吴大茂针扣店、李文玉金号、寸阴寸钟表行、太平洋百货庄、九如春茶馆、九如斋南货店、介昌绸布庄、大盛绸布庄等都颇有名气。但路宽仅10米,极大地阻碍小城市交通和商业的发展。上世纪30年代初、市政当局决定把上述街道扩为17米宽的马路,于1932年动工,次年竣工,始称为南正路。 蔡锷路 蔡锷路为长沙城南北向的另一条主干道,因纪念反袁护国英雄蔡锷而命名。 蔡锷(1882—1916),字松坡,清宝庆府(今邵阳市)人,早年来长沙入湖南时务学堂,师事梁启超、谭嗣同。后留日习军事。1904年回国,先后在江西、湖南、广西军事学堂任教官。1911年初至云南,任新军协统,响应武昌起义,成立云南军政府,任都督。1915年在云南发动护国军起义,任第一军总司令,举兵入川,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后,被任为四川都督兼署民政长。因积劳成疾,赴日本治疗,1916年11月病逝于日,次年4月国葬于长沙岳麓山。有《蔡松坡先生遗集》行世。 今蔡锷路解放路口至五一路口的一段,古称理问街。理问街原是一条很有名的商业街,因藩司的理问厅在此街而得名,清乾隆间创立的陈力新药铺、光绪年间建立的湖南官钱局、民初的藻华纸庄、泰和钱庄等都在理问街。理问街杨家巷福和旅馆是辛亥革命前夕革命历史党人焦达峰下榻处。 从五一路口往北至中山路口,古称上、下东长街,系明藩府在藩府东门外仿北京东长安街而建。清代安微会馆建在上东长街。东长街的老万顺铁锅铺远近闻名。再往北直至兴汉门为羊风拐角、小桃园、司马桥、三公祠等许多小街巷。1933年开始拆让上述街道的全部和部分,修建大马路,初名东长路,1939年更名伯陵(当时省政府主席薛岳的字)路,1943年定名蔡锷路,从纪念民初讨袁护国的名将蔡锷。起于兴汉门,经彭家井口北至湘雅路口的新湘路(初名军库路)也建于1933年,1971年并入蔡锷北路。旧时蔡锷路的著名店铺有凯旋门摄影社、沙利文南食店、怡丰斋南食店、曲园酒家、益花圃门市部等。 (本文录自《湖湘文库·湖南老街》欧阳晓东主编、陈先枢编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3月出版,名城长沙网授权转载)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4-12-5 03:24 , Processed in 0.09315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