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长沙老街之名人印记

2012-7-2 06:5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473| 评论: 0|原作者: 文章注明|来自: 文章注明

(本文录自《湖湘文库·湖南老街》欧阳晓东主编、陈先枢编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3月出版,名城长沙网授权转载)

贤良祠 张公祠

贤良祠原为街名,因街上建有贤良祠而名。查20世纪初《湖南省城内外详细图》,贤良祠街在今开福区蔡锷北路至巡道街之间,贤良祠始建于清康熙朝,供奉号称“赵青天”的湖南巡抚赵申乔。清嘉庆年间,贤良祠改建为张公祠,又名张仲景祠。清光绪《善化县志》载: “张公祠在北门贤良祠,祀汉长沙太守张机。祠宇久圮,光绪二年(1876)奉宪清复改修。”

抗日战争时期,该祠毁于战火。1947年,长沙中医界又捐款重建新祠3间,改名仲景堂。蔡锷北路湖南省中医药大学附二医院内原刻有石碑,以纪念这位杰出的医学伟人及他对长沙的源源遗泽。碑上有“承仲景之志,精耕博釆,行医圣之风,仁济于人”数语。

张仲景(150-219),名机,字仲景,南阳涅阳(今河南镇平南)人。早年从同乡张伯祖学医,医术大进,汉献帝初,举为孝廉。据章太炎《张仲景守长沙考》,建安七年(202)后,张仲景任长沙太守,《伤寒论》成于建安八九年(203-204)。长沙乃成为不朽医学著作《伤寒

论》的诞生之地。历代为《伤寒论》作注或阐发其思想的著作达200余种,清代所编的《医

宗金鉴》评价它:“古经皆有法无方,自此始有法有方,……诚医门之圣书。”张仲景也由

此被人们尊为“医圣”。张仲景任长沙太守多年,任内正值病疫流行。当时的官箴规定,太

守不得擅进民屋,张太守便以自己的名字冠以“坐堂医生”四字,择定每月初一和十五两日,打开衙门,为病人诊脉处方。“坐堂医生”之名由此而来,许多药号也以某某堂而名之。李寿冈《张仲景祠联》云:

识用精微,举孝廉,官太守,许洛阳时才,陈志范书无传记;

论广汤液,救贫贱,疗君亲,岐黄称圣手,伤寒金匮有遗篇。

 

礼贤街 陶公祠

天心区灵官渡附近沙河街东段原名礼贤街,因纪念陶侃之母而名,原有贤母祠,后改为陶公祠。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257-333),系晋代名将,字士行,鄱阳(今江西波阳)人,以军功封为长沙郡公,拜大将军。陶侃雄毅明断,勤于吏职,深为长沙百姓爱戴,故长   

相传陶侃年轻时居于此。一日,陶侃的朋友范逵来访。其时,陶家境贫寒,其母恐怠慢了儿子朋友,遂把自己的长发剪下,换来酒菜款待客人。这便是“截发留宾”典故的由来。人们为了纪念陶侃母子,就在相传他们住过的地方修建了一座贤母祠,后改为陶公祠,这条街也称之为礼贤街。明嘉靖四年(1525)善化知县吕廷爵将祠改建成书院,名“惜阴书院”。以后书院屡兴屡废,又说西迁至灵官渡之惜阴街,但陶公祠则一直在礼贤街上延存至“文夕”大火后。传说陶侃任官广州时,每天将一百口砖,早晨搬出来,晚上又运进去,坚持以恒。清张埴《陶公祠怀古》云:

运甓从知保令名,英雄心事最分明。

防江那用邾城戍,种柳争夸太尉营。

肝胆只期酬晋室,敦盘何必狎齐盟。

萧条旧垒湘天冷,愁见寒鸦向晚鸣。

 

又有佚名《陶公祠》联云:

渡江共二三字,山游射蟒名台,为追话武力;

今世又十六国,云扰在州运甓,恐无此暇时。

长沙“文夕”大火前,陶公祠门邻沙河街,门楼为戏台,内有大空坪,北为殿堂,分

前后两殿,前殿有陶公铁质铸像,高约三尺许。大火后重修陶公祠,新立陶侃木质像,高大

如真人,后殿为贤母殿,有陶母像及贤母娘娘横匾,香火甚旺。其实,在建立陶公祠之前,

长沙早有纪念陶侃的祠庙。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云:“城之内郡廨西有陶侃庙,云旧是贾谊宅。”贾谊的朝代更在陶侃之前,想必人们推重贾谊之时,陶侃便只得让贤南迁至妙高峰下了。

(本文录自《湖湘文库·湖南老街》欧阳晓东主编、陈先枢编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3月出版,名城长沙网授权转载)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2-5 03:32 , Processed in 0.09402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