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湘西老街

2012-7-2 06:5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372| 评论: 0|原作者: 文章注明|来自: 文章注明

(本文录自《湖湘文库·湖南老街》欧阳晓东主编、陈先枢编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3月出版,名城长沙网授权转载)

浦市老街

浦市位于湘西泸溪县城南22公里沅水西岸,是湘西工商业发展最早的市场之一。明代中叶起,已是大湘西各县物质的吞吐中心。自明清时期至民国年间,在这不到两平方公里的古镇里,修建了3条商贸古街、6座古戏楼、13省会馆、20多座货运码头、45条巷弄、50多家封火墙窖字屋、72座寺庙道观、90多个作坊。目前保存最完整的还有吉家院子、周家院子、李家祠堂等20多座。“千猪百羊万箩米,水泄不通犁头嘴”,概括了古镇交易活跃的情况,也真实描绘了当年“小南京”的面貌。

浦市古镇因地处沅水中游,沅水河面宽阔,且水深流缓,镇后又是一马平川地带,在清乾隆、嘉庆年代,镇内万商云集,河边千舸蚁聚,各类货船装满桐油、鞭炮、白蜡、兰靛、柑橘、草烟等土特产,从峨眉湾到五果溜,河面布满竹木排筏,长达数里。

浦市盛产荸荠、大蒜、莲藕、甜橙等农副产品,尤以甜橙远近闻名。浦市甜橙,品质优良,香甜可口,清代时,便已远销省内外。清长沙县丞戴元楠《咏浦市》诗云:

 

浦市数十里,远望却无际。

列市黄橙香,临江朱槛丽。

 

清代至民国时期,浦市街上有名扬湘西的两富豪、十二大商号,老街上尚存富豪们所居“八字门”公馆。

两富豪是指吉家和李家。镇上有“田连大院三座半,门望一千八百担”之说,就是说吉家三座雄伟巍峨的院屋和半座花园,均建在自家阡陌纵横的田边,推开大门,全是自家的田土。半座花园与气势恢宏的吉家宗祠相对。李家大院在下湾丹桂巷。此家从事冶铁业致富。其时,冶铁高炉林立,入夜炉火船灯交相辉映,照红江面。老街“李家码头”即以此为名。

民国初年,老街上经营典当绸布业的杨家、经营瓷庄的聂家、经营药材的龚家、经营京广百货业的苏家、经营烟丝业的李家、经营酱园作坊的钱家等十二大商号雄起,资财均在百万银元以上。

 

里耶老街

里耶古镇位于龙山县西南端的酉水河北岸,八面山东麓,地势西高东低,西北部为丘陵,东南部是平原,素有“金里耶”之称。里耶清代就有中孚街、稻香街、辟疆街、万寿街、江西街、四川街和德邮巷等七街十巷。古街大小商铺依次排列,商号招牌颇具古风。或用梓木黑漆匾额,或用楠木茶色条屏,均镶边包角,亦有用各色帷子作酒帘、茶帘的,题字或金色或绿或朱红,古色古香。三合土街面,大雨也不积水。每条街道都可直通河码头。临街建筑的房屋大多是前店后家两进式木房,每户之间均建有青砖封火墙。沿街望去,家家是挑水屋檐,弧形望板,铺台货柜,陈列有致,南北杂货、花纱布匹、陶瓷什锦,琳琅满目。周一、周六逢圩,处处熙熙攘攘,南腔北调的叫卖声与浓浓乡音交织在一起,构成里耶古镇商通四海的繁华景象。

2002年里耶古城、古井、古简的惊世大发现,轰动中外。里耶战国古城临河而建,遗址包括城墙、城壕、井、街道、作坊、官署及贫民居住区等。南北长235米,东西宽120米,面积2万余平方米。始建于战国时期,沿用至秦汉时期。古城呈方形,其形制、结构和布局都很讲究,修有城墙城壕,从城外的居住区和城内的高规格建筑,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如陶制的管道、陶器和石、蚌、麻制品等大量的出土文物来看,当时人们的生活设施及军事设备已相当完备。

古城中共发现了5口井,其一号井共发现秦代简牍36000多枚,计30多万字,是20世纪中国秦简出土总数的75倍。内容多为官署档案,涉及当时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民族等方面。大部分简一牍纪年为秦始皇二十七年至三十七年(221—前211),一年不少。记事详到日月,连军粮的月消耗量都有记载。是中国最为丰富、最为珍贵的秦代原始公文档案。

 

茶峒老街

茶峒位于湘西花垣县境内,是湘黔川边界的一条老街,因沈从文先生的一篇《边城》,使其名声大振。茶峒身处群山环抱之中,小镇背靠鸾大山,左依九龙山,右傍香炉山,面朝凤鸣山。依山就势的老街,纵横交错,酉水河弯弯曲曲绕城而过。沿河街的江边是高低错落、鳞次栉比、多姿多彩的吊脚楼。

茶峒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连接三省,为兵家必争之地。清朝嘉庆七年(1802),这里建立一座石堡城,设东南西北4门,门楼上架有4座炮台,420个垛口。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大多数地方沦陷,许多学校纷纷西迁,成千上万的流亡学生,都要经过茶峒,投宿于茶峒,一派繁忙景象。由此,茶峒是必经之路,是一条“官道”。

茶峒弯曲的窄街中,古老的店铺拥杂相连。这里盛产桐油,门窗柜台都不用漆,全涂上黄亮的桐油,老店铺壁板均呈深茶色。有些居民砌有封火墙,院内有四水归堂的小天井,带着典型徽派建筑风格。经考证,主人的祖先是从江西迁居至此。秋冬时节,家家户户门前屋檐下悬挂着红薯和辣椒,还有用棕衣做成的口袋,里面装着板栗、橙子和其他硬壳果。顺老街到古渡口,渡口对岸是重庆的洪安县,一条钢索凌空架在水面上,每天都有居民攀着这条钢索来往于湘渝之间。

(本文录自《湖湘文库·湖南老街》欧阳晓东主编、陈先枢编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3月出版,名城长沙网授权转载)

1234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6-25 15:03 , Processed in 0.09298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