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长沙宗教与信仰风俗之俗神信仰与民间神灵

2012-4-26 21:1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031| 评论: 0|原作者: 陈泽珲 陈先枢|来自: 名城长沙网

5.福禄宫

福禄宫的前身是长沙钱业的同业组织“财神会”,初设药王街三尊炮,后迁福源巷。凡挂钱店招牌者,须向财神会捐牌费银50两,否则不许开设。每日钱价由财神会会议公布。清光绪十年(1884),财神会改在坡子街护国寺内财神殿集议行情。光绪二十年(1894),同业筹募资金,在坡子街兴建财神庙。庙由6米高的花岗石圆柱若干根支撑,石柱上雕刻有财神、龙风等,甚为华美。光绪二十二年(1896)改名为福禄宫。长沙钱业视财神菩萨赵公明为祖师,钱业条规订章“财神寿诞,三月十五日,演戏三部,酒席三日,归福禄宫首事办理,外人不得妄参末议。”

据说赵公明得道受益于张天师,天师命其守护炼丹的玄坛,所以他又叫赵玄坛。早期的赵公明不太受欢迎,因为他的身份是冥神或瘟神,到元明之后他才逐渐成了受人欢迎的财神爷。《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说,他有本领能使买卖双方“宜利和合”,对他祈铸,十分灵验。在《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将之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手下有招宝、纳珍、招财、利市四神,专管“迎祥纳福”的好事。从此,他便成了名副其实的财神了

6.鲁班庙

鲁班庙位于今芙蓉区宝南街,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是长沙泥木两行工匠捐资建造的行业性会馆,入会者达万余人,人会时须缴纳会金30串,徒弟入会只收8串。所有家具店、棺材店皆属此庙。木材行也附属于此。清光绪三十年(1904)长沙《锯行条规》云:“我辈锯行,亦重法守。忆我前人建立鲁班先师庙,为朝廷大典衙署各差,石刻规章,竖立庙中,流传百馀年,无敢或越。”鲁班庙初为接买曹姓房屋园土而建,经道光、同治两度扩建,形成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三进殿宇。整座建筑由山门、戏台、庙坪、五睦堂、观音堂组成,气势恢宏,华丽坚实。尤其是奉祀鲁仙师的五睦堂,宏敞高大,宽24米,进深85米,总高12米,是清代长沙著名古建筑。

另,今天心区太平街孚嘉巷亦有鲁班庙一座,但规模不及宝南街鲁班庙,今存残迹。

鲁班是中华民族最有智慧的能工巧匠,是春秋时鲁国人,复姓公输,名般,因生于鲁国又叫鲁班(班通般)。他死后被奉为土木建筑行业的祖师爷和保护神。据说鲁班发明了铲、钻、刨、锯、曲尺等工具。关于他的传说故事很多,如在《墨子》中记载着墨子如何守城,鲁班如何攻城的模拟战役,结果鲁班占上风,于是有“墨守陈规”之说。

7.轩辕殿

轩辕殿位于今开福区轩辕殿街。清嘉庆《长沙县志》长沙县城图上即有轩辕殿的建筑标志。据清同治《长沙县志》载:“轩辕殿在藩城堤,殿基后抵大四方塘边大路,长二十六丈,宽十二丈。”又载,轩辕殿为乾隆十五年(1750)长沙成衣业所建。轩辕,中华民族人文始祖黄帝,姓公孙,因居于轩辕之丘,故名曰轩辕。

轩辕也是楚人信奉的尊神之一。道教尊轩辕为“后天仙真”,但长沙的轩辕殿更像祖师神庙。清光绪《省城成衣店条规》称:“议班虽分大文、大庆,罗湘名成,祀轩辕殿,总属同行。”成衣业之所以认黄帝为祖师,是因为“盖闻昔黄帝制作冠冕而元服加荣,树业蚕桑而协章始备。后世利赖之功,宏皆古圣之始创。”轩辕殿设有戏台,每年六月十六日轩辕圣诞之日,都要“演戏庆祝”。

8.龙王宫与雷祖殿

龙王宫又名龙王庙,位于今开福区新风街。据清同治《长沙县志》载,龙王宫原名白善祠,祀白龙王,嘉庆初毁于水,道光十八年(1848)众姓捐置地基重建。咸丰二年(1852)又毁于兵火,同治七年(1868)再建,庙中有大小神像十余尊,最北端是一尊魁梧的龙王大神像。

中国人崇龙心理和尊王心理的交融互渗,导致了龙王在中华大地上的滥觞和兴盛。水中的龙王,是人间帝王的对应。“王”的概念和服从王的意识,在地球东方这块专制主义盛行的土地上源远流长、根深蒂固。龙王的职责是行云布雨、消灾弥难。如《太上护国祈雨消魔经》所言,遇到百姓苦于炎旱之时,天帝就派遣各位大龙王,“兴动云雾,施绕世间”,让江河溪涧、上下四畴“皆得滂沛”。佛教、道教和民间信仰都尊奉龙王,故龙王宫的信众在长沙最为广泛。

龙王宫侧还有雷祖殿,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正殿祀雷祖,雷祖即雷祖大帝,系天上司雷之神。旧时长沙茶、米、面粉、油货等业供其为祖,每年三月十五日和六月二十四日举办神会。后栋祀斗姥诸神,道光末年增祀神农。

9.天妃宫

天妃宫位于今天心区南门口登仁桥。清光绪《善化县志》载:“天妃宫在府学宫左,昔名玉泉寺,建自明初(1368),雍正九年(1731)藩宪张创修,改名天妃宫。乾隆五十四年(1789)众姓重修,四抵均以墙基为界。”“府学宫”即今西文庙坪,在天妃宫之西;“藩宪张”即清雍正年间湖广布政使张凤仪。嘉庆、道光、咸丰年间天妃宫屡有修造。光绪三年(1877)柱栋遭白蚁蛀坏,众复捐建,轮奂一新。

“天妃”即南海女神惠灵夫人,元至元中以护海运有奇应,加封天妃神号。一说“天妃”即为“妈袓”。褔建客商在鱼塘街建有天后宫,供奉的是“妈袓”。在沿海,天妃、天后成为一种较普遍的民间信仰。但内地的宗教传说中亦有“南海女神即南海观音的化身”之说法,故长沙天妃宫一直由僧人管理。天妃宫旧有戏楼,清末名流王闿运、郭嵩焘、杨恩寿等常来此观戏。

1922年长沙绅商合办的“慈善救火会”救火第三队设在天妃宫内,有队员30人,是长沙最早的消防队伍之一。

10.鳌山庙

鳌山庙原名太守祠,位于今天心区里仁坡。里仁坡原名醴陵坡,传为祭祀醴陵人丁鳌山而得名。丁曾任夔州太守,为官清正,晚年居此,死亦葬此,传说殁为神。清光绪《善化县志》载:“鳌山庙在四铺。神姓丁,名国纯,字嘉会,一字鳌山,醴陵人。仕晋为夔州太守,有功于民,归殁于此,颇具灵异,旧僧智一结茅庵祀之。乾隆九年(1744)宁邑丁凤将自管阳湖、赤港两处田五十七亩捐其半供祀。乾隆四十四年(1779)众姓捐修。”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踞庙攻天心阁,庙为守城清军炮火摧毁。同治间众姓重修。宣统间鳌山庙系长沙巡警分局驻地,后竟成为长沙“抢米风潮”的发源地,鳌山庙由此闻名遐迩。

上述庙宇均已无觅处,只留下淡忘的记忆。

 (本文录自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第一版《长沙传统风俗大观》陈泽珲主编、陈先枢编著,名城长沙网授权转载)

123456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1-22 05:52 , Processed in 0.09310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