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厉山国与南蛇图腾 厉山国即神农厉山氏的城邦王国。《荆州记》说:“烈山氏乘火德而王天下,乃就都于长沙正南离火之立厉山国,也称炎帝。”《衡湘嵇古》也说:“炎帝烈山氏,以长沙为厉山国,即位于长沙八十年。”“炎帝烈山氏”为何人?《国语•晋语》说:“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植百谷、百蔬。”《祭法》云:“烈山氏之子,农官也,即柱”。农官即神农,即是说,厉山国实起源神农烈山氏及其子炎帝。 炎帝柱居炎帝八帝之首,按清代马辅《绛史》“世系图”,列神农——帝临魁——帝承——帝明——帝直——帝来——帝厘——帝榆罔,共八代。帝临魁即柱,始称炎帝。炎帝柱继烈山氏以烈火烧山的火耕农业之后,改革发展为“植百谷、百蔬”的农业,并由农业定居立柱,改革发展为祀天又测天的龙图腾柱;以巫教“美女教”和“獠牙神徽”为厉山国的国族宗教和立国神徽。这就已完成了产食经济向农业革命的过渡,以及“南蛇变龙”的宗教改革,奠定了厉山国立国的基础,才有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城邦王国的崛起。 厉山国彭头山八十垱遗址,其城中央有一座台基式建筑,似“海星”状,四面有犄角伸出,台基正中有一大的柱洞,用一牛的下颌骨奠基。这就是“炎帝牛首蛇身”的龙图腾柱遗迹,而呈“海星”犄角形的祭坛取像,是模拟观象中所获得的菱形太阳纹形符号,《通典》曰:“炎帝者,太阳也。”这是以龙祀日的宗教遗迹。 距今约7000年、面积2万多平方米的长沙南圫大塘遗址,在出土陶罐上,刻有一圈“干栏式”建筑的城廓符号,即甲骨文“城”字的三层楼耸立(图l);在一件陶碗的外底又刻有“獠牙戴角”的主日神徽(图2)。值得注意的是,神徽传播到黔阳高庙遗址,又作了城廓的奠基图案,在一件陶罐上的城廓符号,是一座由四颗獠牙兽作奠基的呈回梯式的城楼(图3);在一件陶簋外底,由两颗獠牙的巨口所托起的,也是城廓符号(图4)。这里蕴涵的宗教密码是,这城廓符号直接演变为容庚《金文编》中的象形“城”字,还遗有巨口形象(图5),标志出戴有“獠牙神徽”的神农氏,缔造出中国古城的起源。 象征神权和古城主宰的“獠牙戴角”神徽,在厉山国地域分布很广,不仅在长沙大塘、黔阳高庙遗址出土,而且还在辰溪县松溪口、征溪口遗址,及澧县丁家岗遗址的汤家岗文化遗存、城头山城址的汤家岗文化遗存所出土在白陶残片上都有发现,并传播到了大溪文化、石家河文化。如此环长沙盆地在相距数千里的大范围内,出土了同一制作精美的神徽,都是以蚺蛇獠牙为饰,头戴三尖状龙星神冠,神居圆日之内。这标志出厉山国神农氏以神设教,以龙祀天的“天人合一”的神威,形成了“巫政合一”的神权和王权的同构系统。 用“獠牙神徽”主宰的厉山国,其中心城何在?从神徽图案的天神价值来看,它和在“长沙正南离火之地”立国称王是相映衬的,都应与长沙星座分野相对应。《帝王世纪》载:“凡天有十二次,日月之所躔也,地有十二分,王侯之所国也。”《史记•天官书》曰:“……轸、翼,荆州”,“轸为车,主风,其旁一小星,曰长沙”。《黄帝占》曰:“轸者,以候王者寿命,故置长沙一星以延期。” 古人按星宿分野,即以星象在地上的投影划分大地方位。按此观点,南方七宿叫朱雀,在朱雀尾巴上的一颗小星,叫“长沙星”;与轸宿“长沙星”对应的这片地方就叫长沙,故长沙又有“星沙”的别称。明祯崇《长沙府志》在引用大量古籍后说:“长沙一星,在轸中主寿命,明则多寿,子孙有庆。”故“长沙星”又叫“寿星”。长沙有主寿延长之意。故长沙古又称潭州,潭者,覃也,深也,延也,长也。长沙城内有寿星观、寿星街、万寿宫等。距长沙百里的宁乡有玉潭、万寿山,也恐与长沙一星延寿相关连。延又与蜒、蚺通假,厉山国有蜒人、蚺人和蚺蛇图腾立国,暗示出以蚺蛇獠牙为神徽所主宰的中心城,就在长沙。 长沙厉山国是远古祀天测天的最佳场所。古人以为,地处“离位”的长沙,是便于观测太阳系的北斗授时和五星授时的中心。北斗七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中,《宋书•天文志》云“长沙为玉衡”。五星授时(岁星、荧惑、填星、太白、辰星,即木、火、土、金、水星),《长沙星史》云“荧惑,主荆楚应长沙”。长沙在天文分野中属南方七宿翼、轸所辖,而轸尾又与东方苍龙角宿相接。由此,占有天时、地利的厉山国宗教领袖,在大量建造祭坛和堆塑、刻画祭祀龙的同时,也将自身作天神化的装扮,以祀天观象,授时制历。明代在长沙东南角古城墙上所建的天心阁,其初衷就是观天象,与长沙厉山国的祀天测天是一脉相承的。 《帝王世纪》云 :“神农名魁隗氏”,“炎帝名临魁”,就是以南蛇为图腾的隗氏(古蛇、鬼一字),以观测北斗为主,所以北斗勺部的鬼字之斗合为魁字,即厉神徽像 。《淮南子•天文》说:“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神朱明,执衡而治夏,其神荧惑”,朱明就是祝融。炎帝与祝融都以北斗中的玉衡星和五星中的荧惑星,结合观测而定“夏至”。《路史•后纪》也说 :“炎帝受火精之瑞,王承荧惑,故以火纪时焉。”以大火初现定“春分”,创造出太阳历。《路史》卷四又云 :“神农制太初历,应劭注:太初,甲子夜半朔朝,冬至日月五星俱起牵牛。”据《史记•历术甲子篇》所提供的有关资料、数据和方法分析,知“神农上元太初历的初行之时”为公元前5037年。《通鉴前编》载,神农炎帝不仅制太阳历,还建立了“以火纪官为火师,春官为大火、夏官为鹑火、秋官为西火、冬官为北火”的政体制度,建构出一个地上天国。 (本文录自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第一版《长沙传统风俗大观》陈泽珲主编、陈先枢编著,名城长沙网授权转载)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4-11-24 14:15 , Processed in 2.41246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