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长沙社会世像风俗之礼仪风俗

2012-4-26 21:0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358| 评论: 0|原作者: 陈泽珲 陈先枢|来自: 名城长沙网

社交礼节

社交活动,包括友朋聚会、上下相见、公务联系、节庆祝贺、男女交际等等。社交礼也称相见礼或普通礼。它与各民族的生活习俗有关,而特别受政治思想与政治制度的影响较深,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在以严格等级制度和尊卑观念为特色的中国封建社会中,长期流行的社交礼仪是跪拜礼,及其变种作揖、打千、道万福等。

跪拜礼的历史由来已久。先秦和秦汉典籍中即有不少关于跪拜的记载。其时,人们席地而坐。大体而言:两膝着地,臀部靠在脚跟上为坐;两膝着地,臀部提起离开脚跟,腰伸直为跪;两膝着地,再以手据地弯腰磕头为拜。《周礼•春官•大祝》还有“辨九拜’之说:“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青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其中稽首、顿首、空首和肃拜4种为跪拜礼的基本形式,称正拜。稽首为双膝跪地,两手相叠拱地,头也慢慢俯及于地,且须稍作停留。其标准姿势是,左手在右手上,手在膝前,头在手前。这是最隆重的跪拜礼,原属臣拜君之礼。顿首、空首与稽首跪拜姿势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顿首是头触地即起,不作停留,也就是一般所说“叩头”,原属地位辈份相当的人互行的拜礼;空首则是头俯于手上而不着地,故也称“拜手”,原属君答臣之礼。肃拜有二说:一是直身不跪,但“俯下手”作揖,原属军中的拜礼;一是跪膝、手据地,但不叩头,原属妇女的拜礼。唐宋以后,桌椅普及,人们不再席地跪坐了,跪拜也相应发生变革,跪拜开始专用作下对上即对君主、父母等尊长所行的礼,尊长则无须作答礼,也就不需要区分什么稽首、顿首、空首了。但随着所拜对象身份地位的不同,而出现了一跪三叩、二跪六叩、三跪九叩等轻重之别。

平辈之间的礼节,则由肃拜演化而来的作揖所取代。另外,辽金以后至清代,还出现了“打千”请安和道“万福”等相见礼节。打千程式,男性为:先立正,将左右袖口掸下,然后左脚跨前半步下曲,右膝下跪,右手下垂,低头,上身前倾作拾物状,同时口中说“××给××请安”等,说完起身恢复立正。女性为:立正,右足稍后引,双膝前屈,半蹲,两扶于膝上,口称“给××请安”,复原。万福则是站立肃拜,拢手于身侧,略提衣襟,口称“万福”致颂。这是妇女间的相见礼。至于鞠躬,弯腰表示谨敬,起源亦甚早,但主要表示对事业的态度,在古代礼俗中不占重要地位。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社交礼俗随之发生了重大变革,其特点是反对跪拜礼,倡议改行西人鞠躬礼。民国成立伊始,南京临时政府即令革除“大人”、“老爷”等不平等称呼。19121月初,有人在《申报》发表文章,提出“拜跪、脱帽之礼,概废不用,但用鞠躬点额(军界所用之额手礼能通行最佳)”。同年3月,“丁祭”祀孔日子来临,浙江民政司请示是否照常祀孔,行何礼仪?内务部、教育部通电答复:在民国通礼未颁行之前,“文庙应暂时照旧致祭,惟除去跪拜之礼,改行三鞠躬,祭服则用便服”。随后,又明令废除社交中的跪拜、作揖、“打千”、请安、道“万福”等旧式礼节。

191232日,孙中山发布《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文如下:

“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份之名称?查前清官厅,视官等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治之玷。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成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为此令仰该部遵照。速即通知各官署,并转饬所属,成喻此意。”

民国初年社交礼仪改革中所推行的鞠躬礼,在本质上已不同于古代社会中的鞠躬礼。传统的鞠躬礼仅仅单方面行之于下对上的恭谨,在上者是不用鞠躬回礼的;新的鞠躬礼则推广于全社会,人人奉行,含有平等的意义。废除大人、老爷之类的称呼,也是从民主共和制度建立考虑的,对于破除封建等级观念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职员称呼“咸以官职”,仍显得与“人民之公仆”的宗旨不相适应,包含有新的等级意义;而民间普通称“先生”、称“君”,在广大劳动群众中也觉得过于文雅,难于普遍实行。

民国初年社交礼仪改革尽管还存在某些局限,而且在袁世凯帝制复辟时期还一度出现反复,但总的来说,它对近代后期全国和湖南社交礼俗变迁的影响,是深刻的、长远的。

长沙民风,自古以来热情好客。熟人见面,双方多作揖打拱,社会进步后则相互问好,握手或挥手致意。客人进屋,必喊请坐,少不得泡茶递烟(原先是水烟袋,后来是香烟)。宁乡、望城等地还泡芝麻豆子茶,浏阳北乡则兴茴香茶。如果是尊长莅临,主人要出门恭迎,让客先行,请客上坐,自己坐下首相陪。谒见前辈,要磕头或行鞠躬礼,并问候健康。平辈相见则往往问身体、工作好否,遇见带小孩的女士多问毛毛乖否或夸奖一番。生人见面,必先问贵姓、台甫、有何贵干等客气话。留客人吃饭,尊客人上坐,筛酒时先长后幼。客人告辞,必说“少陪”。主人起立相送,说“慢走”。赠人礼物则说“一点薄礼”、“一点小意思”,受者则说“承破费”。晚辈外出,要禀告父母;归家时,先到长辈房中问安。行路,长者先;路遇肩挑重担者,自行让道。平日遇建房、搬迁、中考、上任、晋升、继嗣等,亲朋好友也应前往祝贺。红喜事必须让上亲、父、舅父、媒人坐首席。丧事,孝家给亲友发白,严格区分长幼亲疏。俗有“白喜事难发白,红喜事难请客”的说法。

长沙日常客套话和谦敬之语主要有:

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求人原谅说“包涵”,央人帮忙说“麻烦”,麻烦别人说“打扰”,向人祝贺说“恭喜”,求人解答用“请问”,请人指点用“赐教”,看望别人用“拜访”,宾客来临用“光临”,陪伴友人用“奉陪”,中途先走用“失陪”,请主人勿送用“留步”,问老人年龄称“高寿”等。

 (本文录自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第一版《长沙传统风俗大观》陈泽珲主编、陈先枢编著,名城长沙网授权转载)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1-22 06:56 , Processed in 0.09335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