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著名学者金克木的长沙时光

2010-11-16 11:3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35| 评论: 0|原作者: 段炼|来自: 长沙晚报

    人称“读书时代的精灵”的金克木先生(1912-2000),是安徽寿县人,和历史学家陈寅恪相似,他小学毕业后离家,一生四处游学,既未进过任何大学课堂(多为旁听),也没有取得硕士、博士学位。有趣的是,这样的履历居然没有妨碍他后来在武汉大学、北京大学任教,并以梵文研究和翻译享誉学术界。借用陈丹青的话,金先生和他那个时代,都称得上典型的“民国范儿”。

    1937年抗战开始,金克木从北方流落到长沙,在此小住。其时张治中新任湖南省主席,金克木的一位旧日同乡、也是黄埔军校的老学生,正在省政府任“参议”。两人见面后的那次聚餐,让金克木印象颇深,他们喝了“四两酒”,下酒菜则是这位同乡推荐的“长沙的老铺子李合盛有名的牛百页(牛肚)”。

    长沙美食给这位匆匆过客留下了记忆,而金克木的美文则让他在这座城市找到了谋食之道。

    当时金克木住在稻谷仓2号(在今蔡锷北路旁),据他回忆,“以后长沙当局在战争中自己放的火也没有烧掉这一所房子”,不知确否。一间大屋里除开金克木和一位教授外,另有一对夫妇。四人当中,只有这位在国立戏剧学校任助教的夫人有固定收入,于是,这位在北平演过《茶花女》的夫人也就成了“女主人”。那位教授有点闲钱就想办杂志,他的夫人去了延安,每回来信必骂自己的老公“只想当教授,不知干革命,不去抗战”,急得这位教授直蹦。后来,长沙临时大学迁往昆明,那对夫妇也转往重庆任教,教授则去投奔他的夫人,这个“家”也就散了。

    25岁的金克木经人介绍,去长沙的《力报》馆“白住吃闲饭”。《力报》1936年创刊于长沙,是抗战期间在全国颇有影响的大报,名作家沈从文、名记者严怪愚、名学者王鲁彦、周达夫等均在此任职,郭沫若、田汉也曾为报纸撰稿。

    金克木的《孔乙己外传》虽是回忆录体裁的小说,却勾画出当日长沙报馆生活的诸多细节,读来颇有兴味:“每天三餐干饭,加一餐夜宵供夜间工作的人。不论人数多少照例开一桌。我都跟着吃,也没人问。”金克木在其《挂剑空垅:新旧诗集》中回忆:“抗战军兴而内哄未息,湘中所谓‘锥子(甲)’、‘皮刀(乙)’等派系暗斗仍烈”。当时《力报》社长,“愤而作诗见示”,金克木原韵奉和两首,“亦‘借他人酒杯’也”。此处“社长”应指当时《力报》的总编辑康德,所以金克木才有《次韵和康先生二首》:“敢师屈子学行吟,为读新诗恨转深。友好忍看凶短折,时艰莫问去来今。看花难塞愁人眼,抚剑犹存壮士心。幸有湘江清且浅,天心阁上好披襟。”“也愿佯狂学纵酒,无如量浅酒杯深。匹夫有罪惟怀璧,王法无情莫议今。献璞当年(由来)须刖足,论人此日要诛心。伤时涕泪休轻洒,珍重青衫未湿襟。”

    金克木还记得,当时《力报》工作人员不多,社论都由社长亲自写。有一回,社长想了一个社论题目,说了意思,金克木自告奋勇执笔。有趣的是,新文化运动已经20余年了,在金克木的印象中,湖南大约还是一个古风犹存的省份,因此他相信“湖南人看重古文,我就写文言,加些四六对句”,居然颇受赏识。以后康德便常常出题给他作文。金克木笔下“有文言也有白话,加些新名词,新句法,这算是我付房饭钱”。不过,离开时,康德付给这位年轻人稿费,“一篇社论约一千字,一块钱”。这也成了金克木从长沙到香港的路费,一位只见过一面却和他通信多年的女友正在那儿等着他。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0-24 08:26 , Processed in 0.09359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