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浏阳古乐创始人邱之稑

2010-2-4 21:5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958| 评论: 0|原作者: 陈泽珲|陈先枢|龚智强|陈览月|来自: 名城长沙网

浏阳文庙祭孔大典虽与全国各地的祭孔之典大同小异,但其祭孔古乐却在全国独树一帜,别具风格。而浏阳古乐的创始人则是浏阳土生土长的古乐家邱之稑。《谭嗣同全集·思篇》载:“幽求钟律,钩索元音,从古乐久废之余,独传候气定律之法,……由是吾乡之乐,有声天下。”使浏阳古乐“有声天下”者就是邱之稑

邱之稑(1781-1850),号谷士,浏阳太平桥水围村人。父民坊是当时名儒,熟谙音律。谷士受其熏陶,习经史白家之余,亦喜爱古琴、古乐。虽出身监生,却厌弃功名科举,决心创制古乐。他曾到山东曲阜孔庙考查古乐。清道光九年(1829),适逢浏阳县知县杜金鉴奉上谕祀孔兴乐舞,于是,聘请谷士为总教习,兴制古乐。但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困难重重。韶乐远始于殷周时期,到战国时,诸侯相互讨代,战事纷纷,已是“礼崩乐坏”。尤其是自秦灭之后。制器乐书荡然无存。久经周折,费尽心机,谷士最后还是找到了一张“周尺”图。然器乐大小,长短定音,又是一个难题。恰巧这时,谷士兄道源刚从山中一樵夫处购来一古钟,他对证宋《宣和博古图》,就其形状辨明此钟为镈钟。然后,又根据图载尺码,以所制周尺量较,完全吻合遂确证周尺的准确无误。接着,谷士根据汉司马迁《史记·律数篇》中的记载 开始创制管乐——凤箫,这是诸乐之纲领。凤箫制成后,以古乐曲配吹,但乐律并不和谐。经多次摸索,实践,他才发现问题所在。于是正律、吕,且重新排乐管,再去配乐曲演奏,则和而悦耳了。这样务本求源,制器始定。

凤箫又名排箫,由来古远。因凤箫制不定,律吕不明,诸器失度,故它是诸乐之纲领,唐寮排箫之制均十六管,即六律六吕外,加半律半吕各二,共十六管因未审阴阳声调之别。自黄钟至半夹钟止,十六管不分左右,每一律间一吕,由长及短一顺安插,律吕混杂。又称半黄钟、半簇、半大吕、半夹钟为四清声。此因不识变宫之声,本出于倍半之管,而误认四半之声,强应其本体之管。审音全不凭耳,强以为应所致。谷士辨证谬误后,制出二十四管凤箫,即于十二律、吕之外,加倍律三、倍吕三、半律三、半吕三、合律吕为二十四管。分为两翼,排列左右。左自倍蕤生宾起至半姑洗止为律翼,右自倍林钟起至半钟吕止为吕翼,这样则律明吕分明。是以任何一个律、吕管去旋宫转调,都能应合这个凤箫的音列,比起晋荀勖制的律笛(必分别用十二管笛)去旋宫转调,就进步多了,方便多了。

古乐八音,即匏(笙)、土(瓷埙)、革(鼓)、木(柷)、石(磬)、金(钟)、丝(琴)、竹(笛)八类材料制成的各类乐器。谷士考查曲阜孔庙时,看到的匏笙实是以木代匏,八音中则缺雍和的匏音了。他遂自种匏瓜结实后,去内瓤晒干,雕孔定音,制出了匏埙,补齐了八音之缺。

谷士为浏阳古乐所作出的贡献,还在于他敢于创新,将过去一腔一声祀孔曲谱、一字四拍的朵板式乐曲,改为一拍三眼,并用上切分、附点延长及旋律加花等手法,丰富了乐曲内容,使原先的沉滞之音变得生动活跃,悦耳动听。他还打破所谓高尚的雅乐不与民间俗乐相通的等级观念,用民间“工尺”谱写古乐曲,为古乐走近民间大众开了方便之门。

原清廷所颁的乐谱其主要旋律是不大合符音乐语言的进行规律,他就在保留原来骨干音的原则下,调整词曲结合的音调关系,又用切分法改变呆滞的强弱节奏。还用休止和延音、附点,以及旋律加花等手法改造原曲,这样其乐音旋律既和谐又在原曲的基调中进行着。如

 

 

 

按新曲演奏,悦耳动听多了。谷士不仅改编了全部祀孔乐谱,而且还改造了“开元十二诗谱”。再者,他的改编曲非但五音全备且又加上了二变音(简谱中的47)使之成为完整的七声音阶结构。

为适应改编曲的旋律、节奏起舞,谷士对古舞也进行了重大改革,编出了新舞谱,除习用羽龠舞外,又增加了干戚舞。经查过去庙堂仪式舞蹈资料及元明清以来的《圣门礼乐》、《文庙礼乐大全》等书,都只有羽龠舞。据山东曲阜师范大学艾春生教授说:“曲阜孔庙释奠仪礼中本来只用羽龠舞,到民国初年才加进了干戚舞,就是从浏阳学去的。”其他如瑟的定弦法都有新招。

谷士制乐成功后,通过募捐,积得一笔常年用费,以兴建礼乐局,招收乐生、舞生习练。一年内在浏阳孔庙除举行春、秋两祀外,孔子诞日也要祭祀,有100多人的礼乐队伍,齐备的乐、舞、礼融合,场面宏大,气势庄严。不久,他被聘为浏阳县学的舞乐教官,经过他几十年的身比口讲作画,浏阳祭孔大典便都按古乐旧规举行。咸丰末年,曾国藩曾邀请邱谷士前去演奏古乐。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将古乐推荐给了皇帝。浏阳古乐名声大噪,曲阜孔府派人到浏阳观摩古乐,仿制了全套古乐器。浏阳春秋两度祭孔典礼,都有全国各地名士前来参加。

谷士就其心得体会,汇编撰有《律音汇考》,其刻版今存湖南省博物馆,还有《丁祭礼乐备考》传世。于是浏阳古乐不胫而走,全国各地乃至东南亚等地区均传浏阳古乐。清光绪帝的老师翁同和将《律音汇考》广事宣传并呈皇帝御览,日本音乐家田边尚雄称该书是乐者必读之书,并在他写的《中国音乐史》书中刊录。

邱之稑还首倡捐资督修孔庙,考棚、义渡、义学,参编《浏阳县志》。他还擅医术,为乡人治愈不少危症。邱之稑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病逝,享年60岁,浏阳知县上奏获准人祀乡贤祠。湖南布政使龚绶赞誉他:“研究微渺,以成绝学,驳难汉儒,自成新义。”

(本图文录自五洲传播出版社20085月第一版《中国长沙·长沙民间艺术》,陈泽珲主编,陈先枢撰稿,龚智强、陈览月摄影。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2-4 16:53 , Processed in 0.10222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