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长沙湘剧的历史沿革

2010-2-4 19:1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977| 评论: 0|原作者: 陈泽珲|陈先枢|龚智强|陈览月|来自: 名城长沙网

弹腔通称南北路。南路即二黄,北路即西皮。另有反南路、反北路等。基本腔调、板式与京剧大体相同,而吐字、韵味自具特点。名称亦不同,如“十板头”或“四块玉”(相当于慢三眼)、“走马”(相当于原板)、“垛子”(即流水板)、“快打慢唱”(即摇板)等。

弹腔是一种影响深远的声腔形式,清代中叶流行全国各地,同时传入湖南。清乾隆年间,湖南就有了著名的弹腔班社和艺人。湖南各剧种吸收弹腔以后,得到迅速发展,在湖南地方戏曲中日见优势。长沙湘剧、衡阳湘剧常以弹腔为声腔形式,用弹腔演唱的剧目占半数以上。湘剧弹腔发展的特点是与高腔、昆腔等声腔共存共荣,互相吸收,共同发展,即使在弹腔取得优势之后,湘剧高腔与昆腔仍未衰亡绝响。

长沙湘剧中的弹腔,是由二黄腔和西皮腔组成,南路为二黄,北路为西皮。二黄腔又称“胡琴腔”,原是民间的曲调,在弋阳腔的影响下,经过湖北、安徽、江西等地的广泛流传而形成了戏曲腔调。西皮腔脱胎于西秦腔,传入湖北后变为襄阳腔,经过演变发展,形成了西皮腔。二黄腔与西皮腔经过汉调和徽调艺人的加工创造而形成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皮黄腔”。清代中叶,又通过汉班和徽班的活动,皮黄腔传播到全国各地,促进地方戏曲剧种发生重大的变革。在湘剧、桂剧、川剧、粤剧等剧种中都有皮黄腔的曲调,对于我国地方戏曲剧种的兴起和发展,产生过极为广泛的影响和重要的作用。

皮黄腔何时传入湖南?湘剧弹腔于何时兴起?根据各种历史文献资料推断,大致可以确定在清代乾隆年间。清王昶在《雪鸿再录》中记述乾隆五十三年(1788)在长沙、澧州等地“小饮观剧”的情况,屡屡提到“灯棚戏馆,陈设甚威”,“于使院小饮观剧”,“以安庆优伶祗应,呕呕唧唧,亦颇怡然”。“以安庆优伶祗应”,当指徽调二黄。安徽艺人来湖南演唱弹腔戏,这表明二黄调至迟于乾隆年间传入湖南。

道光、咸丰、同治年间,湘剧弹腔盛行湖南各地。叶调元在《双皋竹枝词》中写道:

座中歌郎酒易干,应酬却比上台难。

风流蕴藉谁称最?惟有湖南高十官。

嫣然一笑总葫芦,春笋纤纤捧玉壶。

长爪尚容搔背痒,蔡京何必羡麻姑。

叶调元自注云:“湖南人和班高十,名秀芝。美目巧笑,爪长六七寸,善饮不乱。应酬酒席,雅静宜人。”

《汉皋竹枝词》于道光三十年(1850)刊行,其序云:“仆自七龄游楚,越九载返里。己亥重游,仅隔二十余年,风气迥非昔比。”叶调元于道光十九年(1839)游楚时在汉口所见演唱汉剧,湖南有人和班高秀芝的演出。词中还提到:“月琴弦子与胡琴,三样和成绝妙音。”“曲中反调最凄凉,急是西皮缓二黄。”高秀芝演唱的当是弹腔。

咸丰、同治之交,湘剧弹腔大为发展。长沙著名戏曲家杨恩寿在《坦园日记》中记述了同治初年他由长沙至郴州,在长沙、湘潭、衡阳、郴州等地观看戏曲演出的实况。他说:“楚俗于昆曲、二簧之外,别创淫词,余久知之而未见也。”这里明确点明湖南有“二簧”等戏曲声腔。《坦园日记》中记述在湖南各地看到的高腔、昆腔、弹腔和花鼓戏,记有剧名的剧目共有169出,其中昆腔9出,高腔18出,花鼓戏2出,弹腔140出,弹腔戏占总数的百分之八十左右。著名剧目有《赵宏观榜》、《沙桥饯别》、《斩黄袍》、《三官堂》、《闹金阶》、《三战吕布》、《合银牌》、《法门寺》、《阳五雷》、《芦花河》、《南楼释犯》、《李密降唐》、《重台》、《王英下山》、《程咬金庆百岁》等。

清末以来,湘剧高腔富有特色,拥有一定数量的代表剧目,湘剧昆腔逐渐衰落,湘剧弹腔得到较大发展。长沙湘剧与巴陵戏有过艺术交流,也受到京剧皮黄腔的影响。艺术上提高很快。传统剧目非常丰富,约有一千多个。其中高腔戏很有特色,演出剧目较多。昆腔戏则很少演唱,只有少数几出折子戏。大量的是弹腔剧目,有“八大连台”、“江湖十八本”、“三十六按院”、“水浒戏”以及《白蛇传》等流行较广。具有代表性的剧目有《水擒庞德》、《乌龙院》、《汾河湾》、《生死牌》、《春秋配》、《珍珠塔》、《骂灶分家》、《摸鱼闹江》、《烤火落店》、《六郎斩子》、《拨火棍》、《五台会兄》、《斩李广》、《太白写表》等。著名的长沙湘剧弹腔戏《生死牌》虽是移植剧目,但作了艺术的加工改造,演出效果非常成功,成为长沙湘剧的优秀剧目。该剧揭露了贺总兵的凶残暴虐,歌颂王玉环、黄秀兰、秋萍的舍已救人的可贵品质,“三女抢板”一场戏矛盾冲突激烈,悬念扣人心弦,表演细腻生动,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长沙湘剧有传统剧目680多个,其中弹腔剧目500多个,高腔剧目100余个。高腔的“四大连台”和“十大记”是演出较早、保留较长的代表性剧目。其中,许多剧目出自宋末南戏、元代杂剧和明清传奇。故事多取历史演义、通俗话本和民间传奇。所谓“四大连台”为《封神传》、《目莲传》、《西游记》、《精忠传》,每本可演5-7日,故事连贯,有头有尾。此外,弹腔有“八大连台”、“江湖十八本”、“三十六按院”等。

(本图文录自五洲传播出版社20085月第一版《中国长沙·长沙民间艺术》,陈泽珲主编,陈先枢撰稿,龚智强、陈览月摄影。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2-27 14:21 , Processed in 0.09282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