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天下大乱,黄巢起义军南下广州,大量斩杀和驱逐外国商人,造成长沙铜官窑产品出口锐减,铜官窑逐渐衰落。但低档的民间生活用瓷的生产仍延续下来。由于铜官陶土蕴藏丰富,一直成为当地百姓赖以生存的资源。 铜官窑复兴于何时,目前很难考证,但据1942年湖南省银行经济研究室所编的《湘东各县手工艺品调查》说:“铜官制陶始于何时,鲜有人知。唯据老窑户收藏之契约,有康熙、乾隆之年号,即铜官陶业之创始必在三百年以前。相传,明末有渔人某远到广东捕鱼,于海滨(想系佛山石湾)学得制陶之法,归而传授他人。于是窑厂林立,陶工麇集,铜官之陶遐迩闻名矣。”显然,这份调查报告并不知晓铜官窑的历史,但从中可知清康熙年间铜官确有窑户存在。史载康熙中后期清政府实行“减官窑,兴民窑”的政策,当时醴陵瓷业已经复苏,这势必刺激着有烧窑传统铜官发展陶业生产。到清末,铜官已有陶工数千人,生产的产品有日用陶、建筑陶和美术陶几大系列,号称十里陶城,成为全国五大陶都之一。至今保存完好,仍在生产的清代义兴窑遗址已列为市级文保单位。 民国初年,铜官镇有陶窑160多座,窑工9000多人。其后,陶业生产几经起伏。1949年,镇区商业萧条,只有工商业204家,仅剩陶工700余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铜官陶业迅速恢复。今日铜官陶瓷产品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远销海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产品有日用陶器、日用炻器、建筑陶、美术陶、工业陶五大类。 1980年铜官陶瓷公司接受国家科委下达的精细铁炻器科研项目,经数以千次的试验,于1982年成批投入生产,当年就被评为部优新品。其建筑陶瓷,产品达180多种,其琉璃瓦目前在国内仍独领风骚,釉色绿如翡翠,蓝似碧玉,黑如油漆,任凭日晒雨淋、严寒冰冻,釉层永不剥落,釉彩永不褪色。用这种琉璃瓦装饰于宫殿、楼台、亭阁、屋脊上的龙凤麒麟,檐垛上的鳌鱼玉兔,门头上的雄狮怪兽,既有独特的民族风格、艺术效果,又显得富丽堂皇,美不胜收。据悉,故宫、岳阳楼等名胜古迹的陶质龙凤,北京人民大会堂的绿釉花缸,以及诸多古建筑所用的琉璃盖瓦、雕花栏杆等,均为铜官陶瓷公司的产品。 纵观中国瓷器史,大有名气的五代“秘色瓷”,宋代官、哥、汝、钧、定窑,元代的枢府窑,元、明、清的青花、釉里红、五彩、粉彩、斗彩、珐琅彩、素三彩、墨彩等等,正如有论者所指出的,都能出奇制胜,各显身手,着力于釉彩艺术效果的追求,精工于装饰技法的创新。这是中国瓷器从唐以后形成的一种潮流,从中可以看出铜官窑独步一时的深远影响。更直接的是,青花瓷的出现,铜官窑是其近宗。彩瓷的盛行,铜官窑是其先声。虽然发展的方式是从低级向高级过渡,但创造意义永恒的。 然而,铜官窑陶瓷技艺的“永恒”,在于它自唐至今有一代延绵一代的传人。如今,铜官窑陶瓷技术后继有人,已形成有八千从业人员的产区。但由于现代技术冲击着传统技艺,某些手工技艺已出现濒危现象。可喜的是,铜官窑陶瓷手工技术的真正传人胡武强正在收徒传艺,表示要把祖宗留下的技艺一代代传下去。 胡武强,1944年出生于铜官镇,是铜官窑现存的数一数二的传人。他是目前惟一能制造出铜釉红色陶瓷的人,曾被誉为“古窑传人”、“陶艺之母”,著名画 胡武强的窑场就坐落在铜官镇中心,仍然保持传统手工艺模式,就是拉坯也不用电动,是个纯家庭式作坊,制泥、拉坯、上釉、烧窑都在这仅 一走进胡武强的家,便看到成堆的陶瓷碎片。原来,这些碎片都是古代制陶人丢弃的陶片,因河床干涸,如今这些陶瓷碎片暴露了出来。胡武强把这些陶片捡回家后,先一块一块整理、分类,然后再依据自己想象一块一块拼合,最后创造出较完整的古铜官窑陶瓷器上的图案。这是一项极其琐碎繁杂的工作,但胡武强却凭着毅力,收集和整理了1200余种古铜官窑陶瓷图案。通过这些图案,盛唐时长沙铜官窑十里窑场的辉煌得以重现,窑工们制泥、拉坯、写字、画图、烧窑时的热闹景象恍忽就在眼前。 据《长沙晚报》记者刘颖、贺文兵介绍,在这些破碎的陶瓷片之中,有一片特殊的旧瓷片将胡武强引入了一项更为艰巨的探索工程。这是一块有着鸡血般鲜艳颜色的瓷片,也就是传说中的“鸡血红”。 “鸡血红”的学名又叫铜红釉,是一种含有铜元素的釉料,是釉彩在高温的窑变中不经意间产生的。由于不能解释其产生原因,所以“鸡血红”从一开始就被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但是自盛唐之后,铜红釉的技艺就慢慢失传了。于是,他一次又一次地在自家后院的手工龙窑里摸索试验,但一次又一次遭遇失败。 苍天不负有心人,1998年的一窑1000余件瓷器中,胡武强惊喜地发现了一点红。在不断地总结与反复的摸索后,2002年,他又制造出了一大片红。惊世的铜红釉,终于重现人间。 胡武强告诉记者,如今,自己基本上每窑都能出一两件“鸡血红”成品了,但由于“鸡血红”的烧制全凭师傅的经验,所使用的釉料配方、釉料浓度、釉层厚薄、烧结温度、窑内氛围等条件要刚好互相满足时才能出现这种惊世骇俗的铜红。 2003年,胡武强的作品“火凤凰”获得了中国首届文物仿制品暨民间工艺品展金奖。随后,胡武强又带着不同的作品参加了不同的展会,都获得了大奖。 胡武强如今的心愿,一是希望通过融资在铜官窑附近建一个大型陶艺作坊,无偿培养陶瓷手工艺人。二是建一个大型的陈列室,向更多的人展示和宣传铜官窑陶瓷。 (本图文录自五洲传播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中国长沙·长沙民间艺术》,陈泽珲主编,陈先枢撰稿,龚智强、陈览月摄影。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4-12-26 23:51 , Processed in 0.11592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