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长沙·火宫殿火神庙会

2010-1-18 22:4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538| 评论: 0|原作者: 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来自: 名城长沙网

老长沙地区广泛流传的两句民谚:"进门火宫殿,出门乾元宫。"
火宫殿就是乾元宫。为什么这句名谚至今仍让老长沙人津津乐道呢?
原来"乾元宫"内含玄机。"乾元宫"谐音"钱圆工"。"员工",长沙话的意思是完工、完了的意思。"钱圆工"就是说钱被掏空用完了。旧时,火宫殿庙会十分著名,除说书、杂耍等民间庙会娱乐形式外,火神庙前并搭有几溜食棚,将代表湖南最高水平的经典民间小吃香喷喷、辣爽爽、甜蜜蜜地呈现在人们面前。所谓:"火宫殿样样有,饭菜小吃热甜酒;油炸豆腐香喷喷,姊妹团子数二姜;馓子麻花嘣嘣脆,猪血蹄花味道美;各式小吃尝不完,乐得食客笑呵呵"。如此美味,再加上火神庙会喧嚣热闹的消费氛围,拥挤的人们当然心甘情愿掏空口袋大快朵颐。如若哪位父母如铁公鸡般一毛不拔,想必他家小孩子会扯住他父母的裤脚大声哀哭。"进门火宫殿,出门钱圆工"遂因此而成为极言火宫殿小吃味美的民间口碑。
火宫殿文化起源
长沙火宫殿的火文化要追溯到我国古老的氏族部落时期。那时人类已广泛地利用火来煮食和取暖,但因用火不慎,常造成灾难。为减少火灾,约公元前26世纪-公元前21世纪,帝喾就任命有专门管理火源的火官。《史记o楚世家》记载:"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罗泌《路史前记》卷八记载:"祝融氏,一曰祝和,是为祝融氏……"因管理火源有功,死后葬于南岳衡山,并建祝融庙,名曰"祝融峰"。为了纪念这位火官,在长沙坡子街便建设了"火神庙"至清乾隆12年6月23日(农历),火神庙重修落成,以后这一天就定为火神寿辰祭日。每年这天,地方官府出资筹办隆重的祭祀仪式,地方商会组织商家参与。祭祀后,人们抬着火神爷绕城游行。
到了清道光3年,坡子街已是商铺林立。乡绅蔡世旺带头倡导集资扩建火宫殿,把原来的火宫殿规模扩大了几倍。新建的火宫殿,以火神庙为中心分成前坪后院,新建了石牌坊、古戏台、财神庙、弥陀阁、普慈阁,形成占地16亩的一个大型庙宇群建筑格局。每当早晨,火宫殿晨钟敲响;午时,钟鼓齐鸣;下午6时,击鼓;火宫殿那悠扬的钟鼓声伴随飘缈香烟,弥漫着浓郁的火庙文化。文人雅士都爱来此喝茶听戏。
自有火神庙以来,长沙古城对失火的民居、商家都有规定,即民家失火,都要来拜火神爷;商家失火还要请戏班唱三天大戏。有庙会、庙戏,便引来不少人赶庙会,看戏、听书、看杂耍。火宫殿由于规模不断扩大,它的庙产也不断增多。在长沙郊外有田庄10余处,田租曾达1600担;长沙城内,特别是坡子街一带,有房屋多栋,门面7个。据考证,清嘉庆23年(1818年)《善化县志》城图和清同治10年(1871年)《长沙县志》省城图均标注有长沙"火宫殿"或"乾元宫"。
火宫殿文化发展
基于对火宫殿发展史的了解和对湖湘文化的分析再来看火宫殿文化的符号系统。火宫殿文化的核心就是"火宫殿"这三个字。可以说这三个字是湖湘饮食文化的代表,即其"符号"。它包含了南方对火神崇拜的楚巫文化,包含了湖南的地理文化,也包含着湖湘独特的饮食文化。清末大书法家何绍基为火宫殿题写了"火宫殿"的店名并撰写了"象以虚成,具几多世态人情,好向虚中求实;味于苦出,看千古忠臣孝子,都从苦里回甘"的楹联,挂在戏台两侧。横匾为"一曲薰风"。著名书法家、字圣、实业家黄自元为火宫殿书写"乾元宫"三字。"乾元宫"取自《周易》"乾元亨利贞"之句。这块牌坊一直保留到新中国建立,后由著名金石书画家李立题重新写了"火宫殿"店名。其笔法沉稳苍劲,将火宫殿悠久的历史表现得淋漓尽致。作为店名和标志,它具备了一定的视觉冲击力和表现力。
"火宫殿"这个符号中的主要元素就是"火"字,而这正与楚巫文化息息相关。《说文》云:"火,毁也。南方之行,炎而上,象形。"注曰:"与木曰,东方之行;金曰,西方之行;水曰,北方之行相俪成文。"《说文》将火的概念与方位,五行的结合。因为南方气候较为炎热与潮湿的关系,故将火归属于南方。如上文所述,古中国南方的文明发展相对落后,地理环境相对较为恶劣,巫术成了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而火则在巫术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人们把火当作是一种神秘力量,以为火是可以用来驱除恶魔及作人神媒介,能够带来好运并且消灾袪病,很多祭神仪式都离不开火。另外还可从古代楚民族的火文化得知,楚人一向以"日神的远裔,火神的嫡嗣"自居,因此从远古及先秦开始即有祭火神兼祖神的圣节,每当农夏历六月的祭大火神祝融和小火神灶神的庆典中,就蕴含祭祀火神兼祖先神祝融的意味。因此,可以说今天的湖南人是火的民族。一直以来楚巫文化对神秘浪漫的向往及湖南人认同天道变化无常的道理和不屈的奋斗精神,使得火当之无愧的成为了湖南方文化的精神象征。毛泽东主席曾经对中国革命做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样的评价,寓意革命的烈火将洗礼整个中华大地。所有这些无不说明了火在中华民族尤其是湖南人的心中占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可以说湖南人都有着"火"的情结。
在这里,火、祝融、火神庙等等都属于火宫殿这一符号的能指部分,而所指当然就是湖南人的"火情结"以及与之相关的庙会、饮食等文化了。
祝融火神、乾元宫、火宫殿等等符号都属于基本的或自然的题材。这样由被当作基本或自然含义的载体的纯形式构成的世界也就成了由客观母题构成的世界。这样人们看到的只是火神的塑像和庙宇。
事实上湖南人看到祝融火神、乾元宫、火宫殿时联想到的却是盛大热闹的庙会和丰富多彩的小吃。因为自古火神庙就是祭祀火神的地方,而长沙独特的"有火灾就要请戏班"的规定则更是让火宫殿成为了集戏曲饮食等文化于一体的场所。庙会体现了湖南人的"火",每到这时人山人海热闹非凡;饮食则突出了湖南人的"辣",各种美味的湘菜都透着那股辣劲。"想看热闹去庙会,想尝湘菜来火宫。"这种联想已深入长沙人的心中。这种作为现象意义的层次是指发现和解释事物和图像的故事、寓言等传统意义,即现实的特定主题的解释联想。
当把事物作为社会史和文化史中某些环节凝缩了的征兆,而进行解释,在这里上文所述的楚巫文化、湖湘的"火"的精神甚至是恶劣的地理环境和饮食中的辣文化则正是祝融火神、乾元宫、火宫殿等符号产生的历史根源。研究表明,火宫殿并非像人们想象的由单独一家店铺发展而来,而是一个庞大庙市的集合。如果没有火崇拜、火神等一系列的湖湘"火文化"就不会有火神庙;也不会有庙会;更不会有依附火庙的小吃市场;当然也就不会有今天的火宫殿。而湖南的辣文化则是火宫殿发展至今的最大特色。又如,火宫殿的标志性牌楼正面书"火宫殿"而背面却书"乾元宫"。相传"乾元宫"名不仅仅取自《周易》,还有另一层意思。老长沙有句顺口溜"进门火宫殿,出门乾元宫",在长沙方言中"乾元宫"谐音"钱完工"即钱花光了,意思是指凡到火宫殿来不花光身上所有的钱是不会离开的。这类解释无疑是来源于地方语言文化。
以上均为地域文化的典型表现,说明火宫殿文化的形成与湖湘地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也从图像学的角度解释了祝融火神、乾元宫、火宫殿等这些符号的民族根源。
火宫殿文化特色
独特的庙会  由火文化引发的火庙文化而孕育的火宫美食,形成了独特的南方火文化现象,规模宏大的祭祀仪式,精彩纷呈的民间艺术,香飘四溢的火宫美食,庙廓生烟、戏曲声声,处身其间恍若隔世。只要您去火宫殿细细品味一番,您就会享受到一座火庙、湖湘餐饮有机揉合那种无穷无尽的韵味。
传统的民俗  湘剧、花鼓戏、皮影戏、罗汉舞、蚌壳舞、扇子舞、威风锣鼓汇集一堂,一个曲调,一种舞姿,仿佛在诉说一个个美妙的民间传说,引起人们思绪连篇,就好像置身于旧时火宫殿庙会之中。
极早的救火会  陈列在火神庙里的“火宫殿救火会”的救火车、火斧、火钩等消防器材,让不少“火宫殿救火会”的老救火队员激动不已,沉浸在旧时火宫殿救火队推着手摇的救火车,后面跟着近百人的担水队伍奔向火场的情景之中。但很少人知道,正是这个创建于晚清时期的“火宫殿救火会”,为长沙城的商家百姓减轻了火害之苦。
特大的薪火宝鼎  摆放在火宫殿古牌坊前古香古色的“火宫薪火宝鼎”高1.3米,宽1.4米,能腾升1.5米高的“火焰”,每天夜晚光芒四射,蔚为壮观。游客免不了伸出一双手,烤一烤这盆吉祥的“福火”,并摄影留念。一位来自上海的张姓客人介绍说,因外埠业务需要经常在大中城市跑,像这样创意提升火文化品位的薪火宝鼎是第一次看到,妙极了。
著名的风味小吃  有位自名“洞庭归客”的台胞重游火宫殿在品尝臭豆腐、姊妹米团子时,追忆往年田汉在火宫殿小吃时的情景,情不自禁欣然提笔:油炸豆腐臭中香,有客追忆在台湾。青年田汉回湘日,姊妹团子当早餐。火宫殿的小吃享誉国内外,真可以这样说:小吃延续数百年,火宫烹艺有真传。
难以一尝的土菜、野菜  二楼宴会厅美食展台琳琅满目的野菜,让人耳目一新,什么米产子粉、苦荞粉、人参叶、紫贝叶、珍珠菜、天绿香……您可能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些来自湘西南崇山峻岭上的土、野菜,经过火宫殿厨师们精心烹制出来的米产子粑粑、白灼人参叶、椒盐菊花菜、清炒羽翼菜、蕨粑炒大蒜、泥蒿炒腊肉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绿油油的野菜,乡土原味的粑粑,冷烟纯香的腊肉,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可算是长沙一绝。
古老的茶馆  听书品茗是老长沙人一乐事,旧时的火宫殿就有几处说书、评弹的场所,一直延续至解放后。在书棚茶座里,说书人说得眉飞色舞,听书人听得入神,随着故事的展开,茶座听众的情绪此起彼伏。相隔40多年,火宫殿这一传统如今又得以恢复,独具湖湘风味的花鼓戏、湘剧、评弹、歌舞搬上了茶馆的古戏台。成为长沙城里的一大特色。
忠实的食客  采访中,有幸碰到一位“老长沙”。他今年81岁,讲到火宫殿如数家珍。他家世居长沙,“文夕大火”前就常来火宫殿,以姜二婆婆的臭豆腐、胡桂英的龙脂猪血等风味小吃为最爱,儿时的记忆历历在目,一晃过去70年,还是那种感受,火宫殿的火庙文化愈来愈浓,火宫殿的风味小吃品种更多味道更好。他深有感慨地说:每来火宫殿一次,看看尝尝的确还是一种享受。

相关信息
所属地区: 湖南 · 长沙
文化遗产名称:火宫殿火神庙会
遗产编号:Ⅷ-11 
遗产类别:民俗 
申报日期:2006
申报人/申报单位:长沙市
遗产级别: 市 
联系方式: http://www.huogongdian.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2-27 10:40 , Processed in 0.09530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