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

2009-8-10 14:2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927| 评论: 0|原作者: admin|来自: 名城长沙网

朱张渡故址

朱张渡位于今白沙路口湘江滨。南宋乾道三年(1167),理学大师朱熹和张栻在长沙展开著名的“朱张会讲”。朱、张对理学中的一系列问题分别在岳麓书院和城南书院轮流进行讨论,因而两人经常从此渡口乘舟往返于湘江之中,朱张渡由此得名。以后朱张渡一直成为岳麓书院学子往返湘江的主要渡口,经营费用由民间捐田、捐银维持。清嘉庆十七年(1812),学政汤甫捐建朱张渡亭于水陆洲。咸丰十一年(1861)又有学政胡瑞重修渡口,东曰“文津”,西曰“道岸”。

(本文录自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6月第1版《中国长沙·留住历史的文脉》,谢建辉/主编,陈先枢/撰稿,罗斯旦/摄影。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辛弃疾飞虎寨故址

飞虎寨系南宋淳熙年间辛弃疾在长沙所建飞虎营的营址。营盘街因在寨的西边而得名。附近司马里原名司马桥,传说是飞虎寨护寨河上的一座桥,因辛弃疾身任军府司马之职,故名司马桥。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南宋大词人抗金民族英雄。淳熙七年(1180)任湖南转运判官,又知潭州兼荆湖南路安抚使。在长力创飞虎军,以作武力收复国土的准备。飞虎寨从当年夏天开始营建,正值雨季,数月如期竣工。其间招军买马,把飞虎军练成一支骁勇善战的地方军。淳熙八年,辛弃疾离开湖南后,飞虎军仍维持了40年之久,并曾一度开拔北方前线。

(本文录自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6月第1版《中国长沙·留住历史的文脉》,谢建辉/主编,陈先枢/撰稿,罗斯旦/摄影。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熊湘阁故址

熊湘阁原名露仙观,位于路边井,建于宋代。宋末,潭州军民取楚国始祖之名,改露仙观为熊湘阁,以示抗元决心。德i右元年(1275)元军压境,潭州知州兼荆湖南路安抚使李芾领军民抵抗,坚守三月,直至矢尽粮绝。除夕,城陷,李芾在熊湘訇堆薪举火,全家十九口从容自尽。明成化五年(1469),长沙知府钱澍建“李忠烈公祠”于熊湘阁旧址,户部尚书、大诗人李东阳为之作记,并作《长沙竹枝词》以称颂李芾的气节:“马殷宫前江水流。定王台下暮云收。有井犹名贾太傅,无人不祭李潭州。”

(本文录自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6月第1版《中国长沙·留住历史的文脉》,谢建辉/主编,陈先枢/撰稿,罗斯旦/摄影。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林则徐左宗棠湘江夜话泊船处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从陕甘移任云贵总督的林则徐,绕道长沙约见刚30出头的左宗棠。左宗棠从朱张渡口登上林则徐的官船。船渡过湘江,停泊在岳麓山下牌楼口。林则徐对左宗棠十分器重,两人在船上彻夜长谈,对治理国家的根本大计,特别是关于西北军政的见解不谋而合。林则徐将自己在新疆整理的宝贵资料交付左宗棠,认定将来“西定新疆”,舍左君莫属。30年后,即光绪元年(1875),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奉诏出征,收复新疆,终于实现了林则徐的嘱托。

(本文录自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6月第1版《中国长沙·留住历史的文脉》,谢建辉/主编,陈先枢/撰稿,罗斯旦/摄影。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萧朝贵阵亡处

清咸丰二年七月(18528),太平军西王萧朝贵奉天王洪秀全之命,率林凤祥、李开芳部千余名将士进攻长沙。太平军击破城外守军后,乘胜进驻城南妙高峰,占领西湖桥和南门口带制高点。912日至18日,太平军昼夜攻城,但由于兵力单薄,难于展开四面围攻,使守城清军得以集中兵力进行抵抗。萧朝贵身先士卒,执旗督战,不幸为炮弹击中,牺牲于今劳动广场处,年仅32岁。太平军攻城不克,于11月底撤去。

(本文录自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6月第1版《中国长沙·留住历史的文脉》,谢建辉/主编,陈先枢/撰稿,罗斯旦/摄影。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时务学堂故址

时务学堂是湖南最早的新式学堂,建立于1897年维新运动期间,校址租用小东街(今中山西路)一套占地约3000平方米的五进二层宅第。该宅第原主人是清乾嘉年间任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的刘权之。时务学堂办学宗旨诚如谭嗣同题联所云:揽湖海英雄力维时局;勖沅湘子弟共赞中兴。熊希龄任提调(校长),聘梁启超为中文总教习,首批学员有蔡锷、范濂源等40人。戊戌政变后,时务学堂改成求实书院,迁至落星田,1903年与岳麓书院合并为湖南高等学堂,成为湖南大学的前身。原校舍屋归原主,改办成泰豫旅馆。1922年梁启超应旅馆老板言清华之请题写“时务学堂故址”。

(本文录自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6月第1版《中国长沙·留住历史的文脉》,谢建辉/主编,陈先枢/撰稿,罗斯旦/摄影。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南学会故址

南学会是清戊戌维新时期的政治学术团体,18981月由熊希龄、谭嗣同、唐才常等创办,会址设又村湖南巡抚署孝廉堂。学会公推皮锡瑞主讲学术,黄遵宪主讲政教,谭嗣同主讲天文,邹代钧主讲舆地。18983月南学会创办机关刊物《湘报》。《湘报》是湖南省最早的日报,共出177期,主要发表南学会会员的讲演稿和时务学堂师生的文章,宣传“开民智,伸民权,一民心”,以图达到救国之目的。18989月戊戌变法失败后,南学会停止活动,《湘报》亦被迫停刊。

(本文录自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6月第1版《中国长沙·留住历史的文脉》,谢建辉/主编,陈先枢/撰稿,罗斯旦/摄影。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华兴会成立大会故址

华兴会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初期的一个革命团体,成立于1904215日。成立大学会址即明德学堂董事龙璋位于西园的一处四合院公馆。龙宅亦为经正学堂校址。190311月,黄兴、陈天华、张继、宋教仁、谭人凤、周震鳞等人,先在保甲局巷彭渊恂家集会,决定组织华兴会。成立大会有30余人参加,黄兴被推为会长,宋教仁、刘揆一为副会长。190410月,华兴会谋划长沙起义,事泄失败,会员被迫避走各处。成立会日址于1986年被湖南省交通勘测院征用。

(本文录自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6月第1版《中国长沙·留住历史的文脉》,谢建辉/主编,陈先枢/撰稿,罗斯旦/摄影。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文化书社故址

文化书社是20世纪初以传播新文化为宗旨的组织,成立于19208月,易礼容任经理,毛泽东任特别交涉员。书社曾与省内外70多个单位发生书报营业往来,并在平江、浏阳、宝庆、衡阳、宁乡、武冈、溆浦等7县设立分社。后由于业务扩大,曾搬到贡院东街(今中山东路),再迁至水风井。1921--1923年曾作为中共湖南党组织联络和活动场所。19275月,在“马日”事变中,书社被捣毁,房屋毁于1938年“文夕”大火。有《文化书社社务报告》等文物遗存。

(本文录自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6月第1版《中国长沙·留住历史的文脉》,谢建辉/主编,陈先枢/撰稿,罗斯旦/摄影。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长沙泥木工会(湖南省总工会)故址

长沙泥木工会故址原为宝南街鲁班庙,系长沙泥木两行的会馆。鲁班庙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光绪、同治年间二度扩建,形成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三进殿宇。整体建筑由山门、戏台、庙坪、五睦堂、观音堂组成,气势恢宏。1922年成立的长沙泥木工会设于此,同年10月毛泽东曾在此领导长沙泥木工人大罢工,11月又在此成立湖南省工团联合会,毛泽东、郭亮当选正副总干事长。19268月,工团联合会改为湖南省总工会,会址仍设鲁班庙。1938年毁于大火,1950年改建为建筑工人俱乐部。

(本文录自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6月第1版《中国长沙·留住历史的文脉》,谢建辉/主编,陈先枢/撰稿,罗斯旦/摄影。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郭亮烈士就义处

郭亮(19011928),字靖笳,长沙县铜官镇(今属望城县)人。1916年就读于长郡中学,1920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参加新民学会,次年加入共产党,随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委员,参与领导粤汉铁路大罢工。1922年选为全省工团联合会副总干事长,并任青沪惨案湖南雪耻会主席等职。1926年发动驱赵(恒惕)运动,选为湖南省总工会委员长、中共五大中央委员。“马日”事变后推为中共湖南省委代理书记。1927年派往武汉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次年初任湘鄂赣特委书记,由于叛徒出卖被捕,328日就义于长沙司门口。

(本文录自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6月第1版《中国长沙·留住历史的文脉》,谢建辉/主编,陈先枢/撰稿,罗斯旦/摄影。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杨开慧烈士就义处

杨开慧(19011930),字云锦,长沙县板仓人,杨昌济之女,毛泽东夫人。早年追求进步,反对封建礼教束缚。1920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加入共产党,在中共湘区委员会负责机要兼交通联络工作。1 9231927年随毛泽东在上海、韶山、武汉等地从事工农运动和妇女运动。大革命失败后在长沙板仓一带坚持革命斗争,193010月被捕,在狱中经受酷刑,坚贞不屈。同年1114日在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英勇就义。1957年毛泽东作《蝶恋花·答李淑》,对她寄以深切怀念。

(本文录自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6月第1版《中国长沙·留住历史的文脉》,谢建辉/主编,陈先枢/撰稿,罗斯旦/摄影。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红军渡遗址

红军渡旧称湖迹渡,又名回西渡,为长沙城东北向过浏阳河的重要渡口。原有驿道通岳州府平江县。湖迹渡原为官渡,清乾隆十年(1745)改为民营。咸丰十一年(1861)另修车渡,以利商旅。19307月,彭德怀率红三军团从湖迹渡渡河攻进长沙,并度占领长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遂将湖迹渡改名“红军渡”。1958年兴修京广铁路复线,切断此处u形河道,浏阳河改道,红军渡则成为烈士公园内的一个湖泊。日寸值“大跃进”时期,故名“跃进湖”。今为民俗文化村的部分,建有潇湘阁、风雨桥等仿古建筑。

(本文录自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6月第1版《中国长沙·留住历史的文脉》,谢建辉/主编,陈先枢/撰稿,罗斯旦/摄影。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长沙和平解放解放军人城处

194984日下午,在湘爱国将领程潜、陈明仁领衔发表有37名将领联名的起义通电,表示“率领全湘军民正式脱离广州政府”。85日,湖南耆宿和各界知名人士唐生智、仇鳌等104人发出通电,响应湖南和平起义。同日晚10时许,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6138师,在小吴门举行盛大的入城式,然后分三路浩浩荡荡进入长沙市区。长沙十万市民夹道欢迎,万人空巷,彩旗招展,锣鼓、鞭炮喧天,欢声雷动,长沙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本文录自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6月第1版《中国长沙·留住历史的文脉》,谢建辉/主编,陈先枢/撰稿,罗斯旦/摄影。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1-24 08:11 , Processed in 0.09440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