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苑茶艺馆原名“银苑茶厅”,始建于1950年3月,原址位于五一广场东南角,逐步发展成为以经营茶、点心、冷饮为主的专业茶馆。后为适应市场竞争,装修扩建,更名为“银苑大酒店”,经营湘菜、湘点、小吃、娱乐等。1996年因此地兴建“平和堂”商厦而整体拆迁,1997年企业改制,市饮食公司实行改制,更名为“长沙银苑有限公司”。银苑茶厅虽然地处五一路与黄兴路交汇处的繁华闹巿,规模也较在,但其经营方式、特色等其实与一般长沙茶馆并无区别。值得一书的是,银苑茶厅演绎成银苑茶艺馆后,开湖南茶艺表演之先河。此中刘蒲生值得浓墨重彩一书。1987年5月,刘蒲生从巿饮食公司的行政岗位,中标到银苑茶厅担任总经理,使他有机会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茶文化。1991年初,刘蒲生获准去台北巿探亲。台北巿的夜生活丰富多彩,当时在长沙还很的卡拉OK厅遍布大街小巷。但在这灯红酒绿、热闹喧嚣的都巿认夜生活中,茶艺馆等清幽雅静的处所也有不少,并且也是顾客盈门。透过那些古香古色、充满山野气息的茶馆装饰,经过与亲友及台北同行的多次茶叙,使刘蒲生萌发了以茶为主,带动其他经营,组建茶艺馆和茶艺表演队的想法。同时想以茶艺馆为龙头,以茶艺表演队为骨干,以经营湖南各地名茶为特色,让湖湘文化得以更好传承和发扬。 刘是个敏于行事的人,他提前结束探亲,仅用2个月的时间就解决了公司职员的思想认识问题目,并从400名职工中挑选出翟午湘、李明华、李瑞芬、王娟、刘珊艳、熊白云、蔡敏、易英等8名服务员进行1个多月的脱产强化训练,找造出湖南第一支茶艺表演队。与此同时,刘蒲生把银苑茶厅四楼腾出来,进行装修改造,请来省内知名人士题诗作画,购入君山银针、古丈毛尖、玲珑茶、东山秀峰、碣滩茶、北港毛尖、兰岭毛尖、汝白银针、狗脑贡、沩山毛尖、安化松针、益阳竹峰、益阳茯砖、千两茶、高桥银峰、湘波绿、福建乌龙、西湖龙井、信阳毛尖、碧螺春等名茶,另外专门去醴陵订制茶杯、茶器和采购宜兴紫砂等著名茶具,建成了湖南首家茶艺馆。茶艺馆系列活动主要围绕湖湘茶史、茶具、茶萃进行,包括茶史研究,茶具收集、茶萃整理、名家书画售卖、盆景花卉展示、围棋、桥牌技艺探讨以及湖南银苑茶艺表演等各种表演形式。茶艺馆兼具研究文化、拓展茶业等多种功能,以新的服务方式,广招顾客,振兴湖湘茶文化。 银苑茶艺馆的开为,一时间成为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使中华茶文化这一古老的文化遗产又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电视台、报纸、杂志等连篇累牍进行报道,更使银苑茶艺馆在短时间内便声名鹤起。潇湘书画院的老人们是这里的常客,书法老人谢凯题联: 茶客一堂,座无醉客; 艺林三昧,世有方家。 银苑茶艺馆还把芝麻豆子茶发源地益阳的名人胡林翼(1812-1860,湘军著名将领)所撰茶联引了进来,与芝麻豆子茶的表演相映成趣,联曰: 山不在高,水不在深; 茶欲其白,墨欲其黑。 对照起来读,乃是“茶不在浓,有道则名;墨不在贵,有法则灵”,它本是胡林翼平实谦和作风的自喻,但不正是茶艺的初衷所在吗? 从1991年5月到1992年10月,银苑茶艺队相继在全国进行了十几场表演,声望日益提高,1991年9月台湾文化理事会理事长范增平先生观看了银苑的民俗擂茶和芝麻豆子茶表演后,极为欣赏,即兴表演了“乌龙茶”的冲泡和品饮,并将台湾茶文化理事会监制的一把紫砂壶送给了茶艺队,同时挥毫题词:“两岸品茗,一味同心。”1992年3月,第二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在湖南常德桃花源举行,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以及福建、杭州等十几支茶道茶艺表演队进行了表演和交流,银苑茶艺队表演的擂茶,格外引人注目。同年10月10日,银苑茶艺队作为全国唯恐天下不乱一的特邀队前往杭州表演擂茶茶艺,艺惊四座,获得与会人员的高度评价。 银苑茶艺馆的经营和银苑茶艺表演队的表演活动一直坚持到1993年初,由于各种原因才告结束,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极在地普及了中华茶文化知识,特别是擂茶、芝麻豆子茶等湖湘茶艺为弘扬湖湘茶文化作出了贡献。 今日湖南经济文化蓬勃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普遍提高,茶馆林立于各城巿街头小巷,多数一改昔日老茶馆旧貌,显示与现代生活相融和的时代风采。 (本文录自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湖湘文库·湖南茶文化》陈先枢、汤青峰、朱海燕/著。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2-5 14:49 , Processed in 0.18477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