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火宫殿茶馆

2009-8-5 20:0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47|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汤青峰|朱海燕|来自: 名城长沙网

长沙火宫殿位于长沙市坡子街,过去是一座祭祀火神的庙宇,又名“乾元宫”,始建于清乾隆12年(公元1747年),距今已有250余年历史。1826年(道光六年)客绅蔡世望等倡议省城绅商重修,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宏伟,正殿为火神庙,供有3米多高的泥塑火神像,屋脊上安有7个铜铸大葫芦,金光闪耀,左为弥陀阁,右为普慈阁(财神殿)。前坪搭一戏台,据传台前“静观”与“一曲熏风”匾及柱联皆由清朝大书法家何绍基书。联云:

象以虚成,具几多世态人情,好向虚中求实;

味于苦出,看千古忠臣孝子,都从苦里回甘

戏台后矗立一座面向坡子街的浮雕大牌坊,中门上原有清代书法家湖南安化人黄自元坚书的“乾元宫”,今为“火宫殿”三字所盖。

旧时长沙因火灾多,来火宫殿敬火神的人川流不息。每年农历623日都将举行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同时形成庙会,每到这天,火宫殿里人群熙攘,热闹非凡。久而久之,便有零食、小饮、说书、相面、卖艺各色人等聚集于此,逐渐形成独具风味的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小吃巿场。晚清时期,发展成为祭祀、看戏、听书、观艺、小吃的庙市。

1938"文夕"大火中,火宫殿全部建筑毁之一炬,只剩庙前一块石碑。1941年重建神庙,遂于1942年建成木架棚屋48间,占地2200多平方米,一批各具特色的风味小吃相继恢复和涌现。其规模与特色均可与当时上海的城隍庙、南京的夫子庙和天津的三不管等处媲美。火宫殿的小吃具有浓郁地地方特色,著名的有:姜二爹的臭豆腐、周福生的荷兰粉,胡桂英的麻油猪血,邓春秀的红烧蹄花,姜氏女的姐妹团子,张桂生的煮馓子,李子泉的神仙钵饭,罗三的米粉,陈益祥的卤味,胡建岳的牛角饺子等。这些小吃来自民间,经年累月改进,从选料,配方到制作代代相传,各具独特风味,流传至今,久盛不衰。

清代至民国戏曲繁盛,茶馆与戏园同为民众常去的地方,久而久之便合二为一了,所以有人称“戏曲是茶汁浇灌起来的一门艺术”。京剧大师梅兰芳说:“最早的戏馆统称茶园,是朋友聚会喝茶谈话的地方,看戏不过是附带性质。”并回忆:“当年的戏馆不卖门票汇,只收茶钱,听戏的刚进馆子,”看座的“就忙着过来招呼了,先替他找好座儿再顺手给他铺上一个蓝布垫子,很快地沏来一壶香片茶,最后才递给他一张也不过两个火柴盒这么大的薄黄纸条,这就是那时的戏单。”据记载,1904年,长沙辟为商埠后,茶铺茶馆居全省之首;抗日战争后,长沙茶馆仍有百余家。长沙人坐茶馆,不仅有香茶的诱惑,美点的享受,更为其乐无穷的是聊天和听书。当时长沙城里的说唱艺人有四五十个,有20多个茶楼设场,日、晚两场,每场听众百人。在所有书场中,以火宫殿书场最为有名,1940年后,设有3个书棚,可容纳听众200多人。长沙著名评弹艺人舒三和在火宫殿设棚,演唱《说唐》、《岳飞传》等书折,深受欢迎。在火宫殿说书的则有号称“唐济公”的唐元方和“廖三国”的廖夔等人。所说书目大多为《水游》《三侠五义》《西游记》《济公传》《封神演义》等传统话本。

火宫殿的书棚茶馆,以听书、听长沙弹词为主,兼带喝茶。火宫殿的书棚出现于19世纪末,除评书外,主要就是弹词。长沙弹词是城巿曲艺的一种,它源于道情,因用长沙方言说唱,也称长沙道情。流行于长沙、益阳、湘潭等地,有200多年的历史。长沙弹词多为一人自弹月琴说唱,后来有了两人对唱:一人弹月琴伴唱,一人以渔鼓筒板和小钱击节。早期的唱腔简单,只有板式变化,后来吸收民间小调和地方唱腔,成为板式变化和曲牌连套相结合的形式。具体说来为上下句结构的板腔体,有九板九腔。不同的腔调分别用在各种板式中。平板是各种板式的基础,平腔是平板中用途最广泛的腔调。弹词以唱为主,以说为辅。艺人手捧月琴,依据不同的故事情节,配上不同弹词曲牌边弹边唱。唱到情节紧张激烈处,艺人停下月琴,解说个中原由,右手拍打月琴,发出类似惊堂木的震响,声情并茂,环环相扣,很是引人入胜。清代戏剧家杨恩寿在《坦园文录》中曾详细记述了长沙弹词先人张跛在1863(同治二年)演唱《刘伶醉酒》时的情形:“以板鼓唱道情……惟妙惟肖。评书棚里,艺人讲得眉飞色舞,听众听得如痴如醉。说到两军对垒里,说书者提高嗓门道:“只见两军各冲出一员猛将,一人身高八尺,虎背熊腰,骑着一匹白雪马,右手提着把腾龙刀,来到敌军阵前叫阵;敌方猛将眼似铜铃,紫红脸膛,高举一支虎头长枪,骑乘一匹青色快马,来到阵前大喝一声‘贼子看枪’。一时间,寒光闪闪,只听得兵器叮当作响,喊杀声震天,忽听得‘哎哟’一声,红光一闪,一股鲜血喷涌而出。若问此人性命如何,请听下回分解。”艺人此时把惊堂木一拍,开口道:“列位听客莫愣住哒。”其助手则手端着旧礼帽,挨座向茶客收取茶资,然后艺人又开讲道:“列位,刚才讲到红光一闪,一股鲜血喷涌而出,被挑下马者正是……”喝茶听书,时光在流逝,文化在传承,倒也其乐融融。

抗战时期,徐特立在这里发表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演讲,田汉经常在这里与友人聚餐: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彭德怀,叶剑英、王首道、王震、胡耀邦都曾光临过火宫殿;19735月,数学家华罗庚在这里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优选法"试验;1975年著名音乐大师谭盾,曾为《毛主席视察火宫殿》配乐诗朗诵作曲;这里接待过美、日、法、瑞士、前苏联、澳大利亚等国的政界要员、外交官员;美国《食品》杂志社、日本银座亚寿多大酒楼、法国旅游杂志社和香港出版的《中国导游图》,都曾先后在突出位置刊登文章介绍火宫殿的风味小吃。“火宫殿”三字扬名四海。

20世纪60年代,书棚停办,逐步过渡到茶馆。2001年火宫殿扩建,不仅扩大了茶馆规模,还恢复了长沙弹词、乡土相声、快板等曲艺内容的曲艺晚茶。

现今的火宫殿总店门面古朴庄严,内建庭院、亭台楼榭,回廊相绕、树木葱郁。深处火神庙穆然肃立,引人入胜,是长沙巿内规模最大、茶点最丰富的茶馆。一杯花茶,2块沱茶,外加1块钱两个包子,可舒舒服服坐一上午,实在是经济、实惠、方便,因天天顾客盈门,遇上双体日还找不到位子,为了更好地满足食客的需要,茶馆已搬到面积更大的西楼营业,原茶馆拆除后已于其上建起了一个古戏台,尝小吃、品湘茶、听湘曲、观湘戏,火宫殿已成为古城长沙民食民俗的一个闪亮载体,为湖湘民众、海内外游客提供了一个感受古城风情的好去处。当代楹联学家胡静怡题联曰:

谁携太白来耶,金谷宴芳园,春夜羽觞宜醉月;

休问季鹰归未,火宫罗美食,秋风鲈脍不思乡。

(本文录自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湖湘文库·湖南茶文化》陈先枢、汤青峰、朱海燕/著。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2-5 14:49 , Processed in 0.09937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