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丁文江墓与地质学家丁文江

2009-8-2 14:3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103|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梁小进|来自: 名城长沙网

丁文江墓位于岳麓山后山,山下为中南大学校区。墓下有石阶,前有四柱三门大石坊,中呈拱门形,侧两门为平梁门,4根方形石柱下顶石圆球,造型庄严而雅致。墓地约200平方米,呈正圆形,墓坪由条孤形花岗石铺列成若干个同心圆。墓坪正中为半圆形石冢,墓前立石碑和拜台。

丁文江墓2005年全面修复,并公布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

丁文江(1887—1936),字在君,江苏泰兴县人。早年留学日本。1904年留学英国,先后入剑桥大学、格拉斯哥大学,学动物学和地质学。1911年回国,先后任教南洋公学,任职北洋政府矿政司地质科,主持创办地质研究所。1918年,到欧洲考察兼充中国出使巴黎和会的会外顾问。1922年发起成立地质学会,与胡适创办《努力周报》。次年参加科学与玄学论战,为科学派主要代表人物。1926年,任淞沪督办公署总办。曾长期担任中英庚款委员会委员。1928年后多次赴西南考察地质。1934年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1936年因煤气中毒在长沙去世。有《动物学教科书》、《第一次中国矿业纪要》等传世。

丁文江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出生于江苏泰兴县的一个士绅家庭,自幼深受科举教育。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丁文江13岁。时长沙府攸县人士龙璋任泰兴县知县,听说本邑有一神童名丁文江,乃命丁父带子去县衙面试。龙璋出考题《汉武帝通西南夷论》,丁文江下笔千言,阐发分明。龙大叹异,许为国器,即日纳为弟子,并力劝游学异国,以成其志。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在龙璋的大力促动下,年仅16岁的丁文江赴日留学。此时留日学生群体爱国热情高涨,在这样的氛围中,文江过了两年谈政治,写文章的生活。光绪三十年(1904年),他受吴稚晖来信的激发,转赴英国留学。经过几年中学阶段的学习后,1907年他免试入读格拉斯哥大学,并于四年后顺利毕业,获动物学、地质学双科证书。在英期间,丁文江关心时政,兴趣广泛。他大量涉猎各类书籍,尤其对维多利亚王朝以来的英国思想家属意有加,并将之与在专业训练中获得的科学实证主义精神与方法相融合,最终内化为其身和行事的基本准则。在英七年间,丁文江锻炼成一个欧化最深科学化最深的中国人。

1911年,丁文江回到国内,于家小住后,第二年在上海南洋中学任教,讲授地质学入门。19131月,他的教学引起北洋政府工商部矿政司司长张轶欧的注意,便邀请他到工商部工作。2月,丁氏到京,就任地质科科长。当时西方科学技术虽已传到中国,但儒家的偏见仍在知识界高居统治地位,地质学这类专门之学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丁文江履新之初,实可谓筚路蓝缕。他后来回忆这段经历时说:我这一科里有一个佥事、两个科员,都不是学地质的。科是一个办公文的机关,我的一科根本没有公文可办,我屡次要求旅行,部里都说没有经费。只有两次,应商人的请求,由请求人供给旅费,曾作过短期的调查。

丁文江入掌地质行政之初,千头万绪,百端待兴。他在权衡后决定从培养人才入手。19136月,他利用北京大学地质门停办后闲置的图书标本,由农工商部出面开办了一个地质研究班(后改称研究所),首批学员很多就是他在南洋中学时的学生。他在教学过程中倾注了无数心血。他不拘一格网罗师资,还在自己承担的教学工作中创造性地引入了西方先进的教学方式,聘瑞典著名地质学家安特生为顾问。不久,研究所的工作走上正轨,丁文江即辞去所长一职,接手刚刚起步的部属地质调查工作。研究班学制为三年,而首届毕业的学生大多留在地质调查所工作,后逐渐成为各部门的骨干力量。

191312月,丁文江借农工商部总长张謇推行棉铁政府之机,会同一些学者赴河北、山东等调查正太铁路沿线地质矿产,填绘分幅地质图。这是中国人进行系统野外地质和地质填图的开端。次年,他又转赴云南调查,并绘制地质分图多幅。1916年,地质调查所正式成立,丁文江众望所归,被推任为所长。他于莅任之始,先扎硬功夫从训练学生起;训练调查人员;先叫他们下煤矿做苦力工作,训练完了,成绩不合格的,仍不用他们。一切野外工作,他都领导先干,以身作则。调查所日常事务的处理,文江也是亲力亲为,始终坚持和提倡案无留牍今日事今日毕的精神。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地质调查所短时间内被改造成一个生机勃勃的科研机构,进而发展为中国地质学的建立和按步发展的领导中心

丁文江一生拳拳于中国地质学的开创,对于国家政治与社会问题也颇热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举行会议。丁文江担任了中国代表团的会外顾问,为争取中国的权益而出谋划策。1922年,他与胡适创办《努力周报》,宣扬好人政府的主张。第二年,他又参加了著名的中国思想界科学与玄学的大辩论,是科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1925年,江浙战争爆发,一些江苏人发起救援江苏运动,他受人委托,奔走于岳州、杭州之间,劝说直系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出兵反奉。孙早有反奉之心,一直积极备战,因此应允于适当时机出兵。他对丁文江的才能颇为看重,极欲罗致麾下,而丁文江也表示了同意。

19262月,丁文江作为中英庚款顾问委员会中方三代表之一,南下上海,与英国派出的卫灵敦中国访问团进行磋商。在这次行程中,他接受了孙传芳的邀请,出任淞沪商埠督办公署总办一职。53,孙传芳由宁抵沪,次日自任淞沪督办,并公布督办公署组织大钢,以丁文江为总办。5月,孙在上海总商会招待沪上各界的茶会上发表演讲。他说:我找得来帮我忙的丁总办,不是我的私人,他本来是为英国庚款委员会的事来的,我相信他不肯谋自己的私利,相信他能实行我的政策,我才肯找他来,他赞成我的政策,他方始肯来。丁文江协助孙传芳的初旨,原是希望创办一所最新式的、最完备的高级军官学校,将军人集团改造成有责任心及能力兼备的建设性力量,而孙看重的则是丁的声望和才华。但是丁文江却从此背上投靠军阀的恶名。

193512月,丁文江在湖南考察煤矿时顺便游览南岳衡山,诗兴大发,急草数章,其一《麻姑桥晚眺》云:

红黄树草留秋色,碧绿琉璃照晚晴。

为语麻姑桥下水,出山要比在山清。

没想到这竟成为丁的绝笔诗。193615日,正值盛年的丁文江在勘探途中因煤气中毒,救治失当,于长沙去世,结束了亦学亦政、为人众说纷纭的一生。出山要比在山清,的确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古往今来能做到这一点又有多少人呢?这位长沙的弟子最终长眠于长沙大地,是偶然的巧合,还是命中的注定?

(本文录自海南出版社2007年版《麓山名人谱》,陈先枢、梁小进/编著。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1-22 00:44 , Processed in 0.83252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