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易本羲墓与华兴会员易本羲

2009-8-2 14:1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09|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梁小进|来自: 名城长沙网

易本羲墓位于岳麓山云麓宫左侧陈作新墓附近,占地约40平方米。墓系花岗石构造,半圆形墓冢,腰椎形花岗石砌墓围。墓围正中嵌石碑三通,中刻烈士易本羲之墓,左刻中华民国三十二年重修,原有石额,谭延闿题就义成仁四字。

易本羲(1887-1911),字羲谷,号竹心,清长沙府湘乡县人。初肄业于湘乡师范,后改入陆军学堂。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加入华兴会。次年与宋教仁、胡瑛等设科学补习所于武昌。因长沙起义失败,谋刺清钦差大臣铁良不成,逃亡日本,入早稻田大学。1905年加入同盟会。为抗议日本政府颁布《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罢学归国,在上海与君武等倡办中国公学。1906年赴南洋任教,并进行革命活动。1908年冬,因病赴日本就医,抱病辑《南洋华侨史略》。宣统二年(1910年)归国,次年闻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激愤吐血而死。

易本羲,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出生于湖南湘乡县十都大坪(今湘乡市潭市镇大坪村)。早年肄业于湘乡东皋书院,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来到长沙,考入湖南武备学堂。

这时,黄兴在长沙明德学堂、经正学堂,以教书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年仅16岁的易本羲因受到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开始追随黄兴,为黄兴所器重,并参加了黄兴创建的反清革命团体华兴会,成为华兴会最年轻的会员。

这年冬,易本羲与胡瑛等在经正学堂组织义勇队,被清政府侦知,幸黄兴从明德学堂暗通消息,方免于难。易、胡两人只得避走武昌,进入新军工程营当兵。光绪三十年(1904年),胡瑛与湖北革命志士吕大森等成立反清革命组织科学补习所,易本羲积极参与了筹建工作,并成为其骨干。不久,科学补习所经费发生困难,大家推举易本羲回湘筹措,并与黄兴联系,谋划华兴会与科学补习所的联合。

611,胡瑛和吕大森来到长沙,与黄兴商谈合并事宜,并决定于十月十日西太后七十生辰之时,在长沙举行起义。其后,易本羲与胡瑛返回湖北,准备发动起义。他们联络各秘密会党,上及重庆,下逮宜昌,皆息息相通8月初,黄兴由上海回长沙,途径武昌,分给湖北方面许多炸弹手枪,准备刺杀清政府在鄂大员。易本羲担任刺杀清新军统制张彪的任务。不久,长沙起义事泄失败,易本羲、黄兴、宋教仁等遭到湖南巡抚的通缉,按名捕索,急如星火。易本羲只得匿迹湖北。

长沙革命失败以后,易本羲毫不气馁,时刻在等待革命的时机。光绪三十四年(1904年)冬,革命党人获知清军机大臣、陆军部尚书铁良即将离京南下,决定趁机将他暗杀。易本羲因万福华的推荐,担任射手。于是,易本羲等赶到南京,潜伏下来。其时他头顶红缨帽,腋夹皮护书,逡巡仪凤门外,佯为俊仆伺候上司状。准备乘铁良下船之时,击而杀之。无奈此事被两江总督李兴锐的孙子李茂桢侦知。李兴锐为湖南浏阳人,而其孙又与组织暗杀铁良的章士钊、俞大纯等过从甚密。李茂桢深恐此事将对其祖父李兴锐极为不利,乃苦苦劝章、俞等人不宜于乃祖任地发此大难。革命党人遂中止了这一暗杀行动。易本羲只好将暗杀所用器械运回上海,不料途中又被密探侦知,被清廷悬赏两万元捉拿。易本羲再次逃亡,藏身匿迹数月才得幸免。

不久,易本羲应陈方度之邀,南下桂林,与蔡锷、赵声等组织陆军随营学堂,准备在桂林伺机起义。因事机不密,又告失败。其时,清吏大肆搜捕起事诸人,桂林完全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易本羲又遭通缉,在国内已无法立足,便和陈方度、赵声等逃往香港。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7月,易本羲与陈方度等同赴日本,入早稻田大学,于这年9月加入同盟会。他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革命。

易本羲的革命活动,引起了清廷的注意,并一再被列入逮捕名单。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湖南巡抚岑春萤专折上奏,呈请搜捕易本羲等四人。情势十分危急,易本羲不得不再次去国离家。不久,他经友人冯自由介绍赴南洋任教,在荷属帮甲岛华侨中宣传革命。教书之余,易本羲著书立说,笔耕不辍,弘扬反清革命大义。在教书的同时,他还向南洋华侨募捐,先后为同盟会募捐军债票数十万元。

在南洋,易本羲由于长期奔走革命,且久羁异国他乡,心情抑郁不伸,每念及祖国现状及革命前途,常常忧愤不能自已,竟至于吐血。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冬,易本羲赴日本江户就医。住院期间,他抱病整理旧稿,撰成《南洋华桥史略》、《南洋历史》、《国语读本》及大量诗文。其中《南洋华侨史略》一书,以羲皇正胤的笔名,连载于《民报》第二十五、二十六号上。易本羲认为,南洋华侨的历史,对于民族消长之机大有关系故。因此,他在书中历数清朝虐待华侨的罪恶,讴歌了南洋华侨秉承华夏美德在海外艰苦创业的历史,以使南洋侨胞和祖国人民,得共知海内外苍凉悲惨之历史,以激发其反抗之热度怆恻激昂,霹雳一声,得轰破满贼二百余年之肝胆。《南洋华侨史略》一书,不仅是我国近代第一部系统研究南洋华侨史的名著,而且还成为研究华侨与中国革命的重要文献。

清宣统二年(1910年),同盟会将在广州发动黄花岗起义。易本羲获知后,立即归国回到家乡湖南,试图响应革命党在广州的起义。他与同盟会湖南分会主要负责人曾杰等秘密往来,相与鼓动长沙、湘潭的湘军和防军发难。他还与王荷亭、杨阜青等人在长沙路边井开设武城试馆,作为革命的联络机关。易本羲等人常在天心阁聚会,商讨起义事宜。次年黄花岗起义爆发,但又一次遭到失败。热情似火的易本羲受到深刻的刺激和沉重的打击,忧愤交加,旧病复发,吐血如注,于1911519在长沙病逝,年仅24岁。

辛亥革命后,湖南都督谭延闿为表彰易本羲的革命事迹,特为他题写了就义成仁四字匾额,悬挂于烈士祠内,并改葬易本羲烈士于岳麓山云麓宫左侧。

(本文录自海南出版社2007年版《麓山名人谱》,陈先枢、梁小进/编著。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2-22 14:02 , Processed in 1.52722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