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和森(1895-1931),原名和仙。清末长沙府湘乡荷叶(今属双峰)人。年轻时到长沙读书,湖南高等师范毕业。1918年与毛泽东等在长沙组织新民学会,次年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出席中共“二大”,主编《向导》周报,1926年出席共产国际执委会六次扩大会议。大革命时,同右倾投降主义和“左”倾盲动主义两种倾向进行坚决斗争。“五大”、“六大”被选为政治局委员。后被国民党杀害。其妻向警予系著名妇女运动领袖,毕业于长沙周南女中。 “沩痴寄庐”槽门前有路直通堂屋。堂屋的门上挂有1986年邓小平题书的“蔡和森故居”匾,屋内有旧时所用的简易器物。在蔡家居住的两年多内,这里是青年革命者活动的中心。 堂屋左边,是蔡和森当年的住房。室内除床铺、陈旧的书桌、用过的书架以及一把残旧的煤油灯之外,再无别的器物。从窗户射进来的昏暗的光线中,我们能感悟到主人清贫的美德。蔡和森1898年随母葛健豪返回双峰老家定居,家境贫寒。18岁考入长沙第一师范,与毛泽东同学,两年以后再考入湖南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住在岳麓书院半学斋。此后与毛泽东长相往来,一起到湘江游泳,在爱晚亭、橘子洲头进行风雨浴、日光浴,锻炼体魄,砥砺品行,共同成为新民学会的发起者。后他与毛泽东一道倡导赴法勤工俭学,并于1919年率全家赴法。1920年8月、9月,两次写信给毛泽东,首次提出“中国共产党”这一名词,系统地阐述建党理论和步骤,进行建党实践。1921年冬回国,加入共产党。出席党的“二大”,参加起草政治宣言,为制定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作出了贡献。主编党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撰文100余篇,既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又充满革命激情。“五卅”运动前夕,提出党应该不失时机地将上海工人、学生的反帝斗争推向全国。1926年初,出席共产国际执委会第六次扩大会议,提出“以暴动对暴动”方针。在党的“五大”和“八七”会议上,同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随后以党中央特派员身份去北方局指导工作。1928年在党的“六大”会议上指出党要注意“左”、右两种倾向,并指出中国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和武装割据的可能性。从“二大”至“六大”历任中央委员,“五大”、“六大”均被选为政治局委员。1931年3月去香港指导广东省委工作,6月被英国殖民者逮捕,引渡到广州,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蔡和森的一生是充满不懈的精神追求和崇高的革命理想的一生,他坚强的人格暗含着宗教般的魅力,他不灭的灵魂足以让黑暗的世界闪耀出天堂的光辉。 与蔡和森住舍对称的是蔡母葛健豪和妹妹蔡畅的住房。1919年夏天,毛泽东的母亲来长沙治病,也曾住在这里。葛健豪(1865-1943,原名兰英),思想十分开明,崇尚秋瑾,有正义感和爱国心,积极支持子女革命。年近半百时投考长沙湖南女子教育养习所,被认为奇志可嘉而免试取录。54岁时随儿子和女儿赴法勤工俭学,当“老学生”,在湖南青年中产生了很大影响。回国后,一面抚育小孙,一面热心参加社会活动,在儿媳向警予和儿子蔡和森牺牲之后,仍然初衷不改,支持和掩护共产党员,直至去世。蔡畅(1900-1990),原名咸熙,住在这里的时候,正值青春妙龄,是新民学会成立会的见证人之一。1919年跟随兄长和母亲赴法工读,在兄长和母亲的影响下,于1920年在法国加入新民学会,是学会少数女会员之一。此后又留学俄罗斯。在革命的艰苦岁月里,担任过多种领导职务,为正义的事业劳碌奔波,是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长期担任党和国家的领导职务,是中共第八至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连续担任全国妇联第一、二、三届主席,第四届名誉主席。葛健豪和蔡畅都是旧时代富有新生精神的女性,是那个时代进步的代表。 (本文录自海南出版社2007年版《麓山名人谱》,陈先枢、梁小进/编著。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4-12-21 22:02 , Processed in 0.09641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