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麓山寺碑与大书法家李邕

2009-8-1 22:1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221|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梁小进|来自: 名城长沙网

《麓山寺碑》世称北海三绝碑,为唐代李邕撰文并书。原嵌麓山寺壁上,清乾隆间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将其移至岳麓书院。今在岳麓书院南侧,建亭封闭保护,1983年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人评碑文骈散兼有,文句华丽,妙绝;书体楷行兼备,挺拔沉雄,妙绝;碑刻精工细琢,风神飘然,妙绝。李邕曾为北海太守,故称李北海。碑中刊江夏黄仙鹤镌刻,黄仙鹤疑为李邕化名,是碑笔势雄健,刻字亦出自公手,故称北海三绝。

《麓山寺碑》又名《岳麓寺碑》,立于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年)。碑文28行,每行56字,全文共1568字。碑高272厘米,宽133厘米,圆顶饰龙纹浮雕,额题阳文篆书《麓山寺碑》。碑文记麓山寺沿革甚详,语句精警,辞采华茂,飞扬飘逸,读之神爽。如开篇夫天之道也,东仁而首,西义而成,故清泰所居,指于成事者已;地之德也,川浮而动,岳镇而安,故耆阇所临,取于安定者已。其气势不凡,给人一种大气磅礴、一泻千里之感。

李邕(678—747),字泰和。唐江都(今扬州)人。少知名,长安初拜左拾遗。中宗立,擢秘书监,上疏切谏不纳,贬为富州司马。曾任澧州(今湖南澧县)司马。韦后败,召拜左台殿中侍御史,累迁陈州刺史。后因贪赃之嫌,贬为遵化尉。从杨思讨岭南有功,累迁北海太守。长于碑颂,文名天下,时称李北海。书写碑铭无数,但以长沙麓山寺碑最为精美。有《李邕集》70卷行世。

麓山寺碑嵌立之后,历代艺林极为推崇,摹拓珍藏者代不乏人。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曾于元丰三年(1018年)专程前来观摩临习,说邕胜和贴,精彩动人,墨渴笔劲,想见运笔神助,并在碑上阴刻襄阳米芾同广惠道人来,元丰庚申元日”16字。张栻读过李邕碑后,作诗道:

荒榛日暮倚筇时,叹息危亭北海碑。后辈但知遵字画,当年不得戍边陲。

岂关贝锦能成祸,只恐干将不自奇。杜老惜才千古意,于今谁咏六公祠。

明代文学家王世贞说:李北海岳麓寺碑……神情流放,天真烂漫,隐隐残楮断墨间,犹足倾倒眉山吴兴也。明清之际文物收藏鉴赏家孙承泽也说:岳麓碑虽已残剥,然其锋颖尚凌厉,不可一世,北海奇人,故所书尔尔。

李邕的书法,取法二王(王羲之、王献之)而又有新意,笔力沉雄,自创一格。他反对书法专事摹仿,曾谓学我者死,似我者俗。他擅长楷、行、草、隶各体,均别具一格,称为书中仙子。传世作品还有《云麾将军李思训碑》、《东林寺碑》、《法华碑》等。

今岳麓书院讲堂后左侧墙上嵌置的麓山寺碑,是清两江总督陶澍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以家藏麓山寺碑宋拓本摹刻复制的,与原碑比较,刻工稍逊,但碑文完整,全文如下:

夫天之道也,东仁而首,西义而成,故清泰所居,指于成事者已;地之德也,川浮而动,岳镇而安,故耆阇所临,取于安定者已。兹寺大枑,厥旨玄同。是以回向度门,躔于郭右;仰止净域,列乎岩巅。宝堂岌嶪于太虚,道树森捎于曾渚。无风而林壑肃穆,不月而相事澄明。化城未真,梵天犹俗;名称殆绝,地位尝高者,不其盛欤!

麓山寺者,晋泰始四年之所立也。有若法崇禅师者,振锡江左,除结涧阴。尝与炎汉太宗长沙清庙栋宇接近。云雾晦冥,赤豹文狸,女萝薜带。山祗见于法眼,窦后依于佛光。至请旧居,特为新寺。禅师洎翌日弘聚,谋介众表之,明诏行矣。水臬有制,丘墟尽平。太康二载,有若法导禅师,莫知何许人也,默受智印,深入证源。不坏外缘,而见心本;无作真性,而注福河。大起前功,重启灵应;神僧银色,化身丈余;指定全模,标建方面;法物增备,檀供益崇。广以凌云之台,疏以布金之地。有若法愍禅师者,江夏人也。空慧双铨,寂用同辔。慈目相视,净心相续。综覈万法,安住一归。注大道经究上乘理。永托兹岭,克终厥生。

逮宋元徽中,尚书令湘州刺史王公讳僧虔,右军之孙也。信尚敬田,作为塔庙。追存宝相,加名宝山。矧乎弓冶笔精,陶甄意匠。留书藏石,缄妙俟时。候法宇之倾  ,期珍价以兴葺。远虑将久,遗事未彰。

梁天监三年,刺史夏侯公讳详,了义重玄,别构正殿。绍泰二年,刺史王公讳琳、律师法贤,或在家出家,或闻见眼见。建涅槃像,开甘露门。长沙内史萧沆,振起法鼓,弘演梵言。继楗槌于景钟,纳贝叶于曾阁。陈司空吴明彻随侍中镇南晋安王、乐阳王,并佛性森然,国桢秀者。壮回廊以云构,蔚悬居以天覆。

开皇九年,天台大禅师守护法廷,澄清悲海。严幢标耸,智火融明。袭如来堂,坐法华定。四行乐而不取,三贤登而更迁。有若昙捷法师者,伐林及树,染法与衣。不坠一滴之油,有沾大根之雨。总管大将军齐郡公权公讳武,福德庄严,喜慧方便,疏写四部,镇重百城。有若智谦法师者,愿广于天,心细于气。诵习山顶,创立花台。有若智摩诃衍禅师者,五力圆常,四无清净。以因因而入果果,以灭灭而会如如。有若首楞法师者,文史早通,道释后得。远涉吴会,幽寻天台。法界图于剡中,真诀论于湘上。具究竟戒,敷解说筵。一法开无量之门,一音警无边之众。方等有以复悔,双林有以追远。并建场所,互为住持。惟慧性禅师者,迹其武,凭其高,超乎云门,绝彼尘网。深以为性有习,道有因;此于心,反于照。习也者,坐乎树,居乎山;因也者,固习而无因则不住,因而无习则不证。是以沤和正觉,阿若冥搜,想息而精进甲坚,受除而烦恼壳散。百川到海,同味于咸;千叶在莲,比色于净。起定不离于平等,发慧但及于慈悲。故能闻者顺其风,觏者探其道。牧伯萃止,皇华洊臻。启焚香之上缘,托成佛之嘉愿。上座惠杲,寺主惠亶、都维那兴哲等,皆静虑演成,妙轮转次。因差别而非法,随品类而得根。去二见而孰流,率一心而办事。咸以形胜之会如彼,修行之迹如此,而丰碑未勒,盛业不书,安可默而已哉!将何以发挥颂声,披扬宿志者也?司马西河窦公,名彦澄,硕德高闱,绍贤远识。器宇岳厚,检操冰清。属以师长阕官,摄行随手。以家而形于孝友,以己而广于诗书;以重而雅俗自兴,以明而至道丕若。且犹归心净土,膜拜佛乘。摧憍慢之外幢,兴开示之真语。建谋群吏,乃命下寮。顾蚊山之易疲,叹龙宫之难纪。其词曰:

天地有象,圣贤建极。宴坐中岩,成道西域。后代袭武,前良作则。安乐是依,灵鹫是式。一想冥契,三归愿塞。其一。

金方置庙,衡麓开场。龙象拥锡,人天护香。鬼神赐土,灵化度堂。重镇牧伯,上游侯王。光昭法侣,大起禅房。其二.

幽岩左豁,崇山右峙。瞰郭万家,带江千里。玉水布飞,石林云起。雷激庭际,月窥窗里。花台随足,天乐盈耳。其三。

人与地灵,心将法灭。既往在此,比明齐哲。佛日环照,牛车结辙。连率顺风,驷骊钦烈。访道追胜,形驰目绝。其四。

碑版莫建,轨物未弘。和合是请,佐贰是膺。政敷大郡,信发广乘。愿言有述,以访无能。惟石可久,与山不崩。其五。

别乘乐公名光祖,上计于京,不偶兹会。赞曰:

英英披雾,其德允烁。卓立俊才,标举明略。雄辩纵横,神情照灼。备闻政理,深悟禅乐。

(本文录自海南出版社2007年版《麓山名人谱》,陈先枢、梁小进/编著。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2-21 22:49 , Processed in 0.09172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