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大火六十年祭 (电视片解说词) 长沙,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城市,中国首批公布的24军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湘江,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自古以来哺育着她两岸的古城儿女。 儒、佛、道共处的岳麓山,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是名城古今兴衰的历史见证。 当这个历尽沧桑的城市迈着坚实的步履,即将告别20世纪的时候,人们不该忘记她历史上最为惨痛的一页——60年前,她几乎毁于一场灭顶之灾,那就是发生在1938年11月13目凌晨的长沙大火。由于12日电报韵目代码为“文”,也称“文夕”大火。 虽然重新揭开战争的疮疤是沉重的,但永远铭记这场旷世之火却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现在,就让我们追寻60年前的历史年轮,重现那场空前绝后的灾祸吧! (一) 长沙据中华腹地,扼南北要冲,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城长沙就初具雏型。楚国已在这里开始了城邑的建造,并作为它守卫南方的重要基地。 东汉末年,关羽、黄忠大战长沙,传说落刀嘴是关公落刀之处;初唐名将李靖平定三湘,驻扎靖港,靖港由此而得名;南宋末潭州知州李芾率全城军民抗击元军,直到矢尽粮绝,全家1 9口从容自尽;太平军与清军在长沙展开攻与守的殊死拼搏,西王萧朝贵战死在天心阁城下。 戊戌维新时期,梁启超、谭嗣同在此创办全国著名的时务学堂。维新运动,湖南“开全国风气之先”。 19世纪末,长沙城市走_tTi匠代化的旅程。1928年,长沙正式成立市政筹备处。1933年,长沙正式建为省辖市。 20世纪30年代的长沙,商业繁荣,文化教育发达。 八角亭、司门口一带,原是商业繁华之区,店铺鳞次栉比,街头车水马龙,其繁荣的程度不亚于今日。与商业交相辉映的文化事业也十分繁荣,戏园、剧院、电影院多达数十家。 然而就在这时,一场毁灭性的灾难正在向这座千古名城袭来。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相继失守。殴军所烈之处,烧杀奸淫,无恶不作。为摧毁中国人的斗志,野蛮地制造了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南京大屠杀”。 1938年6月,为阻挡日军谣进,国蔑党指挥抗战的最高统帅、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下令,炸开郑州以北花园口的黄河大堤,汹涌的黄河水,奔腾而下,淹没了豫、皖、苏3省5.4万平方公里土地,44个县1250万人受灾,给人民造成巨大的灾难。 然而,日军在速战速决的方针指导下,寻机与中国军队主力决战。1938年6至10月,中国军队与日军举行空前规模的武汉大会战。 25日,武汉失守,而在这几天前的 湖南由此骤然从抗战的后方变成抗战的前方。省会长沙,则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 当时的长沙正处于一派短暂的战时繁荣。 华北、华东地区的大批机关、学校、工厂、商店,沿着平汉路、粤汉路,沿着长江上溯,内迁入湘,来到长沙。 中国最著名的高等院校——北大、清华、南开,也在长沙落户,以城东韭菜园原圣经学校为旧址,组成长沙联合大学。 长沙人口从30余万骤增至50余万,大小旅店达500多家。 蒋介石决定坐镇湖南。10月25日,他来到南岳,下榻在磨镜台,建立起国民党指挥抗战的大本营。 今天的湘江宾馆是当年的容园。1938年11月7 Et,蒋介石在这里召开军事会议。国民党军委会的首脑人物冯玉祥、唐生智、何应钦、陈诚以及湖南省政府主席张治中,长沙警备司令酆悌参加了会议。会上重申了“焦土抗战”的方针,并确定如果日军越过新墙河,长沙弃守时就举火烧掉长沙。 在会上,蒋介石批评陈诚没有按照“焦土抗战”的方针烧掉武汉。他还援引库图佐夫火烧莫斯科的战例说:弱国抵抗强敌入侵,坚壁清野是以空间争取时间,保存实力,最后取得胜利的要诀。 俄国元帅库图佐夫火烧莫斯科是这一战略思想的成功范例。1812年9月14日拿破仑兵不血刃攻进了莫斯科。但全城大火,法军无法立足,10月19日只好自动退出。当时拿破仑感叹地说:“这是我平生所见最壮丽、最恐怖的光景”,“我们是最好的演员,莫斯科是最好的舞台,可惜没有观众。” 就在会议期间,日军侵入湘北,并轰炸长沙和衡阳。9日,临湘陷落。11日,岳阳陷落。 湘北门户洞开,省城一片混乱。尽管在此之前已成立“人力物力转移委员会”,开始疏散机关、学校、工厂、伤兵和老百姓,但到大火前长沙城仍剩下约3万余人。至12日上午,长沙火车站还滞留着黑压压的人群。 就在这天的上午,张治中收到蒋介石发来的电报:“限一小时到。长沙张主席。密。长沙如失陷,务将全城焚毁,望事前妥密准备,勿误!中正文侍参。”蒋介石侍从室主任林蔚也给张治中打来电话,再次重申“焦土抗战”。 张治中立刻指派长沙警备司令酆悌负责筹备,酆悌又召来参谋处长许权,让他起草一份“焚城计划”。 下午4时,张治中批准了许权起草的这个计划,并组建了“破坏长沙指挥部”,由酆悌负总责,警备第二团团长徐昆任总指挥,长沙市社训总队副总队长王伟能和许权任副总指挥。 为安定人心,当晚的总理诞辰火炬游行照常举行。然而,张治中、酆悌等要员都没参加。这个活动非但冷冷清清,而且更加剧了长沙城内人心慌乱的局面。人心思退,连维持秩序的警察也不见了。 按照焚城计划,12日夜10时,引火汽油已发到各放火单位;12时,警备二团、社训总队都进入准备位置。火烧长沙的全部准备工作已经就绪,一场旷世大火一触即发。 这是长沙城外的新河。这是距长沙城300多里外的新墙河。不知谁最先把“鬼子已到新墙河”传成了“鬼子已到新河”。然而,一字之差点燃了已弥漫着汽油味的长沙城。 大火的第二天,即11月14日,《中央日报》最导报道了长沙大火的消息。 紧接着,路透社、美联社等外国新闻媒体相继作了报道。 中央社记者刘尊棋,是第一个采访大火现场,并作了详细报道的记者。他在报道中写道:“记者16日深夜重入长沙时,恍如置身火海……” 一代文豪郭沫若也记载了当时火中突围的情景:“火势齐头爆发,一霎间,满城都是大火。”“一街都是火海,一街都是人海,一街都是车子海。”他乘车退抵湘江,河上只有一只渡车筏,他记得所乘的车排在第279部。 大火燃起不久,全城电话中断了,电灯熄灭了。时在长沙民众抗日自卫团任职的刘孟坚,清楚地记得,当时先锋厅钟楼上的时钟正指4时37分。 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周恩来大火前从武汉撤到了长沙,与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一道,下榻在寿星街2号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周恩来当时还兼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副部长的职务。长沙大火时,周恩来和叶剑英也陷入了险境。 作为火烧长沙负总责的酆悌,当时正在梦中。张治中接到火情报告后给警察局打电话,而身为警察局长的文重孚已不知去向。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五天五夜的大火是长沙这座千古名城历史上最为悲惨的一页,长沙人民世世代代创造和积累的财富顷刻之间化为一片灰烬。全市1100多条街巷全部焚毁的有690多条,幸存房屋不到5栋的有330多条。严重受灾的街道达百分之九十。 一场大火截断了城市外在方面的千年沿革,也使城市失去了文化方面沉积的厚度和影响力。 历经2000多年岁月的贾谊故居被付之一炬。西汉大政治家、大文学家贾谊曾在这里度过了4个春秋。大火后复建的贾太傅祠只不过一问仅56平方米的陋室。1988年文物工作者在祠旁进行了考古挖掘。4米多深的地层分为9层。第二层至第九层都出土了各个时代瓷器与瓦当。丽第一层只有烧黑的瓦砾。这是长沙历史的一个断层。 南门口至走马楼是长沙最古老最繁华的地带,火烧也最为惨重。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开始建筑城邑。古城长沙的中心就一直屹立在这片土地上,“历经沧桑不变位,遭尽患难仍留名”。明代高大城墙上耸立的天心阁是古城长沙的象征,也是长沙城内地势最高的地方,在火中也化为一炬。 西汉和五代十国时期,长沙两度成为王国的都城。西汉长沙王刘发所筑定王台,屡毁屡建,各代修葺不一。清朝末年改建为“湖南省立图书馆”,1912年,青年毛泽东在这里度过了半年多的自学生涯。一座延绵了两千年的名楼,连同万卷善本图书在大火中彻底焚毁。五代时楚王所赐建的千年古刹开福寺,“文夕”大火中虽未全毁,但两旁的亭阁荡然无存。 值得庆幸的是,大火没有烧掉长沙地下的历史遗存。走马楼是明代王府的牌楼,30年代是长沙皮货店的荟萃之地。大火中上千件皮货连同店铺化为灰烬。但1996年10月17 日凌晨这里却神奇出土了在地下沉睡了1700年的三国孙吴简牍,总数约17万片,超过以往全国出土简牍的总和。继马王堆汉墓出土后,长沙,因吴简再度震惊天下。 长沙大火中究竟有多少冤魂葬身火海?至今都没有一个精确的统计数字。 大火十几天以后,湖南省政府行署宣导处发出一则条消息,公开承认死于火灾者为3000余人。 至今健在的85岁老人易列卿,当时是宪兵一团新兵,大火后,参加善后工作。他所在的新兵排负责清理营盘街一带。他如今回忆起60年前的情景,还像一场恶梦。 从幸存的长沙大火目击者那里,老人们讲述了一个个撕心裂肺的惨景。一些老人回忆,当他们逃离长沙数十里的地方,都看到长沙方向被大火映得通红的天空。五六天后他们回到长沙,小街的麻石路面还是滚烫滚烫的。 藩城堤喻家巷老3号一位60多岁姓向的老太太,被火逼得走投无路,只好爬进一个大水缸里躲避,结果被活活煮死。 药王街原有一个伤兵收容所,10多名伤兵在大火的逼迫下,钻进一口废弃的水井,一堵高墙倒下,枯井成了他们的集体墓葬。 坡子街的火宫殿,也安置了一批伤兵。当时,街道两头火起,伤兵们无路可逃,几乎全体殉难。可怜这些卫国战士,没有倒在日寇的枪弹下,却在这里化作缕缕白骨青烟。 一些拼命冲出火窟、想渡江逃难的人们,遭遇也极为凄惨。当时,湘江沿岸挤满了从各路逃来的难民,急切地等待着乘船过河。可是宽阔的江面只有几十只小木划在摆渡,争先恐后的人们有的上船时被挤到水里,有的因小船超载沉人江中。天亮时,人们见到一具具尸体顺江飘流。 一场大火吞噬了无数的冤魂,更中断了城市经济的繁荣。登高凭吊,数十里城廓尽入眼帘,残垣断壁,遍地瓦砾,一片凄凉。 250多家米厂、粮行除12家半以外全毁于大火,烧掉谷米190多万石,全行业共损失银洋1000 万元以上。“中国四大米市”之一的美誉从此黯然失色。 坡子街的银行、钱庄和金银首饰店全部被毁。100多家纸行纸坊大多消失。绸布业损失390多万元。经此巨创,不少老一辈商业家从此退出商界,息影山林;“金、钱、绸、纸”四大行业风光不再,许多名牌老店不复再生。 湘绣,中国四大名绣之一。30年代是长沙湘绣的鼎盛时期,全市绣庄多达40多家,年产绣品3万件以上。大火中.所有绣庄连同绣品、画稿无一幸免于难。湘绣从此一落千丈,被苏绣远远甩在后面。 自晚清以来,长沙近代工矿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一场大火,使之骤然夭折。湖南第一纺织厂厂房、设备、机器、原料全部被毁,损失200多万元。长沙工业从此一蹶不振。 文化教育事业同样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创办于清末和民国初的明德、周南、长郡、省立长高等学校原来都是校园宽阔、校舍林荫、错落有秩,一场旷世大火却使它们化为一片废墟。据统计,仅私立中小学就被毁31所,仅校舍一项就损失130多万银元。 与此同时,交通、邮电、电力、消防系统全被破坏,长沙又回到了黑暗的中世纪。 当时《中央日报》社论称:“长沙近30年来,物资、人力欣欣向荣,全国都市中,充实富庶,长沙当居首要。百年缔造,可怜一炬。”一场大火,使长沙经济近代化所形成的基础瞬间化为空白。直到如今,长沙还未能追回“当居首要”的桂冠。 (原载《创作》1998年第6期,系与梁小进合作为电视文献片《文夕大火》撰写的解说词,此片获当年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本文来源《湘城文史丛谈》陈先枢/著,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4-11-24 12:16 , Processed in 0.09701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