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云麓宫

2008-7-19 10:1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13| 评论: 0|原作者: 文章注明|来自: 文章注明

(以下内容摘自《长沙地名古迹揽胜》,陈先枢|金豫北/编著,未经授权许可,严禁复制转载引用!)

云麓宫是长沙地区最著名的道教官观,位于长沙市岳麓山云麓峰顶。云麓宫最早建于明成化十四年(1478)吉简王朱见浚就藩于长沙时。建筑取宫殿形制,但旧宫早已废圮。嘉靖(15221566)年间长沙知府孙复命道士李可经主持修葺,并增植松、柏、桐、梓及篁竹千株,使观宇周围风景焕然一新。隆庆(15671572)年间,又有道士金守分在这里修炼,由他募捐拓地,增建堂殿,改名云麓宫,筑屋5问,凿石为柱,覆以铁瓦,以抗风雪。宫的前殿为关圣殿,中殿祀玄帝,名玄武祖师殿,后殿祀“三清”。道教以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为最高尊神,合称三清,故名三清殿。云麓宫由此成为道教胜地。道家崇尚自然,倡行“元为而治”,总是选择清静优美之处建立宫观,修身养性,采药炼丹,以求得道成仙,并将这些地方视作神仙的居所,由此形成了著名的三十六洞天和七十二福地。而四周峰峦耸峙、石骨盘迂、树竹青翠的云麓宫就是其中的第二十三福地——“洞真虚福地”。

清康熙(16621722)初年,长沙分巡道张(“王”+“睿”)重新修葺了云麓宫,以后续有增建。同治元年(1862)于门前筑一小亭,亭外又增五岳、天妃二殿。次年武当山太和宫道士向教辉来云麓宫主教事,集道友募化捐资,按昔日规模重葺道宫。民国以后,云麓宫基本维持旧貌。抗日战争时期,宫观遭破坏。抗战胜利后,由道士邬开云、吴海明募资修复,并建灵宫殿在今飞来石处,建清虚宫在今归来钟处,均已毁。今仅存吕祖殿、祖师殿、三清殿部分建筑。石柱铁瓦仍在,拾石掷瓦,叮哨有声。

云麓宫名联甚多,同治二年修葺时,嵌“云麓道宫”于门额。临湘进士吴獬掌教岳麓书院,撰一联巧嵌“云麓道宫”四字,传为佳话。联曰:

对云绝顶犹为麓;求道安心即是宫。

望湘阁中有黄道让联:

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

望湘阁还有一联点到望湘阁远望之妙处:

一雨悬江白:孤城隔岸青。

三清殿檐柱悬一联,宣传了道教经典和道家主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976年修葺濒临倒塌的关帝殿时,在原址上建长方形两层楼阁,东向城廓,供游人登临览胜。后殿及宫右吕祖殿均作茶室,供游人憩息品茗。宫左后方,拓坪数百平方米,并砌建曲廊。近年在望江阁楼上竖吕祖像,按规制作龛,前厅竖关帝像。三清殿按道家规制竖像三尊,善男信女顶礼膜拜者也不少。

云麓宫左竖有汉白玉《麓山树镫记碑》,旁竖“麓山巩峙”碑,碑阴为“光联翼轸”。原有天灯树,已废。

19916月,云麓宫大殿由岳麓公园正式移交长沙道教协会。市道教协会会长、河图观住持罗浩明喜而赋诗:

顶峰高耸白云边,半似人间半似天。

碧落空歌常自在,麓宫从此聚群仙。

(以上内容的数据截止于20029月,请以原书内容为准,未经授权许可,严禁复制转载引用!如需使用,请联系编著者或名城长沙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6-26 18:50 , Processed in 0.09847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