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老龙潭

2008-7-22 19:2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67| 评论: 0|原作者: 文章注明|来自: 文章注明

(以下内容摘自《长沙地名古迹揽胜》,陈先枢|金豫北/编著,未经授权许可,严禁复制转载引用!)

老龙潭位于天心区妙高峰下东南方,今潭于涸,存老龙街、老龙井等地名。原老龙潭水面广阔,与城南书院(今湖南第一师范地)的纳湖相连。当年朱熹、张械同舟共渡湘江,就是直接从城南书院登舟,经老龙潭、大椿桥前往朱张渡。

老龙潭又名锡山塘。张栻有诗云:

源源锡塘水,汇此南城阴。

岸花有开落,水盈无浅深。

锡山塘因妙高峰东侧(今天心游路一带高地)的锡山而得名。锡山山坳的白沙泉脉为老龙潭水的源头。锡山又因唐王锡隐居于此而得名。明崇祯《长沙府志》载,山上有龙王庙,祷雨多应。南宋嘉定十七年(1224)夏,长沙久旱不雨,值大理学家、时称西山先生的真德秀以宝谟阁待制、荆湖南路安抚使知潭州。真德秀忧心如焚,乃祀太乙真人于岳麓山湘江亭。当晚大雨倾盆,下了十刻之久。德秀欣然日:“洋洋湘流,神龙逌宅。盍哀斯人,亟沛之泽。膏我田畴,活我黍稷。庙于江神,维以报德。”再过十日,又下了一场大雨,通守张国钧遂筹划在“面苍峦,俯碧流”的原龙王庙旧址新建龙王祠。当年十二月祠告成,凡“龙君之神在坛内者悉合而祀之”,一时香烟鼎盛。真德秀为之作记。从此,老龙潭的名声流传更广,后世每逢天旱,百姓莫不向龙王祠求雨。

到清代,老龙潭水面依旧辽阔,乾隆十四年(1749)《长沙府疆域图》上便绘有大片老龙潭水。乾道间诗人毛国翰《老龙潭》诗云:

连山东南断,壁立对江口。百尺龙窟深,移来岁时久。

积气号泱漭,嵌空湿牛斗。当时裂地轴,开辟存虚受。

清末修筑粤汉铁路,老龙潭的中问筑成路基,老龙潭遂分成南北两部。潭水终于止不住火车的奔驰,铁路两侧渐渐填塞,潭的面积不断缩小,直至最终从地图上消失。20世纪80年代后,铁路外迁,今日老龙潭已成一条崭新的“白沙路”。

(以上内容的数据截止于20029月,请以原书内容为准,未经授权许可,严禁复制转载引用!如需使用,请联系编著者或名城长沙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6-26 14:55 , Processed in 0.10289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