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生活只能用一个‘苦’字形容,但精神上还是挺愉快的!”提起55年前西出阳关到新疆的旧事,八千湘女之一的赵凤珍老人如数家珍。昨日下午,记者走进开福区东风二村赵凤珍家中采访,翻开一本本发黄的相册,走进了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儿时伙伴带头参军 赵凤珍老人今年71岁,她和老伴早已退休在家,儿孙满堂其乐融融。 55年前,16岁的赵凤珍住在二马路附近的盐仓街,共11个兄弟姐妹,她排行第九。家庭太困难,赵凤珍念完小学就辍学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年纪不大的她到军鞋加工厂做事。“那时,刚刚翻身解放,大家热情很高。我虽然年纪小,但跟着大人们早出晚归。”赵凤珍回忆说。 适逢当时新疆在湖南招聘女兵,招聘地点设在营盘街的一栋楼内。“一天,我正在工厂干活,跑进来两个身穿军装的妹子。我定睛一看,她们是易碧如和刘玉珍。”儿时的伙伴穿上戎装,显得格外精神。赵凤珍“真是羡慕死了”,围着她们转了好几圈,然后问在哪里穿上的。易碧如领着她来到营盘街,“报名台前人山人海,成了全长沙城最热闹的地方。” 执意报名西进边疆 听说赵凤珍要报名参军到新疆去,急得50多岁的赵母匆匆赶到报名台前阻止,母女俩在大街上拗上了劲。“我双手握着拳头,跺着脚不停地喊‘我就是要去新疆’。”赵凤珍向记者摹仿起当时与母亲争执时的情景,老人投入的“表演”让记者看到了她当年的纯真和执着,站在一旁的小孙女也捧腹大笑起来。 赵母拗不过女儿的犟脾气,看着她走向了报名台。穿上军装的赵凤珍神气十足地出现在家人面前,大姐姐还要她留下来到工厂赚点钱后去读护士学校。赵凤珍没有答应,“第二天,就赶往中山亭附近出操了。”一个月后,她和许多年龄相仿的女兵一样,身着宽大、整洁的军装,跨上了北上西进的列车。这群天真的少女们满怀革命的理想和浪漫,“一路歌声出乡关,一路歌声到西安。”她们并没有料到前路多坎坷。赵凤珍她们沿途宣传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引来列车上旅客们的同仇敌忾。 朦胧之中栽向车轮 “火车到达西安,我们住进了大金台大厦,开始20多天的集训。”老人清楚地记得,当时没有大米饭吃,天天吃面条和馒头,有的女兵不习惯,一天天瘦下来。“带队的干部反复做工作,动员大家吃面条。”赵凤珍“向家里寄了封信,要母亲寄点豆豉辣椒和姜来。”但临到队伍开拔,赵凤珍也没有收到想吃的豆豉辣椒。后来她听母亲说,东西寄到西安后找不到收件人,又被退回长沙。 女兵们乘坐苏制敞篷车从西安前往兰州,车队逶迤,一路尘烟,颠簸不止。经兰州,过酒泉,出阳关,“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面对漫漫黄沙、无边大漠,姑娘们心情复杂起来。于是,有人在车上哼起了思乡小调,有人流出了泪水。毕竟,“她们中年龄最大的不过20岁,最小的还是13岁孩子。”赵凤珍有点伤感地说。 “行军途中有危险,我就差点摔下车。”一辆车坐40个人,赵凤珍坐在最前排,背包当坐垫,双腿搁到了驾驶室顶。由于连续数天的行车,她在车顶上摇晃着打起了瞌睡,强烈的颠簸使她在朦胧中突然向前栽去……“后面的中队长一把扯住我的衣服,把我拉了回来。”老人回忆起惊心的一幕说,非常感谢战友的一臂之力,“要不然,人就到了车轮下。” 地窝子里筑起爱巢 8月下旬,一路风尘的湖南姑娘们来到了新疆喀什。赵凤珍她们从车上跳下,抖落尘土,四周没有一户人家,全是茫茫戈壁。这时听到有人喊:“湖南的女兵到啦,大家快出来欢迎!”忽然,从地下的沟里钻出许多男兵来,三五成群地在鼓掌欢迎“客人”。 女兵们这时才感到:到目的地了。她们住进了军垦战士的特殊房屋——地窝子,在他乡开始了新的人生旅程。赵凤珍说,地窝子里留下了湘女的爱与恨、情与义。湘女们本被设计为安抚军心的军嫂,但她们超越了人们期望,不止贡献了劳力和婚姻,也改变了大漠戈壁和男人世界……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4-11-11 05:40 , Processed in 0.09461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