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摘录于《1938:“11·13”长沙大火》,梁小进|陈先枢/著,未经作者授权,严禁复制转载引用!如需使用,请联系作者或名城长沙网。) 长沙大火,从 人民的重大牺牲,是长沙大火所造成的第一大灾难。据不完全统计,就在这几天里,全城足有数千人葬身火海,数十万人无家可归。 当大火还在熊熊燃烧之际,著名新闻记者,时以中央社记者兼任长沙国际新闻社社长的刘尊棋,第一个采访并报道了长沙大火的消息,发出了题为《一片焦土之长沙》的快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尊棋出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 在《损失调查》的一节中,他写道: 长沙原有四十二三万人口,八万余住户,战后人口增加了八万人左右,火前逃走了十分之九以上,留在市内的,应不下三万人,假使大火再迟放一天,相信还要走开一两万人。然而12日晚8时开始戒严,市内的人民已不能逃出,七处后方医院的轻重伤兵还有三四千人,通讯机关后方办事处和其他准备最后退出的公务人员,至少有两千人。所有这些人在大火中幸免于难的当然不少,应在十之七八左右。但不能逃出火垣的,如许多重伤官兵、衰老民众、酣睡未醒的人们,则惟有葬身火窟了。 据刘尊棋的估计,大火当夜,留在市内的大致为三万五六千人,其中十之七八幸免于难,“不能逃出火垣的”,当有七千余人。 大火之后,湖南军政当局组织人力掩埋尸体。据来长沙调查大火事件的两湖监察使高一涵说: 此次火灾中之人口死亡,亦尚未有详明之调查统计。惟因当时长沙人民大都均已分散,而担任放火工作者亦曾于事前驱走人民,故死于火灾者尚少。寺庙、私家园林、名人故居等历史建筑。其中,民房、商店被毁最多,其次为工厂、学校,而机关、庙宇、教堂和外国人住宅被毁较少。 火后不久,在省保安司令部供职的朱沛莲回到长沙,为了解灾情,他特向马房借了三匹马,带同属员深入火场巡视。三人策马而行,从天心阁转入南正街向北缓行。所经之处,惨不忍睹。几十年后,他回忆了这一所行所见: 南正街原系用石板铺成的一条长约2里的大街,市容整洁,为长沙精华所在,两旁店面房屋整齐壮观,酒店栉比,此时已被全部焚毁。左侧省政府,至太平街、西门大街、坡子街一带,原亦热闹非常。其时在马背上向西眺望.水陆洲及岳麓山下之景物,一目了然,因其 间密集之房屋,亦已均遭回禄。综计自天心阁至走马楼为止,仅存残破不堪、倾斜欲堕之屋七间。八角亭、南阳街至中山路之间,被烧者约十分之七。东长路、浏阳门外街,小吴门、戥子桥等处,被毁者约为半数。中山路以北湘春路等处,因建筑物较为稀疏,整片焚毁者不多,故损坏者约二三成,或一二成不等;惟五层楼之湘雅医院,仅存长方形之四壁高耸。 来长沙调查的两湖监察使高一涵也曾深入市区勘查,大火后的长沙: 环城马路以内所有繁盛之区,如南正街、八角亭一带,凡属巨大商店几乎百无一存;其他各大街市之中,残存者亦仅各有三五家或十余家不等……统计长沙的房屋,除浏阳门一带早被敌机轰炸燃烧而外,仅北外、南外、东外各处房屋所存较多,余则大都被毁。通盘估计,全存及残存者,恐不及百分之二十。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长沙市的房地、税务两部门曾对全市的房屋现存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是,长沙大火时,全市有1100多条街巷(不包括水陆洲和河西),全部焚毁的有690条,幸存房屋不到5栋的330多条,综计严重受灾的街道几近90%。与朱沛莲、高一涵的调查大体相符。 作为一座历史名城,大火之前,长沙还保存了大批明清以来的著名建筑,如明朝吉王府富丽堂皇的牌楼,清朝的巡抚衙门、布政使衙门等各大小官署。尤其是清中期以后湘军兴起,以曾国藩、左宗棠等为代表的湘军将帅,多在长沙兴建了规模宏壮的邸宅,和他们去世以后清朝廷赐建的祠堂。如东长路(今蔡锷路)的左宗棠公馆、中山路的曾国荃公馆,临街长达二百余米,进深近百米,连墙接栋,构建精美。中山路的曾国藩祠堂、西园的左宗棠祠堂等,占地百亩,建筑豪华,内有池塘、园林,楼台亭榭,堪称省城名胜……都在这场大火中变成一堆堆残砖破瓦。而这些官衙豪宅内所保存的大量珍贵文物,也随之化为灰烬,不复再见。 街市被毁,房屋成灰,全市的公共基础设施随之荡然无存。在大火中,长沙的发电厂被焚,全市停电,直到火后很长一段时间,市民夜间照明只能靠油灯、蜡烛。电讯局、邮政局也被付之一炬,使长沙的对外通讯陷入瘫痪。车站、码头被毁,使长沙对外交通顿时停止。 大火之后,一位来长沙采访的记者目睹此情,无限感伤,曾以“七日的帮贝”形容这火后的长沙:“但见昨日如锦如织的湘垣,已成今日的帮贝。”帮贝,又译庞培,是古罗马帝国时期的一座著名城市,公元7年,因附近的维苏威火山爆发而毁灭,从此在地图上消失。 这场大火在长沙城市建设史上留下了最为悲惨的一页。 长沙被焚以后,国民党中央党部机关报《中央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长沙之火——敬慰湘民》的社论。文章指出: 长沙近三十年来,虽屡经兵燹,然以湘人活力之强,近年早复旧观,物质人力,欣欣向荣,全国都市中,充实富庶,长沙当居首要。 然而,就是这一繁华富庶的城市,却横遭烈焰之灾。文章最后以八个字深切地表示出无比的痛惜:“百年缔造,可怜一炬!” (以上内容摘录于《1938:“11·13”长沙大火》,梁小进|陈先枢/著,未经作者授权,严禁复制转载引用!如需使用,请联系作者或名城长沙网。)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1-3 11:10 , Processed in 0.09825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