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四髯”,是宁乡籍的老一辈革命家何叔衡、姜梦周、谢觉哉、王凌波四人的合称。“五四”运动前后,宁乡旧派人物传言革命者都是年轻人,于是他们四人都把胡子留着,借以掩护革命活动。1926年,他们四人在长沙合摄一影,谢觉哉题“宁乡四髯”4字。此后,这一美称在湘中革命人士中流传。 “四髯”早年读私垫时就成为了好友。其中何叔衡和谢觉哉在清末都中过秀才。辛亥革命前后,又都先后进入新式学堂读书,此后多年从事教育。20年代,他们都相继走上革命道路,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中,何叔衡、姜梦周、王凌波都为革命献出了生命。他们的教育生涯都与宁乡云山学校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又有“云山四友”之美称。 云山学校的前身是创办于1865年的云山书院。这年著名湘军将领、署陕西巡抚刘典回乡时发动当地士绅捐款捐田兴建了这一书院。1905年,云山书院改为云山小学堂。1912年,又改学堂为学校,定名为宁乡第二高等小学,习惯上称为云山学校。 1909年,何叔衡到云山学堂担任教员。虽然他曾中过秀才,但清王朝的腐败统治已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意识。当时云山学堂的校长文经酉是同盟会会员,他利用云山学堂“暗输革命学说”,宣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三民主义思想。何叔衡进入云山学堂任教后,与文经酉关系甚密,开始接受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思想。云山学堂藏书很多,何叔衡阅读了大量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书刊,思想上进一步的解放。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何叔衡在云山学堂带头剪掉辫子,并号召学生也剪辫子。1912年春,姜梦周和王凌波也来到云山学校任教。何叔衡和他俩一起开始试图对云山学校的旧教育进行改革。他们发动学生成立学生会;提倡写应用文;反对尊孔读经,主张废除读经课,学习西方科学知识。他们的这些建议遭到了守旧势力的激烈反对,引发了宁乡地方的新旧党派之争。旧派人物攻击他们“大逆不道”,说何叔衡是“三无党”(无圣君、无父母、无礼仪)的首领。何叔衡愤而于1912年辞去云山学堂教职,赴长沙寻求新学。 何叔衡离开云山学校后,谢觉哉又于1913年秋到云山学校任教。于是,姜、谢、王一起继续在云山学校坚持教育改革,并以此推动整个宁乡的教育改革。姜梦周从1912年春到1917年冬在云山学校当了两年教员和4年校长;谢觉哉从1913年秋到1917年冬和1924年秋到1925年夏在云山教了五年半书;王凌波从1912年春到1914年冬和1918年到1926年夏在云山学校当过4年教员和5年校长。在这10多年的时间里,姜梦周、谢觉哉、王凌波和宁乡进步人士梅冶成、欧阳健、王一凡、林若虚、李甲农、夏元彬等人对云山学校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培养了一代新人。 反对关门读死书,提倡教育与政治相结合,鼓励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是姜、谢、王在云山学校进行改革的重点。他们利用讲课和朝会的机会,向学生介绍国内外形势,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军阀政府的卖国罪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1915年5月7日,日本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姜梦周看到这天的报纸后,当晚召开全校师生大会,愤慨地说:“今天报纸上载了一件最不幸的事情,日本强迫我国签订“二十一”条。这是亡国条约,我们马上要当亡国奴!堂堂正正的中国,竟受小日本欺侮,能不痛心!”他大声疾呼:“要挽救危亡,完全依靠我们自己,我们要唤起同胞奋发图强,终生把国耻放在心里。我们要学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洗雪国耻”。此后,他们又发动学生进行抵制日货运动。 提倡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是姜、谢、王在云山学校进行教育改革的又一重要方面。1915年,姜梦周担任云山学校校长。他规定学生要定期参加劳动,并且自己赤脚草鞋亲自带领学生劳动。当时部分教师和学生不理解,态度消极;有些家长跑到学校表示公开反对,甚至以退学相威胁。姜梦周不为所动,一方面耐心说服,另一方面坚持进行改革。“五四”运动时,王凌波任云山学校校长。他把祭孔的“希贤词”改为养蚕室,并开设印刷部,由学生自印练习本、备课本、信纸等,把学生劳动所得作为学校的一项收入,以减轻学生经济负担。后来,他又把手工课改为生产笔筒、木盒、筷子等生活用品,并定期进行检查评比,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反对封建伦理和尊孔教育也是姜、谢、王在云山学校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五四”运动期间,谢觉哉在云山学校发表了“打倒孔家店”的演说,指出学校应该是培养民国人才的地方,而不是皇帝制造奴才的地方。云山学校还在祭孔,还接着宣扬三纲五常的校训,“这是同今天的新文化运动很不相称的”。因此,他号召师生们将这些封建的东西打倒、取消。于是,从这年开始,云山学校停止祭祀孔子和刘典,并且把1865年建校以来一直作为校训的“孝悌忠信”金宇大横匾取下来,换上谢觉哉书写的“务勤崇朴,尽忠尚公”8个字。 云山学校的改革引起了守旧势力的反对,他们攻击云山学校的改革是“过激邪说横行”,要求改组云山学校。1919年冬,张敬尧任命的县知事余联辉到云山学校视察。他出了两个充满封建气息的作文题来考学生,并规定用文言体写。但很多学生不信这一套,十五班萧述凡用白话文写了2000多宇,批判了旧的伦理道德;十六班尹澎涛在作文中直斥北洋政府“卖国瓦全,无勇无耻,误国殃民”。余联辉看了,也认为云山学校“过激邪说横行”,一定要“彻底整顿”。由于当时“驱张”运动已经兴起,余联辉自身难保,也来不及改组云山学校了。1922年夏,守旧势力又在县政会议上发难,借口经费困难,要停办云山学校。王凌波在会上拍案而起,大声吼道:“头可断,血可流,云山学校不可不办!”经过新任知事调解,云山学校保存下来,但王凌波却被撤职,改由守旧人物李翰庵接任校长。 李翰庵担任云山学校校长后,大力推行复古教育,废除了白话文,禁止订阅进步报刊,取消手工劳作,甚至不要学生打扫卫生。同学们非常气愤。在王凌波的动员组织下,师生们利用李翰庵克扣贪污学生教材费一事发起了“驱李”斗争,终于将李翰庵赶出了云山学校。 姜、谢、王还将教育改革推向宁乡全县。宁乡甲级师范、宁乡第一女校都在他们的影响和推动下进行了一些改革。姜梦周还利用他任宁乡劝学所劝学员的身份,对全县私塾逐步进行改革。曾将云山附近的私塾并入云山学校,试图以民主教育取代私塾的旧式教育。在这段时间里,何叔衡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工作。从1922年至1925年,姜梦周、王凌波和谢觉哉相继都由何叔衡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何叔衡、姜梦周、谢觉哉还分别参与了湖南自修大学和湘江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大革命失败后,他们都走上了职业革命的道路。
(以上内容摘录于《长沙历史文化丛书》之《湘城教育纪胜》,郑佳明/主编,彭一平|陈先枢|梁小进/著,请以原书内容为准,未经授权许可,严禁复制转载引用!如需使用,请联系《长沙历史文化丛书》编委会或名城长沙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