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浏阳沈家大屋之历史文化解读

2022-10-5 20:5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51| 评论: 0|原作者: 沈绍尧|来自: 名城长沙网

浏阳沈家大屋之历史文化解读
作者:沈绍尧

2015年国庆迎宾的长沙规划展示馆之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陈列,古民居唯见新开村沈家大屋。其魅力何在?不妨寻踪解读。

1.古屋寻踪

新开村位于星城东北50多公里的浏阳龙伏镇。从星沙上长浏高速,过永安转平汝高速至沙市下,沿永社公路北行8公里(或在龙伏北下高速,沿永社公路南行3公里)至新开希望小学北,循水泥路东行200米过捞刀河,再东北行300米,宽敞的地坪中,2米宽的红石甬道向东直通三进式院落,槽(茶)门垛子(封火墙)耸立(图1),


(图1)沈家大屋茶门垛子(封火墙)

左侧“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沈家大屋”匾额醒目,北墙青砖上“同治四年”、“木匠焦以成”等字依稀可辨。门楣外原有谭继洵所题“大夫第”匾(屋内曾有奉政大夫6,奉直大夫2)。茶门比大门偏北14度,面对捞刀河来水,寓意招财进宝。进茶门,前栋为柴房、碓房、牛碾房、厕所、牛栏、猪楼等余屋,楼上为粮仓。从甬道、台阶进大门、前厅、过亭、上厅(图2),


图(2) 沈家大屋正厅


图:沈家大屋“十字厅”


图:大屋横厅,由两巷及“十字厅”与正厅相通

两侧有两巷道通南北横厅、过亭,两巷之间为天井和“十字厅”。过亭皆歇山顶、穿斗和抬梁式混合的九架梁枋结构。此即浏北沈五福堂之第四房——永庆堂,由10厅、3过亭、6天井、8巷道、近100间房组成的东西进深53米、南北阔75米的建筑整体,布局如棋盘,有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中轴线。厅高9米,墙基红条石高约1.6米,上砌宽厚土砖,门柱皆红石。上厅原有“诰命之宝”和精美的高大神龛,放祖宗牌位和族谱。龛联为:

孝悌传家绳祖武;
诗书继世冀孙谋。

厅内原挂“桐第安荣”、“彩焕丝纶”、“家国重光”、“诰展春晖”、“锡命显荣”、“康强逢吉”等黑漆金字横匾(约4×1.35米)及“福、禄、寿、喜”等竖匾16块,多由晚清浏阳翰林邹竣杰(见龙)、任贵震、湖北巡抚谭继洵签章,金碧辉煌,在大门口喊话,回声嗡嗡,惜毁。



(图3)沈家大屋 照壁

光绪时,续建师竹堂、筠竹堂、德润堂、怀仁堂、崇基堂等,形成20多栋屋、18厅、20天井、30多条长短廊巷、200多间房、4照壁(图3)组成的建筑整体,巷廊回环,茶门关总,生人进去莫辨东西,被称为“建筑迷宫”。据沈博爱老师2002年8月《沈家大屋古建筑群测绘报告》:全屋建筑使用面积(含楼房)13551平米,全为小青瓦屋面(图4),外围倒塌647.3平米。另有风景林、果园、道路、


(图4)沈家大屋小青瓦屋面

池塘、庭院、晒谷坪等14877.3平方米。

大屋先主沈抟九,南齐文学家沈约43代孙,清乾隆时人,五福堂老四(5兄弟同住今沈家大屋西南100米外的“中间屋”),在浏城做厨师,40岁才成亲。他秉承“诗书继世,孝悌传家”古训,对后人勤加劝勉;妻罗氏带着6儿1女,纺纱常至深夜,孩子就东一个、西一个睡在柴湾里,居然买了1亩2分田!孩子们自小勤习文武,稍长更事,说服母亲,卖田起本,在对河古道旁新开一店,叫沈祥兴。兄弟们自己站柜、打脚,勤俭节约,连豆腐都舍不得吃。和气生财,生意做大,后在洞庭湖区和湘东一带经营棉花布匹。

道光时,沈抟九夫妇先后辞世。咸丰时,家中连遭两场劫难:咸丰六年五月二十五日,一支太平军从平江南下,把长兄沈学林掳走,5个弟弟光脚、持械连夜追寻,直到攸县才找回兄长尸首;咸丰十年夏秋之交,二兄沈春林在洞庭湖做生意时船遭劫匪,虽打翻对手,自己亦受暗伤,3个月后不治身亡。

此时全家近40人,尚未分家,住房极挤,时议起屋,重担自然落在三兄贤林身上。贤林以贤德服众,让老四峻林、老五藻林及长侄富之、次侄彩云等操持商务,自己和老六芳林先考察周边明清以来的著名屋场。几经选址:先选今沙市镇大源洞首家湾,再选附近桐柶坡,最后确定今址,当考量屋后蛇嘴岭由石柱峰、周洛坳沿大洛、社港、龙伏、泮春边界蜿蜒而来,有龙脉;面对捞刀河来水;离古道仅1里,大树环蔽,交通方便,藏而不露,静谧安全。同治元年(1862),兄弟俩开始平地基、打石头,在屋基边选优质泥土,牵着牛反复践压出浆,所做的土砖坚硬如石,以至140多年后挂文物保护牌匾时,两个小伙子在土砖墙上久久打不进钉子!挖泥做砖后,形成护屋池塘。同时在屋基周边搭建3个大工棚,选购上等木材,请远近大师进场,加工梁、柱、门、窗、檐、木雕、天花板等整整3年。待所有榫卯功夫完成,于同治四年(1865)某天,竖柱、上梁、架过亭一气阿成。次年5月,全家40余人搬进新屋,始各立门户,堂号依次为一元、二美、三寿、四德、五星、六顺。

2.价值解读

沈家大屋是发愤图强传统文化的体现,是贫民勤劳致富的典型,是中国近代兴衰史的见证,有重要历史价值。

它以实物展示了晚清江南民居的高大、宽敞、对称、结构严谨、排水畅通等建筑风格,挑檐横披、卷棚隔扇、屋面烟囱、门檐挂落、石踏步、封火墙、八卦天花板等建筑艺术及山环水绕、深藏远瞩、冬暖夏凉、水旱无忧等建筑理念,有特殊艺术价值。

2.1历史价值

辛亥湖南首任都督焦达峰的姑姑焦爱贞、妹妹焦六兰是屋内师竹堂媳妇。达峰自小频繁往来于兹,健谈交友,激情洋溢,朋友甚多。1909年中秋时节,他从日本回国,蓄西式头、提留声机,在师竹堂厅屋边开留声机,边作反清宣传,引来满屋男女老幼,既惊奇新鲜,又会意传神,场面热烈,传为美谈。沈家大屋是焦达峰从事民主革命的现存罕见场址,有重要保护价值。

屋内史迹斑斑。有4处私塾遗址、多处演戏议事场所;有大革命时儿童团、妇女识字班旧址;有南、北军阀败兵粮子劫略、日寇血腥兽行、国民党抓壮丁的罪恶见证;1933年,师竹堂沈球玑缴3000银圆给红军,载入史册;有“人民公社大食堂”时的大量标语和宣传画,“识字栏”、“评比栏”、“社员意见栏”、“工分公布栏”等真实记录了那个特殊年代,内涵丰富,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大屋也见证了两极分化过程。民国时的荒年暴月,屋内沈雁峰、沈玉来等贤良多次率贫苦妇孺到浏阳西乡等地逃荒度命。

2.2建筑艺术价值


沈家大屋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既深刻表现出自给自足的传统农耕文化,又贯穿着诗书传家的儒家文化,还吸收了一些外来文化。各方权威专家现场考察后认为:屋场规模宏大,庭院错落,廊道回环,古朴高雅,建造精美,屋内门楣、匾额上的装饰图案达3000多幅,栩栩如生,体现出我国民间高超的建筑工艺水平。其建筑布局、结构、回廊、晒楼、照壁、雕塑、壁画等融汇了晚清江南农村民居的建筑风格和建筑艺术,又有自己的独创。如在一般正厅、横厅的基础上,设十字厅,是教学、议事、操演、办红白喜事的文化场所,旧时演皮影,开演就是一两个月。 其 厅堂廊巷、仓房、余屋面积大,厕所全在偏房、余屋,既卫生,又利于文化、农事活动,是一处罕见的晚清江南民居标本,外人长叹“知进不知出”。其雕刻、绘画、工艺融入些许西方艺术元素, 中西合璧,是在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和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基础上改进、创新的结果,至少有如下10方面的建筑特色,或曰建筑艺术价值。

高大宽敞:正厅高二丈七尺(9米),其它房屋也多在二丈五尺以上,这是现存古老民宅(包括许多名人故居)中少见的高度。公共空间超大,正厅、横厅、十字厅通透70多米,给人以气势恢宏、空阔舒畅之美感,宜于演戏、聚会等公众活动,更好办“红白喜事”。光绪12年沈春林夫人武氏七十大寿,屋内一次宴客300桌。昔日走兵时,官长兴奋地说:“足足可驻一个团”。

使用面积大:所有房间有木楼,所有巷道有木仓,有的廊道、房间还有晒楼,使用面积倍增,楼下冬暖夏凉。1958-1959年,半个村的人都在屋内吃住。

通风透亮:  所有客房(烤火房)都有通风斗拱。采光条件欠佳的房间,除斗拱外,还安了明瓦,以通风透亮。

对称美:正厅两侧的天井、十字厅、格子门、过厅、横厅及厅屋两侧的房间一一对称,给人强烈的对称美感。

防盗性强:除茶门、大门、巷门、后门、围墙外,还有夹墙、密室、窗后木壁推门等层层门障而完整关闭,下有高高的红石墙(图5),贼犯很难下手。


(图5)沈家大屋的红石墙基

排水功能好:由天井、鱼池、四通八达的阴沟、环屋石砌明渠和池塘组成一个完整的排水体系,且不时有乌龟清淤,无“水患”之忧。

防火功能强:除1930年代一次匪兵纵火、被一群小脚女人扑灭外,150多年来屋内未发生火灾。木楼高、天窗高,各个单体之间有砖石墙壁相隔,火苗很难窜上去,有显著的防火功能。且屋周有多处池塘、古井,有水源保证。

苏州园林风格:几个宅院既互相联通,又各为建筑单元,通过照壁、矮房阻隔,令人在回环的庭院中深感“小院长廊,隔而不断,曲径通幽”的苏州园林之韵和“柳暗花明”、“另有洞天”的苏州园林之奇。

精致的镂刻雕花:所有厅屋都有格子门窗装饰,并配以蝙蝠、佛手等民族传统图案雕刻,雕刻工艺细腻,造型优美,有的上有天堂天神,下有花草虫鱼,有形形色色的人物造型,如赵云张飞跃马横刀的战斗形象等。有的格棂中嵌有彩色玻璃,内有《麒麟送子》、《龙凤呈祥》等装饰。摄影家罗斯旦说,这里的宅院和古文学中描述的闺房一样。

匠心独到的照墙浮雕壁画:原4处照墙均有彩色浮雕、壁画:或为村落、牧童、学校等景物;或为“定军山”、“黄鹤楼”等戏剧故事;或为“松下问童子”、“独钓寒江雪”之类的诗画配。从中可欣赏到晚清时期的繁缛、慎密、细腻、层次丰富的照壁浮雕艺术美。

3.大屋牵动众人心

沈家大屋,当地人原叫发八寺或发八寺大屋。发八寺是发华寺的变音。因大屋前古井曾现“发华寺”青石古碑,大屋西南侧之“中间屋场”后山坡曾发掘大量宋明烟砖,古墓碑有“地名发华里”之载......又因晚清时本地有个“发源祀会”,故雅称“发源寺”。

2002年初, 8位长沙市政协委员提出保护发源寺大屋的提案。2002年2月25日《长沙晚报》头版刊出“浏阳有处晚清江南民居标本——专家呼吁保护开发龙伏发源寺大屋”的报道。2002年4月9日《浏阳日报》登出“沈家大屋:晚清江南民居标本”长文。从此沈家大屋扬名天下!各级文物专家数十次到现场考察调研,均给予高度评价。国家文物局文物古建所张之萍主任说:沈家大屋的发现对我们研究晚清的历史文化、建筑文化、民俗及民间文学等有很大作用,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旅游价值!

2005、2011年,沈家大屋先后公布为长沙市、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受到党委、人大、政府、政协、专家学者和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长沙市两届市委书记曾作批示;长沙市人大常委会在现场执法检查1次、重点督办2次,教科文卫委员会李仲良主任在督办会上动情地说:“沈家大屋该是龙伏的摇钱树啊!”。2006年长沙市政办发(2006)34号文件将 2020年前修复曾国藩墓园、谭嗣同故居、沈家大屋、望城靖港镇入列.....终因资金到位寥寥,北侧大片垮塌。各界热望文物损毁悲剧不再重演,修复规划落到实处!

2016.11.10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1-24 08:21 , Processed in 0.09884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