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湖湘文化转型中的民俗文化 岳麓书社 2017年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湖南省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 郑大华 主编 陈先枢 著
后 记
《近代湖湘文化与民俗文化》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与民众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近代湖湘文化影响下的民俗文化,旨在通过对近代湖湘民俗文化的考察,来揭示近代湖湘文化观念的转变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在新的历史背景下,社会变迁是如何影响到民俗文化的,并由民俗文化来反观近代湖湘文化转型的具体面相。同时,通过考察近代湖湘民俗文化的具体现象,透视精英文化与民俗文化的相互关系。 目前学术界对近代湖湘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精英文化的研究,而对民俗文化得以产生的土壤——湖湘民众社会生活关注甚少。精英文化虽然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但它是舍弃了大量日常化的具体现象后而抽象的思想成果,与具体历史背景下的民众生活实际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那么,孕育了湖湘精英文化的湖湘民俗文化,到底呈现出什么样的态势?当湖湘精英文化深刻地影响着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时,对湖南本土的民俗文化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湖湘文化又是如何影响普通大众的喜怒哀乐、人伦礼节、娱乐生活以及其他日常生活的?这是本书研究的重点所在。 本书作者通过对湖南近代社会生活表象的揭示,来探讨它背后所蕴含的意义。近代湖湘文化的嬗变及其对社会生活和民俗文化的影响,有其较为稳定的一面,又有其易变的一面。把握近代湖湘文化与民俗文化,除了要注意那些较为稳定的、具有湖湘特色的文化传统,更要捕捉它在近代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究竟是如何发生的。湖湘文化传统的自身逻辑演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整个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影响,又有着湖湘地域文化的特点。在近代湖湘文化的转型过程中,精英文化与民俗文化之间,既互相渗透,又互相制约。 就目前近代湖湘文化的研究而言,大都集中在精英文化层面,民俗文化基本上没有纳入湖湘文化的研究范围。虽然有几种介绍风俗民情的著作,但这些著作多停留在现象的罗列上,较少把握社会风尚的变动,未能深入历史表象的内部去体会民情风俗后面的文化蕴涵。而且这些著作多着重铺陈那些封建社会几千年未变的风俗习惯,重点又多集中于农村、偏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奇风异俗,较少述及都市中较为开放的风俗习惯。而本书作者是在近代湖湘文化转型的大视野下,考察湖南近代民俗文化的变化,以及民众思想观念的变化,因此,诸如嬗变、演变、渐变、转变、转型、变迁、变化、变革、改变、改革、改进、改善、改良、革新、开放、进步、提高、发展、移风易俗等,成了本书使用频率最高的字眼。近代湖南是如何从“铁门之城”一跃成为“全国最富朝气的省份”的,从近代湖湘民俗的变化可略见一斑。近代湖湘民俗的变化集中在城市,农村变化不大,少数民族地区变化更微。因此就地域而言,本书重点写城市,兼顾农村;城市中又重点写省会长沙,兼顾其他城镇。突出重点,不面面俱到,是本书的特点之一。 兼顾资料性和可读性是本书第二个的特点。近年已有一些有关“大众文化”的论著问世,但多停留在理论层面,较少深入社会底层去考察社会生活背后的文化内涵。而本书作者将近代民俗的变迁和衍化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故本书不同于现有湖湘文化研究侧重于观念的梳理、概念的演绎、思想的剖析,而是使文化这一抽象的东西具体落实到民众社会生活中的行为、事件、现象和细节上,一方面通过社会生活来把握民俗文化,另一方面又将民众生活放在民俗文化的视角下加以考察,因此本书有很多“接地气”的内容,有较强的可读性。而这些“接地气”的内容多取自当时的旧著、旧志、老报刊、老档案、老照片等第一手资料,因而又有较强的资料性和史料价值。 本书第三个的特点是力图视角新颖,有些新观点。本书认为“民俗文化”与“民众社会生活”是两个概念,不能等同。虽然民众的日常生活(特别是日常的饮食起居)具有文化意义,但毕竟不是文化本身,而只是文化影响的结果。因此,本书虽然也是紧扣社会生活来解读民俗文化,却没有停留在对社会生活的描述本身,而是力图进入民众内心深处,去理解他们何以这样生活的文化意识,以及社会历史背景的变化给生活变化带来的影响。精英文化与民俗文化是互相影响、不可分割的。本书虽然主要研究与民众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的民俗文化,但并不局限于民俗文化,还涉及到精英文化,而且还以大量事实指出精英阶层的日常生活和娱乐生活中也融入了大量的民俗文化。而对于精英文化与民俗文化相互渗透和制约的具体环节,通过大量史实予以揭示,并试图概括出这种相互渗透和制约的途径。从社会文化史的角度看,近代湖南的一些现象,如戊戌维新之前的排外仇教,下层社会中的秘密组织,近代湖南的民权思潮,新文化运动和新生活运动,近代湖南民众的娱乐精神、商业民俗和戏剧改良等,都得到全新的解读。 本书的框架结构和编写提纲最初由郑大华教授提出,在写作过程中又反复求教于郑老师,对章节和内容进行了调整和扩充,使之逐步完善。岳麓书社饶毅女士对编校和注释的规范化花了很大的精力。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考和征引了前人和学术界同仁的许多研究成果,均作了脚注,并附主要参考书目于书末,以表谢忱。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4-12-4 16:28 , Processed in 1.36484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