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长沙老字号综述

2020-10-10 19:4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378|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来自: 名城长沙网



长沙老字号的行业分布


旧时长沙老字号主要分布在百货业、绸布业、餐饮业、南货业、中药业和制酱业几个大行业。

旧时长沙百货业盛极一时。民国2年(1913年),长沙百货店达300余家,其中经营批发的有和记、永安福、同和美、美利等,经营零售的有吴大茂、华昌、太平洋、怡昌、福昌、德昌等。1926年设在八角亭的长沙最大的洋货号“八八”改营国货,更牌号为“大五洲”。1929年由林氏七兄弟组建的大德昌百货号开业,后成为长沙百货批发首户。1932年,国货陈列馆的开业带动许多老字号都积极经销国货。如大五洲百货店经销上海三友实业社全部产品;太平洋百货庄总揽天津东亚毛纺厂在湘经销权;大德昌百货号总经销广州五羊电池等。“吴大茂”是百货业老字号中至今仅存的一家。

长沙盛产棉麻桑蚕,宋明以来,长沙就有纺织品的生产和交换。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老利生”毛青布庄首创明码实价的“一言堂”,随后各店仿照,称之为绸布业的“戊戌改革”。清末,南京人杨寿芝来长开“杨寿记”绸布庄,主营批发,获利颇丰,致使苏州、南京商户接踵而来。苏州帮大户有协泰祥、沈天成、罗元兴等,多设在大西门正街。南京帮有聚锦祥、吴玉记、祥生、麻寿记、沙昌记等,多设在臬后街、福源巷。长沙本帮有九章、万生、聚生泰、天申福、大盛等,多设在坡子街和八角亭。民国初期,本帮绸布店由陈萼泉资助,集20余家小店财力,在八角亭新建楼房,取名“介福昌”(后更名介昌),声势显赫。“介昌”店堂按新式商场布置,顶端装饰中外风景画,堂中设玻璃橱窗,陈列高档商品,顾客一进门便有琳琅满目之感。店员均着长衫,戴瓜皮帽,为长沙当时别开生面的装束。随后建立的天申福绸布庄、大盛绸布庄善于经营,有后来居上之势。

在长沙商贸中,逾千年而不衰的湘菜、湘点,为历史名城平添几分姿色。长沙餐饮业在历史上分为餐馆、面粉、茶食、油货、甜食、冷饮等多个自然行业。清咸丰(18511861)年间,长沙就有了专营酒席的大型餐馆,其中,“式宴堂”、“旨阶堂”、“菜根香”、“香居”、“菜香圃”、“庆星园”、“嘉宾乐”、“玉楼春”、“挹爽楼”、“天乐居”等10家,被称为餐馆“十柱”。“火宫殿火神庙”原有小吃铺面48间,形成品种多样、风味独特的小吃店群,其规模与特色均可与当时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和天津三不管媲美。清光绪九年(1883年),汨罗人甘长林在药王街开设的甘长顺面馆,光绪二十年(1894年)杨心田在三兴街开设的杨裕兴面粉馆,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回民徐沛斋在青石桥开设的徐长兴烤鸭店,后来都成为闻名遐迩的老字号。提到包子,长沙人必称“德园”。德园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初为一唐姓业主在八角亭附近开的一家夫妻店。德园包子向有“出笼热喷喷,白色皮喧松,玫瑰甜香美,香菇爽鲜嫩”之赞。时有长沙民谚云:“杨裕兴的面,徐长兴的鸭,德园的包子真好呷。”与上述齐名的还有曲园酒家、许宏茂饭馆、李合盛清真餐馆、柳德芳汤圆店、和记粉馆、黄春和粉馆、潇湘酒家、又一村餐馆、银苑茶厅、洞庭春茶馆等。

南货业也是旧时长沙一个较大的行业,清末民初,店铺遍及全城,共有100余家。其中较有名气的有九如斋、三吉斋、杏花村、怡丰斋、朱稻香村、宏泰兴、协中孚、三茂祥、同太和、广福昌等。其中开办最早的是清道光六年(1826年)浙江绍兴人徐元吉创办于青石桥(今解放西路)的“徐元吉斋”(后改名三吉斋),以制作和经营点心、酱菜为主,主要产品有绍饼、绍酒、绍糕和元宵等,其中以元宵最为有名。所制元宵,选料精细,制作考究,煮后口感糍润、细腻、体膨大,深博市民青睐,被誉为“桥上十子”之一。位于八角亭的“九如斋”为饶菊生始创,开设于1915年。店名“九如”取自《诗·小雅》中“天保九如”的祝寿之辞。当时长沙南货业有3家冠以“三”字的名店,即“三元斋”、“三吉斋”、“三多斋”。因此,“九如”也有“克三”之意。“九如斋”广罗南北特产、名酒罐头,品种达2000个以上。自产名产亦多,辣椒油色香味俱佳,耐久储;菌油由野生寒菌、优质茶油熬制而成,质糯软,味鲜美;五香牛肉干,色泽乌亮,香气浓郁,酥韧味美;光酥饼色泽黄褐,味甜带鲜。上世纪30年代后,长沙城内又新产生了“王洪茂”(国风)、“沙利文”(星沙)等著名南货店。

据考证,中药店称“堂”,起源于东汉名医张仲景建安年间任长沙太守时“坐堂应诊”。长沙中药店铺常以此引为荣耀。清代长沙中药业得到大力发展。清初顺治年间就有“南协盛”药铺问世,稍后又有“劳九芝堂”药号创立”。到民国时期长沙中药店发展到100余家,著名的药店有“劳九芝堂”、“李四怡堂”、“达仁堂”、“西协盛”、“北协盛”、“湖南商药局”、“中华国药局”以及教会办的“谦善”药店等。较具特色的中成药有“陈力新”的力曲、“鄢复兴”的膏药、“马应龙”的眼药、“两相堂”的疮药等。创立于1913年的中华国药局,以制作经营龟、鹿、驴胶,参茸等各种滋补药品而闻名。李氏四兄弟经营的“四怡堂”药铺虽开业较晚(1934年),但独辟蹊径,用纯金锅炼制紫雪丹,并着力改进药品包装,因而名声大振。与此同时,西药也进入长沙,出现了华美大药房、中西大药房等商号。

长沙制酱业历史悠久,清咸丰年间有酱园26家,清末发展到36家,并有苏帮、本帮、南帮、浙帮之分。苏帮首推“玉和”酱园,创立于清顺治六年(1649年),店址设在坡子街,是长沙最古老的酱园,设有酱、醋、酒等5个作坊,“玉醋”独占湖南市场。本帮首推建立清同治三年(1864年)的德茂隆酱园,园址设在南门口繁华地段。初由晚清富商魏鹤林创办,取名“魏德茂”。后几易其主,至1887年由张子林独资经营,改牌为“德茂隆”。南帮以“戴同兴”规模最大。“戴同兴”创立于嘉庆元年(1796年),以佳酿美酒而驰名,有“以碧湘门外江水造酒,不减吴中佳酿”之评价。浙帮有青石桥“吴元泰”、北门头卡子“北吴恒泰”等4家,全系浙帮湘潭酱园在长沙开设的分店。

其他行业也都有各自领头的老字号,如米业的“乾益升”、“协丰”,湘绣业的“锦华丽”、“红春”,古玩业的“叶顺发”、“徐永盛”,刀剪业的“董同兴”、“捞刀河”,眼镜业的“老杨明远”,金饰业的“余太华”、“李文玉”,钱业的“春茂”、“谦和”、“裕顺长”、“鸿记”,纸业的“师古斋”、“粟锦星”、“袁大生”,鞋业的“美丽长”、“大捷”,毛笔业的“彭三和”、“桂禹声”,伞业的“陶恒茂”、“菲菲”,瓦货业的“雷同茂”,钟表业的“寸阴金”、“亨得利”,照相业的“云芳”、“凯旋门”,理发业的“中华”、“南京”,旅店业的“天乐居”、“大吉祥”,澡堂业的“星沙池”等等。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1-23 22:22 , Processed in 0.09808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