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招牌引人的“曲园”和“小桃源” 易仲威
20世纪30年代长沙饮食业蓬勃发展,出现了组庵菜(谭延闿字组庵)、萧单等菜谱;柳三和、宋善斋、萧荣华、毕河清四大名厨。而酒席馆大户如潇湘、怡园、玉楼东等均店面简陋,设备一般。但曲园和小桃源,却异军突起,在环境上大做文章,达到了以文促商的效果。 曲园酒家位于走马楼,初创于1913年,由黄翰林、霍云渠招股合建,霍云渠虽非饮食界行家,却自任经理,打出文化牌。曲园酒家新建的三层楼房,起手便颇具气派,店内设施齐备,服务配套,华丽典雅的大厅,可同时开席80桌。另辟有清雅幽静的单间10余间,以供文人墨客诗酒联欢。 曲园的外观构建在闹市中亦深具园林之趣。亭台掩映,花木扶疏,食客至此,有处世外桃源之感。霍并深谙以文促商的经营之道,他常请来店就餐的粟谷青、徐桢立、许崇熙诸名士吟诗作对,即席挥毫,撰写曲园嵌字联三副,悬于店中显眼处,作商业宣传。一为四言:“古城之曲;因地为园。”一为五言:“一丘藏曲折;半亩壮园亭。”一为七言:“几曲栏干文结构;一园花木画精神。”据说国画大师齐白石亦为曲园题联。联云:“秧歌一曲;蔬菜满园。”佳联雅事,为该店增色不少,慕名而至者更多。 该店又辟有小礼堂4个及豪华客房数间,均用以供举行西式婚礼的顾客作举行仪式及洞房之用。另设有弹子房、照相室、洗澡堂以招徕顾客,集食宿娱乐于一楼,这在当时长沙,实开风气之先。 在菜式方面,曲园也标新立异,另设姜单、俞单,使长沙美食刮目相看。姜单,“姜”乃指姜济寰,姜济寰曾任长沙县知事、江西省主席、谭延幕僚。俞指俞秩华,亦为长沙县名士。曲园名菜有奶汤生蹄筋、冬菇无黄蛋、松鼠活鳜鱼、火方冬笋尖等,均脍炙人口,长盛不衰。 在该店设宴,菜单须由店中撰单,不能自拟。否则宁可不接。1936年我兄订婚,曾在该店设宴招待亲友,也是我最后一次光顾该店。“文夕大火”,庐舍丘墟,该店在劫难逃,遂至一蹶不振。 小桃源酒家坐落在今解放路杨裕兴面馆附近,创建于20世纪30年代。该店为石库门门面,店堂内用木板隔成的几个单间,粗木方桌板凳,并无十分装饰布置,一切粗犷无华,使人自然联想到“秦人古洞”,但显得十分雅致。若与当时长沙的大酒店比,可谓是不登大雅之堂,但光顾者偏多文人雅士、富商显宦,实为长沙餐饮业一大奇事。时某晚报载诗云: 欲觅桃源岂避秦,老饕入座便飞觥。 干丝肴肉饶风味,拨醋擂姜啜蟹羹。 “小桃源”为长沙樊西巷青楼老板扬州王某经营。该店专营正宗扬州菜点。“小桃源”上午供应的花色有3种:汤包、肴肉和干丝。汤包为扬州小笼汤包,花色有瑶柱、虾仁。秋季添蟹黄。“小桃源”的汤包做工极其讲究,每个汤包上必有36道折。汤包内必加半汤匙味美的汤汁。轻轻咬开汤包,细细啜吸,味美无穷。肴肉和干丝更是小桃源驰名长沙的“招牌”菜。肴肉选鲜蹄膀猪肉,硝、腌制,加适量绍酒、味精调料,煮制后,用麻石加榨,使其受挤压缩,待晾干后切薄片装盘。食用时,美酒作陪。肴肉更显其佳美的色、香、味。干丝为扬州传统名菜,原称九丝汤。主料为特制豆腐干。制作时将豆腐干发成麻线粗细丝,用瑶柱丝、鸡丝、火腿丝烩成,鲜美异常,开胃爽口。 “小桃源”不承办宴席。只随堂点菜,纯系扬州口味。常供菜有红烧狮子头、红烧青鱼头尾、溜虾仁、炒鳝丝、炒鳝泥等,均为食客津津乐道,常点不厌。每到秋高气爽时节,菊花吐艳,更是美食家盈门。该店每届重阳,不惜重价,派人选购阳澄湖大蟹,所烹清蒸整蟹、菱角蟹、多味蟹羹皆使人大块朵颐。在“小桃源”食海鲜汤包及各色蟹制品,绝不能少该店自制香醋及鲜嫩姜丝,否则风味全无。(本文作于1996年) 原载:《长沙老字号》湖南地图出版社2009年9月 主笔、特邀编辑:陈先枢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4-11-23 18:26 , Processed in 1.24936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