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药真不假的劳九芝堂

2020-10-10 16:2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90| 评论: 0|来自: 名城长沙网

药真不假的劳九芝堂

常克

 

长沙劳九芝堂药号与北京同仁堂药号,一南一北各领风骚数百年。业界素有“北有同仁堂、南有九芝堂”的说法,足见其声名显赫,影响之大。

今天的上市公司九芝堂其前身就是长沙劳九芝堂药号,劳氏后人回忆起抗战后的复业史,总会提到劳氏四大功臣和劳绍矶(即劳安父亲、前总理朱基岳父)在资金上的支持。

2008年,笔者采访了劳九芝堂后人。“永”字辈劳建勋(派名劳永康)、“绍”字辈劳绍杰以及“先”字辈劳先进祖孙三代人,从他们娓娓道来的回忆中,笔者仿佛也在三百多年的时光隧道中遨游了一番。

“一条街全是劳九芝堂的”

说到劳九芝堂药铺创始人,当追溯到清顺治甲申年(1644年)出生的劳氏第十一世先祖劳澂16441699,《苏州府志》作徵)。

劳澂是文人,工诗画,通医道。据劳氏族谱记载,劳清初幕游湖南,退职后一度隐居长沙岳麓山,后来迁居坡子街关圣殿对面一所小民房内(即劳九芝堂旧址)。闲居中曾行医卖药。

清康熙初年(大约在1663年)劳向江西蔡姓人借到300两银子做资本,在大门内用土砖砌了一个简陋柜台,开起了无名号的小药铺。

康熙末年(1722年),劳澂次子劳楫(16871779年)也举家迁来长沙定居,劳澂于是将药铺交付劳楫经营,自己回苏州颐养天年去了。

在劳楫的经营下,药铺渐有发展,但仍然无招牌名号。

乾隆四十年(1775年),当时负责经营的劳澂重孙、劳楫的孙子劳禄久(17551795年,第十四世)苦于药铺经营数代之久尚无店名,踌躇间,某日观曾祖父劳晚年回苏州后绘的一幅《天香书屋图》,见画中有“植双桂,桂生九芝”之语,顿生灵感,取“九芝”二字,冠以劳姓,名“劳九芝堂”。全称是“苏州劳九芝堂国药店”。

劳九芝堂最后一位经理劳端生在湖南省《各县市氏族源流调查表》中有这样的记述:“劳(禄久)名亭,号诚斋,国学生。乾隆四十七年创设劳九芝堂国药店于长沙坡子街,俾子孙世其业。”

劳九芝堂药铺招牌正式产生,劳禄久也就成了江苏洞庭劳氏长沙支族人公认的劳九芝堂第一任经理。

而将劳九芝堂药铺做大、做成品牌者,当数劳氏第十五世“克”字辈的几房兄弟及其后人,即“克、存、祖、志、永、绍、先、声”等辈。特别是第二任经理“克”字辈的劳克敬,主持业务达50年之久。他既有中医药知识,又能听取职工和顾客意见,为了改进经营,往往打躬作揖地向提意见者道谢。

劳克敬晚年选拔培养的第三任经理劳德扬继承衣钵,戒奢从简,对店务作了进一步整顿,而且订出了一套经营方针和管理制度,代代相传。从此,劳九芝堂逐渐成为长沙药业中的大户,到同治年间,每月平均营业额高达白银4000两。

1930年前后,劳九芝堂年营业额已达18万银元,有员工60多人。长沙东山还有几百亩田地,几百平方房屋土地,年收益银元近万元。

193811月长沙“文夕大火”之前,劳九芝堂累积资产达40万银元。

劳氏后人说,“文夕”大火前,劳九芝堂店铺从坡子街顺着衣铺街一直延伸至樊西巷,一条街全是劳九芝堂的。

“恤苦济贫,优待同业”

劳九芝堂能从一个小小的无牌药铺逐步壮大到鹤立江南药业半壁江山的局面,立300多年不倒,虽然有种种原因,但最重要的还是与“讲诚信、重质量”的经营理念有关。

用劳建勋的话说,就是4个字:药真,不假。

劳建勋举了个例子:有一年做“十全大补丸”,当时缺一味中药,端哥(劳端生)不做。门市上已经脱销很久了,有人说可以用别的药代替或是缺一味也没有多大关系,不能眼看着生意流走。但是,端哥坚决不糊弄顾客,不搞假冒伪劣,硬是顶了几个月,直到缺的那味中药材到了,才开始生产。

正因为药真不假,所以药效奇特。劳建勋说,他单位有位司机嘴边生了个“饭疔”,痛得一边脸都歪了。他曾经留有三粒“麝香蟾蜍丸”,还是“文夕大火”前生产的。这种丸子一粒只有苋菜籽大小,他给这位司机敷了一粒,很快就好了。

劳先进的父亲劳绍谔是负责技术的,据他介绍,劳九芝堂生产的“膏、丹、丸、散”,用药都很有讲究。像当归、黄芪这类药材,一般只取中间一段药性强的,头尾去掉不入药。

选料认真是劳九芝堂进货的特点。生产原料通常是挑选上等的,不用次货。如:制参桂鹿茸丸和附桂紫金膏用的上桂,总是购买中越边境或北越产的肉桂,比普通货要好两倍。鹿茸用细茸、锯茸。麝香用云南产黄色有油润的,色枯无油的不用。

所有进货,必须经过制药部员工验收,发现品质低劣,货不对样板的,有权拒收。

有时,为了疗效显著,还特意加重某味药的分量。如号称“儿科圣药”的灵宝如意丹,就加重了麝香分量。

劳九芝堂的紫金锭是将古方紫金锭与玉枢丹合二为一制造的,这样既提高了疗效,同业又难于仿制。

在中成药的制作工艺上更是有讲究,如生产眼药用的炉甘石要反复研细,珍珠用豆腐合煮,使之易于研碎。退翳障用的荸荠粉要过水飞等,这样加工出来的眼药,患者使用时不仅眼膜不受刺激,而且有清凉舒适感。

熬制膏药的黄丹与麻油则按季节下料,夏季多用丹少用油,冬季反之。膏药熬制时须注意火候,药料必须在油熬到“滴水成珠”的程度再趁热拌入。收膏时趁热洒水入锅,让水蒸气把油烟带走。因此,劳九芝堂熬制的膏药“明如镜,黑如漆,热天不漫不流,冬季不硬不脱”,香味浓,无油烟气,很受用户欢迎。

制丸药、膏药渗兑的大葱、白蜜等料都预先熬炼成油备用。大葱选用长达两尺以上将要开花的老葱,熬成黑色膏状油汁,白蜜则用上等蜂蜜熬成黄色液汁。这些讲究的加工方式和操作工艺,有助于提高质量。

生产与储存方面,则根据每种成药在一定季节的销量和有效存放期长短,分期分批安排生产,避免成品积压或脱销。需要连续生产的畅销货,如附桂紫金膏,则每天熬一锅,每锅下料一百斤左右,做到当天熬出当天就揩好,不使过夜。在成品包装上,做到畅销品事先装罐,冷背品临时装罐,使成品出货时味足色鲜,不受潮,不发生霉变。

据劳氏后人介绍,以前民间号称专治疑难杂症的江湖游医,所用丸、丹、膏、散,很多都是从劳九芝堂进的货,因为他们知道劳九芝堂的药靠得住,药效奇特,见效快。

“药真,不假”以外,劳九芝堂热心公益事业、乐善好施也是使其闻名遐迩的重要原因。

从清咸丰年间起,劳九芝堂就有一个“恤苦济贫,优待同业”的活动。外地往来户,价格都以八折优待。每逢初一、十五,附桂紫金膏便半价优待顾客。此举吸引了众多外地顾客赶集似的集中在这两天来采购。每月这两天的营业额十倍于平日。这样做既带活了全盘业务,还扶植了大批中小商贩,扩大了推销网点,也培养了许多义务宣传员,提高了商业信誉,节省了业务费用。

每逢生产参桂鹿茸丸时,药号总要先将养得膘肥体壮的雄鹿在店门外展示一两天,然后敲锣打鼓当众将鹿茸割下,以示货真价实。对于来自四面八方的顾客总是热情招待,邀请参观工场,介绍所用原料的优异。

平日,对穷苦百姓无偿散发“万应膏”、“时疫散”等常备小药品,年三十夜,派人给露宿街头的穷人发米票等,市民有口皆碑。既是善举,也扩大了影响,提高了声誉。

此外,劳九芝堂还是丽泽小学(今火后街小学)股东、火宫殿救火会股东。经理劳端生就曾兼任过金庭小学与火后街小学校长,会计劳绍谔就曾任过火宫殿义勇消防队队长。

在人员管理上,劳九芝堂也有其独到之处。

劳九芝堂从不轻易辞退员工,员工只要没有大的过失,都可以在店里干一辈子。员工子侄,经过经理同意,可以入店学徒。因此,有的员工几代人都在劳九芝堂做事,对劳九芝堂怀有“店即是家”的归属感。这样不但稳定了人心,还能避免劳九芝堂的秘方、古方泄密外流。

由于工作固定,分工细致,员工也就有可能深入钻研生产技术,提高业务水平。

此外,劳九芝堂的工资福利也比同业高。据劳氏后人说,劳九芝堂员工工资除了比绸缎庄低一点以外,比其他行业员工工资都要高。

抗日战争胜利后,因为法币和金圆券贬值,为使员工收入不受影响,而将工资改为“按日分项提成制”。在每日营业额中提出15%做工资,当日即发给职工。年终再从盈余中提出20%以红包形式奖给员工,每人所得大概相当于全年工资总额。工资额同营业额挂钩,大大调动了员工的销售积极性。

此外,劳九芝堂还有很多福利。员工有理发费、伙食费、加菜津贴,并发放香烟、草纸、茶叶、肥皂,还有压岁钱、医药费等等。一个月内没有请假者有全勤奖。在店内工作时间满3年,可以一次给假3个月回乡探亲,工资照发。因此,当年市井有传言说,能去劳九芝堂做事,等于端了个“金饭碗”。

低谷曲折  峰回路转

像所有老字号一样,成长发展过程中免不了出现低谷与曲折。劳九芝堂的发展史也是如此。好在每到关键时刻,劳氏族众中总有能人挺身而出,使劳九芝堂峰回路转。

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兵荒马乱,给劳九芝堂带来了不利影响,经营开始走下坡路。到民国7年(1918年),资金周转已经十分困难,眼看就要倒闭了。为了挽救危局,族众推举大房“志”字辈子弟劳昆僧出任第五任经理,得以扭转濒临倒闭的局面。

劳昆僧进店后,自行垫出银元3000元充实流动资金,并对店务作了一番整顿,尔后开始出现“中兴局面”。

除了这次危机外,劳九芝堂还经受了两次特大考验。一是“文夕大火”后的惨重损失给劳九芝堂带来的考验,另一次则是抗战胜利后复业与否的抉择。

19381113日凌晨的那场大火,给劳九芝堂药店带来了巨大损失。价值20多万银元的存货和店屋付之一炬,产业全部被烧掉。

1939年部分族众凑集了三四千银元做流动资金,在原地搭了个棚屋,挂上“劳九芝堂临时营业处”招牌,继续营业。因为业务不大,仅能维持族人生计。

临时营业处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坚持到1944年春夏之交。其间,劳端生曾于19443月接任临时营业处经理。

19446月,日寇将战火烧到长沙。劳端生则与三房的劳绍炜合伙,在坪塘附近的上木塘一带就地生产。制出的一些紧俏中成药雇挑夫翻山越岭偷偷越过中日交战封锁线,运往没有战火的涟源、新化一带售卖。由于劳九芝堂信誉好,产品很畅销。

抗战胜利后回到长沙,劳端生将赚的钱分了一部分给劳绍炜,余下的帮劳九芝堂还了欠下的债务。

据劳氏后人介绍:1945年抗战胜利后,如果没有劳氏族人中的四大功臣(劳勤畦、劳端生、劳建勋、劳绍矶),劳九芝堂可能早就烟消云散了。

今天回忆起来,劳氏后人都认为,如果没有资金支持,劳九芝堂恐怕早就在1945年就关门歇业,画上了句号。

说起这段复业史,劳建勋很有些自豪,因为他是至2008年唯一健在的复业四大功臣之一。

劳建勋,派名劳永康,1923年出生。此前,劳氏“绍”字辈的劳绍矶(即劳安父亲、前总理朱基岳父)在坡子街复兴银行长沙支行当行长,劳九芝堂复业亟待资金支持,于是,劳建勋便去找劳绍矶商量。

劳绍矶认为自己当行长,又在劳九芝堂占有股份,瓜田李下,应该各避嫌疑,因此不同意复兴银行长沙支行给劳九芝堂资金上的支持,但给劳建勋出了个主意,叫他去找对面的西亚银行贷款,复兴银行可以作担保,并亲自陪同劳建勋找到西亚银行行长黄楚瑜商量此事。

西亚银行行长黄楚瑜是劳建勋的姐夫,见有复兴银行作担保,当然就同意了。劳建勋说,他当时才22岁,劳绍矶虽说辈分比他小,但年龄却比他大,于是由劳绍矶出面签署了协议书,贷款10万银元,3年为期。经营好转后,许诺劳九芝堂成为西亚银行长期客户。

据劳建勋说,所谓贷款实际上只是在西亚银行开了个户头,劳九芝堂要进货、要用钱都从西亚银行支取,但每天的回收款必须回笼到西亚银行。他记得,每天下午都由他和四房“永”字辈的劳伯珊将当天营业额清理好送去西亚银行。

由于有西亚银行做资金上的后盾,劳九芝堂复业后的经济形势一天比一天好转。

劳九芝堂虽然是同业中的佼佼者,但也曾遭受过不少挫折与磨难。据介绍,有任经理在上海出差时就曾被“保险党”绑过票,后来花了600多块大洋才得以脱身。除了黑道敲诈勒索,旧税局也通过旧商会和同业公会不止一次地向劳九芝堂等大户索取贿款,并强迫劳九芝堂高价承购税局没收来的私货,如鹿茸等药材。劳端生还因为店子欠交碉堡捐款和自来水建设捐款,两次被旧政府扣押。

受到这些压榨,加上1949年大水灾,城乡经济枯竭,业务更为萧条,营业额只有抗战前的一半左右。

1952年,劳九芝堂经理劳勤畦任期己满,在市药材公司工作组与店工会主席主持下,召开股东大会,正式推选劳端生为经理,劳绍楠为副经理。

经过“三反五反”运动,在党的城乡交流、繁荣经济正确方针指引下,劳九芝堂实行灵活的经营措施,业务迅速发展。1952年营业额为旧人民币14亿元,1953年上升到29亿余元,创开业以来最好纪录。

1956年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元月,劳九芝堂第一批敲锣打鼓进入公私合营,改名“劳九芝堂药店总店”,劳端生任资方副经理。19564月,坡子街铺面改为“公私合营九芝制药厂门市部”。同年6月,劳端生被任命为九芝制药厂副经理。

1957年劳端生申请离职,在长沙市建筑公司卫生所任中医。1960年经省中医学院副院长谭日强先生邀请,前往中医学院任教,直至退休。劳端生于19894月去世,享年76岁。

劳九芝堂则于1967年改名长沙市中药一厂,1992年恢复老字号,更名“长沙九芝堂制药厂”。1994年改制,1996年成立九芝堂集团,1999年与数家公司合并,成立湖南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发行股票,成为上市公司。(本文作于2008年)


原载:《长沙老字号》湖南地图出版社2009年9月

主笔、特邀编辑:陈先枢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1-26 01:41 , Processed in 0.10296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