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南货业中最早的老店“三吉斋”

2020-10-10 16:2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50| 评论: 0|来自: 名城长沙网

南货业中最早的老店“三吉斋”

张菊秋口述  陈松林整理

 

一提起百年老店,年青一代的心目中就认为是九如斋食品店。实际上,长沙南货业中真正称得上百年老店的只有三吉斋食品店,它比九如斋建店要早88年。

三吉斋开创于清朝道光六年(1826年),位于长沙青石桥(即现在的解放路)。起始为浙江绍兴人徐元吉开设,最初建店时,店名并非三吉斋,而称为“浙绍徐元吉斋”。该店以制作和经营点心、酱菜为主,销售各种南货,在长沙享有一定声誉。

徐元吉斋自道光开业到光绪初年,生意一直兴旺火红,曾获红利不少。徐姓老板从所获红利中在自己家乡购置了大量的田园房屋,成为当地一大富翁。光绪五年(1879年)时,徐老板感于人力单薄,倦于经营,遂将该店招人承顶,于是长沙人李康臣招股集资接手营业,将招牌中的“徐”字去掉,更名为“浙绍元吉斋”。后因连续发生3次火灾,老板在迷信观念的支配下,针对要压服火灾霉头,取吉利之义。故将招牌再次更名为“浙绍三吉斋”,其中“三吉斋”3字是请曾任湖南巡抚的王文韶所题。为压霉取吉,老板李康臣还在该店后面建了一座灵官庙以资压灾祈福,并备有火伤疗药及防暑降温药品,随时免费奉送给消费者和雇员以为善举。

李康臣接替经营约10年之久,改由何申甫继任老板,何之后,又改由李晋卿继任。当时李晋卿本人并未在店任职,而是聘请靳文卿与周绍卿两人为代理人,全权管理该店的一切事务。1938年“文夕大火”,处于青石桥的三吉斋毁于一旦。不久,长沙县霞凝乡人李文蔚在伯陵路(即现在的蔡锷路)购置新地皮,建起新的三吉斋。该店分前后2栋,占地面积124坪(旧时计量,1坪为10平方米)。前栋为2层老式木结构,后栋为简易平房,产权为自己所有。入股资金达36000元光洋,店员74人,为当时长沙南货业中屈指可数的大户之一。

三吉斋于新址建立后,李文蔚将全部资金化整为零,分为若干股,每股500元光洋。李文蔚占有全部股份的60%。抗日战争胜利后,原国民革命军某部团级军官王世泽退役回家,用退役金和私人储蓄,加之强有力靠山(该人之侄儿黄杰系国民党上将),从李文蔚手中接过三吉斋,出任董事长。选派周克昌先生(系霞凝杨桥人,该人在霞凝开设了一个批零兼营的南杂店。1938年,他邀集同乡人卢福卿、夏芝旺投股至三吉斋,抗战胜利后,3人同到三吉斋管理店务)任经理,李文蔚、卢福卿、夏芝旺任副经理,一道经营和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文蔚、卢福卿、夏芝旺相继离开三吉斋。而周克昌先生继续以私方经理的身份留在三吉斋至1956年。公私合营后,周成为三吉斋普通职员,后病故。1956年元月,李文蔚的儿子写信给其父,劝他坦白交资,李一时想不开而自杀身亡。王世泽于50年代初退出三吉斋而回家养老(当时,王世泽在水絮塘有私房公寓),镇压反革命开始时,其另一侄儿被台湾当局派回大陆从事特务工作,曾住于他家。事情败露后,王世泽以历史反革命罪和窝藏特务罪被处以极刑;而卢福卿则于1956年公私合营之时返回老家,不久病故。

三吉斋经营项目较多,计有南货、海味、酱园、作坊、炒坊和磨坊。酱园部份自行生产酱油和制作风味各异之酱菜,光用于制作的胚缸就有200多口,占地颇广。磨坊主要是为糕点作坊,制作点心加工各种原辅料。当时,三吉斋养有黄牛数头,专门用来牵动石磨生产“土灰面”,供应作坊制作糕点和轧制挂面及酱园制作酱坯以应市销,直到后来上海、汉口以及长沙面粉公司制作的机制面粉进入市场后,磨坊才被淘汰。

酱园的经济效益较好,利润高、销售广,其销售额占了整个三吉斋的2/319291930年是三吉斋的全盛时期。当时,酱园部份每日营业额就达200多元光洋。单榨菜(系由四川购进)一项,每天销量就达20坛左右,当时为了省事快捷,满足市民需求,店员干脆将坛打破供应,生意之好,可见一斑。该店老板的生意经也是相当精明的。酱园除了生产酱油和酱菜以外,还生产腐乳、雪里蕻、梅干菜、什景菜、小磨麻油以及风味独特的菌油、辣椒油、芝麻酱、紫苏梅子等罐头,除在本市销售外,还远销江浙、上海一带,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取得良好的信誉和效益。

作坊主要生产江浙一带所行销的点心,主要产品有绍饼、绍酒、结糕、大面薄脆和元宵等。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元宵,其选料精细,制作考究(俗称汤圆子)。该店每年用于制作元宵的糯米粉达5200公斤左右。该店所制元宵煮后口感糍润、细腻、个体膨大,博得广大市民的青睐,被誉为“桥上十子”之一(桥指青石桥,有十种带“子”字的名牌商品,其他九子为爵禄斋的帽子、马恒记的鞋子、裕源绸缎庄的绸子、徐长兴的鸭子、德馨斋的金钩鲜肉饼子、陈家铺子的益阳簟子、钱清汉楼的“双妹子”牌香粉,以及和善记的老板王胖子、饶道生屠坊砍肉的饶妹子)。每逢元宵节莅临之际,凡需购买元宵者,必须于3天之前交钱订货,否则即有到期向隅之虞,正月十五这天,店铺内外热闹非凡。当曙光初现之时,市民蜂涌而至,纷纷争购元宵。早餐过后,该店的元宵就被争购一空而无货应市了。

三吉斋在经营管理上首先是注重产品的质量与信誉。记得1942年的一天,三吉斋作坊的技术权威(当时称绳墨师傅)张菊秋回乡探亲去了。正好上海方而来电订购面薄脆。于是老板只好另叫他人代张菊秋完成此项业务。谁知将货寄往上海后,因质量欠佳被上海来函诘斥。老板收函后立即发电将原货全部收回并向上海客户赔礼道歉,同时要张以最快速度赶制后邮寄至沪。其次是比较注重人才的留用与培育。每年年底分红时,对外公布的分红金额是人人平等,每人50元光洋,而实际上,凡有一技之长者,暗地里额外另加50元光洋。对这些人还赋于一定的职责,让其担任一定的职务,发挥他们的才干,为提高信誉和效益作出更多的奉献,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当然,由于是私人所有,有时为了招揽生意,也采取过一些不合行规的手法以致引起同行业的指责。1931年,三吉斋借口纪念立业120周年(按年代推算,实际只有104年,由于旧时商人的迷信思想严重,认为12为地支数,含吉利之义,故夸大为120周年),悬灯结彩,吹拉弹唱,锣鼓喧天,大摆排场。这一变相打开张的手法,触犯了当时同业公会的行规,从而遭到同业公会的斥责并去函禁止,而该店仍我行我素,未予理采,以致引起同业公会会董邀集行业同仁十几人至该店说理。双方互不卖账,最后引起动武斗殴,掀起轩然大波,闹得满城风雨。双方对立约半年之久,结果不了了之。

三吉斋在占领长沙市场上是比较保守的,除伯陵路本店经营外,仅在国货陈列馆(即现在的中山路百货大楼)设立了一个副食柜。其大部份产品主要是销往上海、江浙一带,在上海、江浙一带颇有名气,真可谓是“墙里不香墙外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文蔚、王世泽、卢福卿均告老还乡,但他们的股份资金仍留在三吉斋而未取走。由陈甫林担任经理,并于柑子园口(邬云禄任经理)和文艺路(郝祥松任经理)设立了两个分店继续经营。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进入高潮,三吉斋在那种形势的逼迫与影响下,与柯哈食品店(李清明任经理)公私合营。私方经理由陈甫林担任,公方则成立了工人管理委员会负责该店一切事务。三吉斋的房屋产权也随之一分为二。前栋2层楼房被改造而归房地局所有,后栋平房仍归三吉所属。1960年,由于整个国家经济形势的影响,三吉斋作坊被撤销了,其技术力量全部归口到九如斋作坊。三吉斋的酱园则于20世纪50年代的行业归口而归属于浏城桥酱园。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和冲击,在市民中享有盛誉的三吉斋这块招牌于“文革”中以所谓破“四旧”被砸了,更名为“卫国食品店”。从此,“三吉斋”在市民的记忆中逐渐淡漠了。(本文作于1992年)


原载:《长沙老字号》湖南地图出版社2009年9月

主笔、特邀编辑:陈先枢


上一篇:九如斋店史下一篇:长沙南货业史话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9-8 10:26 , Processed in 0.09303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