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五金制品业简史 宓相琪
长沙五金制品业始于清代中期。清乾隆五年(1740年),长沙学院街有董同兴刀剪铺,经销捞刀河刀剪。清咸丰年间(1853年左右),长沙太平街有宝庆(今邵东县)人杨长贤兄弟开设杨仁泰(后改名杨隆泰)钉子铺。经营各种手工锻造铁钉、木屐钉、雨鞋钉等。当时广西太平军起义,丁忧在籍侍郎曾国藩在湖南训练“湘军”,为营造船只,需用大量铁钉,杨仁泰开张逢时,生意兴隆,获利颇丰。随后,杨氏戚族、同乡亦相继来长开设杨义茂、杨长茂、老仁和等店铺,除主营土钉外,并兼营铁锅、瓮缸等铁铸品。至民国初年,太平街、西长街一带钉子铺已增至9家,多为父子、兄弟独资经营,世代相传。 长沙经营五金商品较早的店铺,还有清光绪六年(1880年)藩城堤龙万胜铁铺,自制泥刀、烫子等泥工工具。民国元年(1912年)东长路(今蔡锷路)宋宏兴铁店,前店后坊,专营斧头、刨铁等木工工具,均系自产自销,小本经营,尚未形成行业。据民国22年(1933年)《湖南年鉴》记载:“民国初年,五金尚属洋广货业之附业。” 民国以后,湖南地方工业逐渐兴起,军械、冶炼、纺织等现代工业相继创办,急需购置机器设备、工具配件以及钢条、钢板等金属原材料,均仰赖进口,帝国主义各国洋行乃趁机竞相来长倾销,洋货输入,导致五金商品购销增加,国内安徽、浙江、江西、湖北等地客商亦相继来长开店经营,五金商业遂日益兴旺。 民国4年(1915年),美商汉口保太洋行首家来长倾销元钉等五金商品,称曰“洋钉”。民国9年(1920年)安徽人王逊安在小西门下河街开设怡生(后改名老怡记)五金号,专营进口五金工具和钢材,货源多来自上海、汉口等地,转销省内厂矿企业。民国11年(1922年),浙江人陈克卿集资白银5万两在小西门开设镇泰庆五金号。民国12年(1923年)美商上海慎昌洋行雇江苏人潘伯士为经理,在潮宗门河街开设慎昌五金行,除经营大、小五金外,并兼营电器材料,以批发为主,购销旺盛。不久,江浙商人接踵而来,先后在沿江小西门一带开有镇泰隆、乾泰、源昌、元大、兴华实业公司等五金行号,均实力雄厚,较具规模。继之又有原经营盐业的江西人陈瀛洲在药王街开设裕新公司,开业资金3万银元,后增资至6万元,除向上海、汉口等地进货外,并有部分五金工具和钢材直接由国外进口,对同行业小量批发。此外三王街、三兴街、臬后街一带还开有符振兴、金聚泰、裕厚长、方记,杨义兴等五金号。长沙人周西波等集股在药王街开设美华丽五金号,张弼臣在坡子街开设协丰五金店,均经营大小五金、玻璃、电料等。五金店铺日益增多,行业逐渐形成,遂于民国12年(1923年)正式成立长沙五金业同业公会,时有大小五金及钉铁店铺20余户,公推老怡记店主王逊安任公会理事长,乾泰五金号店主吴伯勋任常务理事,会址设在小西门老怡记五金号内。 民国12年行业形成以后,五金市场购销日盛,据民国15年(1926年)《生计志》记载:“本埠五金业专营大小机件及建筑材料、钢铁、电料等大宗贸易……去年生意均有盈余,多者盈利三四千元,少者亦在千元以上。”民国22年(1933年),五金业同业公会会员已增至48人。至民国25年(1936年)长沙五金行号(不含钉铁铺)达26户,从业人员283人,是为长沙五金行业的兴盛发展时期。 民国27年(1938年)日寇入侵,国民政府实行焦土抗战,长沙“文夕大火”,全城毁于一炬。所有五金行号,店货俱焚,损失惨重,如裕新公司除自有资金6万元全部亏损外,还欠债3万元而被迫倒闭。火后,部分大户从废墟中整理未被全毁之商品器材,疏散外迁,元大五金号迁沅陵,兴华实业公司搬重庆,慎泰隆五金号转桂林,美华丽、裕丰五金号等走衡阳。其他半数店号无力维持而停业。战前17家颇具规模的大户,3家因店主死亡而歇业,7家因资财耗尽而关闭。一些中小户利用残存物资疏散四乡,摆摊营业,以维生计。 民国34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百业待兴。特别是建筑用的大小五金和机电配件需用甚急,给五金市场又带来了复苏。战后,除原有外迁五金行号陆续返长复业外,新开店铺相继创立,其中以浙江人屠租年、屠延年兄弟所开协大祥玻璃五金号,王凯成、王凯才兄弟所开瑞昌五金店,戚鹤庭、戚跃庭兄弟所开华利五金号,江西人宋光前等合伙所开大光五金号规模较大。长沙本地人亦先后新开有源泰、华懋、公和、益泰、华源、祥泰、中元、协和、昌记、同和等五金行号10多家。民国35年(1946年)与电料业合并,成立“长沙五金电料业同业公会”,推选金城电器公司经理沈金鉴任公会理事长,伟安五金号经理刘佩文、美华丽五金号李润棠任常务理事,会址迁伯陵路(今蔡锷路)金城电器公司内,有会员51户。民国37年(1948年)同业公会改选,沈留任理事长,副理事长改由元大五金号经理汤永刚继任,会址再迁三兴街。至1949年底,全市有五金号24家,电器安装40余家,无线电修理8家,汽车材料行1家。其中大户有元大、瑞昌、美华丽、华利、复盛、金城等6家,均设在中正路(今解放路)、伯陵路(今蔡锷路)一带。 20世纪50年代初,政府大力宣传国家工商政策,鼓励和扶植私商积极经营,五金电料业迅速发展。1950年全市大小五金电料商店多达134户,其中以批发为主兼营零售者29户;纯零售105户。合计资金折合人民币43.4万元,其中资金万元以上大户7户,全行业从业人员637人,堪称长沙五金电料行业的鼎盛时期。同年,同业公会再度改选,改由汤永刚任公会理事长。 随后,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1951年首先引导私营批发企业走公私合营道路,五金批发大户分别投资公私合营湖南企业公司和长沙企业公司,后又转入公私合营长沙建湘瓷厂和长沙电机厂等工业企业。1953年长沙市工商普查登记时,五金业尚有中小五金店47户,其中中户32户,小户15户,共有资金13.1万元;从业人员158人,其中资方103人,职工55人。同年,长沙市工商业联合会将五金电料、钉铁、锅冶、缝纫、刀剪、玻璃、汽车材料、石油等各自然行业合并成立“长沙市五金器材业同业公会,”选倪有才为主任,会员共291户。1954年6月行业分类换证登记时,私营五金、钉铁业共50户,其中:五金10户,钉铁40户,共有资金18.38万元;从业人员170人,其中资方101人,职工69人。 按专业归口,该两行业由湖南省五金公司负责进行改造。但至1956年全行业实行公私合营时,部分商店因经营不善,亏损甚巨,其中9户已宣告歇业,1户转入汽车材料业,4户投资公私合营建湘瓷厂,最后实际归口长沙市五金公司仅36户,核实定股资金为33442元。从业人员90人,其中资方45人,职工45人。公私合营后,网点调整归并为9个零售店,由国营选派干部任公方经理,同时任命原私营企业中有一定经营管理经验的私方人员,分别担任公司零售贸易课的课长和各零售店业务副经理。 公私合后经多次网点调整,至1979年归并为国营长沙五金工具、长沙水暖消防器材、长沙建筑装璜五金3个专业商店。同年,根据国务院文件规定,原有私方45人中,39人被划为劳动者“三小”(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人员。(本文作于1987年) 原载:《长沙老字号》湖南地图出版社2009年9月 主笔、特邀编辑:陈先枢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1-14 05:09 , Processed in 0.10370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