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长沙化工原料业简史

2020-10-6 07:3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66| 评论: 0|来自: 名城长沙网

长沙化工原料业简史

宓相琪

 

长沙化工行业原有染料、化工两个自然行业,其中染料形成行业较早,化工开发较迟。历史上土产化工原料,属其他行业兼营。

染料业旧名颜料业,清嘉庆年间即有靛行。旧时民间染料主要是土靛、土朱、姜黄、茜草素等植物染料,有“靛出于兰”,“惟靛是赖”的说法。湖南省土靛产量丰富,产区“上出洞口,下达三湘”遍布全省10余县,当时“长宝两府,贩靛之人,络绎不绝”,形成土靛市场的盛况。另外,有用土法提炼的红丹、银朱、土红、赭石、石黄、佛青等,多归土杂行业和药材行业兼营。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海禁开放后,外商输入洋靛、铜金粉、德产银朱、西绿等染(颜)料属苏广业兼营。光绪三十年(1904年)长沙开埠后,进口染料(颜料)品种激增,苏广业中兼营染料的商号迅速发展。民国初期,有江西客帮的欧阳树德来长沙开德茂长号,经营黑靛粉及杂色染料。另外有梅景福开永安福号于福胜街。梅初以苏广杂货为业,兼营德孚、拜耳等厂德产杂色染料。由于经营染料利润丰厚,后改为专营染料。民国3年(1914年)第一次大战爆发,德商机构,奉命撤离。行前染料库存,全部降价一二成,由梅收进,后来战争吃紧,货源断绝,德货价涨几十倍,梅因此成为富商,永安福一店,增值银元20余万元,其染(颜)料支店,遍及常德、衡阳、永丰、南昌、贵阳等地。战后,世界化学工业,已有进展,化学合成染料,在中国推广使用,德货输入减少,日货乘虚而入,美、法、瑞等国亦相继将各种牌号染料输入长沙。据《长沙关进口物资表》记载;民国8年(1919年)进口洋靛382担,民国9年(1920年)激增到3700担,各色染化料商品进口值42447关平两。由于进口化工染料逐年增加,民国10年(1921年)长沙专营店号已扩展为湛广兴、德茂长、永安福、万隆祥、谦和、永和正、鑫记、协利和、彭恒升、祥丰厚十大户。民国15年(1926年)北伐战争前一段时期,因军阀混战,金融紊乱,工商业处于停顿状态。直到民国18年(1929年)政局稍安,工业复苏,省城需用化工染料的行业,逐渐增多。如当时的华丰纸厂、纺纱厂及200多户针织手工作坊、61户旧式染坊,相继恢复正常生产,所需染料迅速增加。据《长沙关大宗进口各色染化料表》记载:民国18年(1929年)进口靛青3685担,硫化青10508担。民国20年(1931年)分别增加为13549担和20523担。当时,苏广业中经营染料的商号迅速发展,形成了专营染(颜)料的行业基础。民国十九年(1930年)第一届颜料业同业公会在朝阳巷40号的附1号成立,理事长崔伯鸿,常任理事梅建雨、厚家祥、邹念春。

清末民初,尚无化工原料专店,土产化工原料如:硝、磺、强水(三酸)等,当时属“硝磺局”统销。明矾、红土、青矾、五子、松香、石蜡、牛胶等10多个产品,属土杂行业兼营,零售又分属“拆货铺”兼营。进口化工原料方面:英输入卜内门公司纯碱,属颜料店经营。大批漂粉及制革工业原料如栲胶、红矾等,均由厂户自沪汉采办。石碳酸、小苏打、硼酸、阿母尼亚(氨水)等,因能用于医药,故历史上属西药业兼营。直至民国23年(1934年)才有上海中国化学工业社在长设分发行所,继后又有上海大丰工业原料公司在长设立分公司,专营化工成品商品,并设厂于本市留芳岭,生产小批硫酸锰、氯化汞等几个产品。

化学漆又名机制油漆,输入我国最早是英国,后是日本。民国11年(1922年),英商首批运入长沙的有哈白克牌油漆,随后有铅油(厚漆)、磁漆、凡立水等品种,由颜料店、五金号兼营。

民国18年(1929年)至民国26年(1937年),国内民族化学工业蓬勃发展,全国已有上海、天津、浦口等十大城市建立13家制酸厂。出生于长沙东乡的范旭东有“中国化学工业之父”之称,1917年他在天津创办中国第一座碱厂—永利公司,1922年又建立黄海化工社,是旧中国最大的化工企业。上海、塘沽、广州建起了年生产纯碱72000吨,烧碱9460吨的碱厂。染料厂也逐年兴起。民国17年(1928年)中国上海第一家中孚染料厂成立,生产硫化青等,接着中华、华安、华元、国华等染料厂,相继成立开工。化学油漆工业,自上海开林油漆厂设厂以后,到抗日战争时,全国已有正规化学漆工厂11家。在这时期中,长沙化工、染料、化学油漆市场,变化较大,除上海大丰、中孚、华元,天津永明等厂户企业,在长设分支机构,推销产品外,长沙亦有本地产化工原料投入市场,如氧化锌、锑白粉、硝酸钾、立德粉等。染料行业,几家大户,如德茂长、和康福,永安福、诚丰和、鑫记、协利和、万源恒等,家家货物满仓,英、美、德各种杂色染料齐备。当时市场上,历年仰给舶来品,年销量达600吨以上的硫化青染料,已大部分为国产品取代。长沙化工商业处于繁荣兴旺时期,兼营化工的行业,如西药业已发展为15家,五金电料业68家,均兼营各种化工成品及化学油漆;专营染(颜)料店号也由民国10年(1921年)的10家,发展到民国27年(1938年)的19家。

民国27年(1938年)长沙“文夕大火”,化工行业商店全毁于火。火后,疏散近郊先后回长营业者有12户,如安徽客商孙哲仙于民国28年(1939年)首先进城,在太平街废墟上,开设兆丰染料号。不久皖人汪中平于民国32年(1943年)在太平街46号设道生染料号。其余小店均属战时失业职工合夥开设,小本经营,随时局进退,以维生计。抗日战争胜利后,外迁行业店户,陆续带货回长。由于战后复苏,太平街一带,开张营业的店铺如雨后春笋,直到1949年,大小染料业店铺发展到44户。

20世纪50年代初期,染料(颜料)业尚存34户,其中独资10户,合夥24户,资金总额为87.62亿元(旧人民币),从业人员263人。1951106日国家控制外汇,紧缩进口签证,进口染料相应减少,因而市场进口染料价格上升。此时,部份私商,乘机偷税漏税,掺杂使假,哄抬物价,与国营争夺市场,获取暴利。195111月起至19526月止开展“五反”(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窃取国家经济情报、反行贿)运动,长沙染料行业查出基本守法3户,半守法半违法30户,严重违法1户。“五反”以后,长沙市人民政府一方面调整公私关系,对私营化工业的货源、营业额进行合理安排;另方面,逐步实施对私营化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起,国营化工原料公司逐步代替私营化工染料批发业务,一部份原经营批发为主的店号陆续转为零售。染料业除华元迁上海,新利丰歇业,太昌合并外,尚有31户从业人员229人。19546月,长沙化工原料公司根据“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方针,批发大户第一批转去工业的有11户。计有利丰永转汉口利丰永五金厂,渝和转上海庆丰化工厂,永和正转长沙新联五金厂,道生、益新、和康、永丰祥转长沙协裕织布厂,正兴隆、同昌、万元恒、永兴转长沙湘中五金厂,剩下20户,合并组成批发代理店2个,专业经销店6个。1955年上半年,计有同福兴、益丰、诚康、长丰和、恒记、复泰等6户转入长沙建湘瓷厂。19561月,政府批准了长沙市染(颜)料业全行业公私合营,调整为3个零售网点,即,黄兴南路新大化工店、太平街协盛隆染料店,坡子街万隆祥油漆颜料店。(本文作于1987年)

 

原载:《长沙老字号》湖南地图出版社2009年9月

主笔、特邀编辑:陈先枢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2-26 23:10 , Processed in 0.09433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