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长沙县学宫故址 清代长沙县学宫故址在今学宫街,系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湖南巡抚赵申乔迁建于此。学宫规模宏大,中建大成殿、崇圣祠,左为名宦祠,右为明伦堂、乡贤祠,四周红墙围绕。乾隆三年(1738)以后,学宫多次增修、改建。今长沙师范附小系长沙县学宫旧址的一部分,1983年维修改建时,发现壁嵌“廉、节”二字石碑两方,署款“大清嘉庆二十年摩刻,宋文天祥书”,今藏长沙市博物馆。 英国领事馆故址 英国驻长沙领事馆始设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位于长沙麻园岭,宣统三年(1910)在长沙“抢米风潮”中被焚毁。次年迁建于此,为中西合璧式四合院落,坐北朝南,四周为青砖泥墙,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一栋两层楼房,砖木结构,拱式门窗。1941年,英国驻长沙领事馆撤销,馆舍改为他用,后毁于1999年。 老照壁 老照壁为明代四将军府前照壁所在地。清初照壁拆除,另建“护国佑民”坊。后成一街巷,北起今中山路中段,偏西出今黄兴北路,2003—2004年拆建为时代购物中心。民国时期,老照壁为商业繁荣之区,有老宏茂雨伞店、徐松泉茶馆、华义昌西服店、魏金兴帽店、怡和昌南贷店、留春旅社、益雅书局等。 沈家大屋故址 沈家大屋故址位于今长沙市开福寺路潘家坪。沈家大屋原系一大型四合院式民居,曾为中共湖南省委机关驻地。1927年8月16日,中共湖南省委在此召开会议,传达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并改组省委。新省委由彭公达、毛泽东、易礼容、夏明翰、谢觉哉等组成,毛泽东任前敌委员会书记。18日,毛泽东在此主持会议,讨论和制订了举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计划。 红军渡 红军渡旧称湖迹渡,又名回西渡,为长沙城东北向过浏阳河的重要渡口。1930年7月,彭德怀率红三军团从湖迹渡渡河攻进长沙,并一度占领长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遂将湖迹渡改名“红军渡”。1958年兴修京广铁路复线,切断此处U形河道,浏阳河改道,红军渡成为烈士公园内的一个湖泊。 湖南陆军讲武堂故址·校正街 湖南陆军讲武堂故址位于校正街。1916年谭延闿创办于又一村,刘少奇曾为学员。1920年冬,谭延闿任湖南省长、督军兼湘军总司令,将讲武堂迁至小吴门外校正街前陆军小学堂校舍。谭延闿离湘后,赵恒惕任湘军总司令,讲武堂续办,共招收学员4期,彭德怀、黄公略、王劲修等曾为学员。1923年9月,讲武堂停办。 北正街 北正街原名北门正街,南起中山路,北至湘春路,是古长沙从北门(湘春门)进城的第一条正街。2002年,其中段拆并入黄兴北路。1938年“文夕”大火前,北正街为北区的主要商业街,设有美西司电影院、北协盛药号和西餐馆、茶馆、杂贷店等。建于1905年的基督教礼拜堂至今犹存。北正街与通泰街、成功街交叉的十字路口,旧名“头卡子”,为北门入城第一道关口,设有木栅门,故名。民国初年,头卡子为商业繁华之区,有浙帮吴恒泰酱园、大醇酒店、廖春鸡鸭腊味店等著名店铺。 湖南精武体育会故址 湖南精武体育会故址位于今五一路南侧犁头街。湖南精武体育会为民间武术组织,成立于1929年1月,会址初设怡长街广东会馆,后迁至此。胡元倓任董事长,有会员200余人,其宗旨为“光大国术,健身强体,保家卫国”。1931年,在长沙成立武当、少林、长江、黄河、珠江、罗汉、达摩、昆仑、崆峒、峨嵋十队,分设队长、干事,征集尚武人才。1931年至1932年,参与湖南省两届国术考试,培养选拔参加1933年全国国术考试的人才。1940年,因日军侵犯长沙而停办。 长沙府学宫遗址 长沙府学宫为长沙府辖12个县州的最高学府。北宋治平元年(1064),潭州知州吴仲复改庙学为州学,是为长沙府学之始。南宋末学宫毁于战火。元代以西山先生祠旧址重建,改为天临路学。明洪武年间(1368—1398)改为长沙府学。明清两朝,学宫多次扩建。最后一次大修在同治五年(1866),由湖南巡抚李瀚章主持。大修后的长沙府学宫,正殿五进,依次为棂星门、大成殿、御碑亭、崇圣祠和尊经阁,东南角上建有魁星楼。1938年毁于“文夕”大火,仅留下“道冠古今”石牌楼。此处西文庙坪、修文街、学宫门等均由长沙府学宫而名。 碧湘宫故址 碧湘宫为五代时楚王马希范营建的行宫,故址在今下碧湘街一带。宋朝诗人陶弼《咏碧湘宫》诗有“城中烟树绿漫漫,几方楼台树影间”之句。南宋时,著名诗人黄庭坚和高僧洪觉范曾在此“勾连一月有余,不忍离去”。元代碧湘宫废,而附近居户渐多,后遂改称碧湘街。 楚怡学校(储英园)旧址 储英园旧址即今楚怡小学校址。储英园原为清末云贵总督劳崇光公馆,内辟私家园林,称储英园。园内有水井,名储英泉,始凿于清乾隆年间,常供贡院取水之用。光绪三十二年(1906),陈润霖在此创办楚怡小学堂,1924年发展为含工业学校、中学、小学及幼儿园“三校一园”体制,统称楚怡学校。何叔衡、熊瑾玎等曾执教于此。“五四”运动前,毛泽东、何叔衡等新民学会会员曾在此活动。1938年“文夕”大火时,校园被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校在原址上复建。 朱家花园故址 朱家花园故址在今德雅路国防科大干休所及省社科院一带。清咸丰年间,长沙巨商朱昌琳在此修建私家园林,名馀园,人称朱家花园。园林占地40余亩,园内宜春馆、一笠亭、延眺轩等亭台楼阁回环错列,池塘环绕,假山嶙峋,奇花斗采,风景宜人。朱昌琳(1822—1912),字雨田,清咸丰年间以经营谷米起家,后营盐茶,开设钱庄,投资近代工矿业,渐积巨资。为人乐善好施,办义学、修义渡、疏浚河道,并多次捐赈灾民,功授候补道员,赠内阁学士衔。 张仲景祠故址 张仲景祠又名张公祠,故址位于今蔡锷北路湖南省中医院内,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毁于抗日战争时期。张仲景(约150一219),东汉时人,中国古代的杰出医学家,著有《伤寒论》,被誉为“医圣”。建安七年(202)出任长沙太守。任期内值长沙瘟疫流行,乃坐堂行医,为民治病,拯救众多百姓。 湖南电灯公司原址 湖南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于清宣统元年(1909),创办人为湖南商会总理陈文玮。公司初设在皇仓坪,1922年迁至苏家巷,1935年迁南门外六铺街,并新建两栋办公楼。办公楼主楼4层,裙楼2层,西式风格。1937年机组容量达10240千瓦,跃入全国十二家一类民营电厂行列。1938年长沙大火中发电设备严重毁损,战后恢复发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建为长沙发电厂。2000年停业,电厂及办公楼遗迹于2003年扩建湘江大道时拆除。 湖南大学老图书馆故址 湖南大学老图书馆故址位于今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大楼后。湖南大学老图书馆系蔡泽奉教授设计,占地4亩,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1933年落成。1938年4月10日,日军飞机轰炸长沙,湖南大学校区设施被夷为平地,图书馆大楼被毁,仅存数根花岗岩大门柱。 清·潮宗门故址 潮宗门为古长沙西城四门之一,门外为草码头,故又称草场门。从潮宗门入城即著名的麻石老街潮宗街。是长沙米市的主要集中地,粮栈、米厂多达10多家。明清时期潮宗门内是长沙县署和临湘驿站所在地,行人往来,车水马龙,因而旅馆业特别发达。潮宗门内又是人文荟萃之区,清末军机大臣瞿鸿机(原字为“衣”字旁加“几”结构,此处以“机”字代替)居此,1920年毛泽东曾在这里创办文化书社。 协操坪旧址 协操坪原为清末新军二十五混成协四十九标、五十标驻地操坪,旧址即今省人民体育场。民国后操坪荒废。1944年日本侵略军攻占长沙时曾在此修筑临时机场。1946年,国民政府将临时机场扩建为正式机场。1948年再度扩建,跑道长1500米,机坪长200米,宽30米,为湖南最早的民用机场。1958年改建成矩形广场,占地5、1万平方米,为湖南省会人民举行大型集会的场所,名东风广场。 清·湘春门故址 湘春门为长沙古城北门,因附近有湘春塔而名,故址在今北正街与湘春路交汇地段。城外为护城河,俗称便河。河上设吊桥,直通城门,从此进城即为北正街。民国初期,此门拆除。 清·湖南贡院旧址 清代湖南贡院为湖南省举行乡试的考场,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故址在今南起中山路、北至营盘路、东至蔡锷路、西止赐闲湖的范围之内。贡院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有号舍8500间。号舍以10间为一弄,形如长巷,每间约深1、4米,宽1米,高2、2米。今尚存巡道街一侧高达3米的青砖围墙和一对石狮。石狮今迁置岳麓公园北大门。 清·湖南按察使司衙门故址 清湖南按察使司衙门故址位于今黄兴南路司门口西侧。清康熙七年(1668),湖南按察使赵冕建,为全省司法刑狱和官吏考核的主管衙门。民国时期,湖南全省警务处和省会警察局均设于此。新中国建立后,长沙市公安局和国家安全局亦曾设此。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4-12-22 13:00 , Processed in 0.09627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