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第四章 长沙近代商业的繁荣

2020-10-4 20:0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485| 评论: 0|原作者: 编纂:陈先枢|来自: 名城长沙网


 

北协盛药店

张德文

 

创业几经曲折

    长沙市北正街北协盛药店,创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系由黄伯邨、周桔香等集资32股,每股纹银500两,共计资本纹银1.6万两开办的。周桔香任经理。1905年股东有所变更,改为和记北协盛药店,股额仍为银元1.6万元,陈燮臣任经理。19191937年,余德任经理。

这一阶段是北协盛的全盛时期,获利颇丰。每股每年所得股息股红银元140余元,尚有高达220元的年份。

    1938年长沙“文夕大火”,北协盛仅疏散了一点细货,损失惨重,约计20余万银元之巨。1939年经过股东会决定增资复业,各按照原股加股一倍,计增资银元1.6万元,合并为资金3.2万元。由于北协盛历届经理经营有方,深受股东信任,是以增资之举,甚为顺利。增资后由礼问樵任经理,随即在原来店址搭盖简易房屋,恢复营业。其时盈利尚可,补发了19381939两年股息。1944年长沙沦陷,北协盛停止营业,将店铺借给湖南国药局经营。

19458月日军投降,北协盛复业,改由张德文经理,重新修建房屋。由于招牌老,信誉高,一经正式复业,仍然生意兴隆。

    长沙历来有这样两句话:“春天绿柳南方盛,秋山红叶北门多。”意思是指北门的市面没有南门的繁盛。住北门的人多喜往南门去购买东西。北协盛的创办人意识到这一点,想到要在北门立足创业,就必须把店堂建筑得富丽堂皇才能吸引顾客,遂在北门正街大兴土木,建筑四层楼房,双拱石库牌楼铺面。招牌均出自名家手笔,气势非凡,内部陈设,亦极讲究,两边悬挂黑漆泥金的对联:

 

方有千金传思邈;

言无二价学韩康。

 

    铺房柜台上青龙牌字是出自名人唐景尧手笔。客堂内挂有翁同和的字画及谭延闿写的对联:

 

大开窗户纳宇宙;

醉与花鸟为友朋。

 

    厅堂摆置了广石茶椅,陈设鱼花古玩,古色古香,悦目赏心,以招徕顾客。

 

管理贵立规章

    北协盛创业之始,首先建立了一整套规章制度,经理有职有权,店规有章可循,比如:

1.聘任经理1人,负责主持全店业务,副经理1人辅助,任期定为15年,无重大过失,不能中途辞退。经理有权任免、转正职工,做到经理完全负责。

2.股东中推选总代表1人,每年一换。股东有事找总代表商议,平日不得过问店事,妨碍经理职权。股东来店购买货物,一律照价付款,不得折扣、拖欠。

3.股息年息一分二厘,每年年终结算发给。红利分配,股东占80%,正副经理占10%,店中职工占10%,如职工中有特殊贡献者,另行议定,提取酬金。

4.店内职工,无论何人,一律不准抹牌聚睹,宿妓嫖娼,不得吸食鸦片,不得私营小货,不得与人在店外合夥,违者立即辞退。

5.股东在店任职者,不得以股东自居,一切与职工一视同仁,平等看待。

6.店中股份,皆立股折,股份可以自由转让,但须申述理由。来店办理转让更户手续,另换股折。

7.学徒无事,不能请假出外,每日规定练习写字打算盘,还组织老职工定期辅导业务知识,定期进行考核。

8.全体职工必须衣服整洁,和气接待顾客,如有得罪顾客,放走生意者,分别情况予以惩罚。

9.膏、丹、丸、散、饮、片制作,皆有一定规程,职工必须遵循,不得马虎草率,如违议处。

由于有了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因此管理有方,始终不乱。

营业重在信誉

北协盛自创建迄今,已逾百年,而能历久不衰,虽由于经营有方,管理有术,但最重要的是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讲究信誉。

1.备货齐全。举凡贵重药材,精制饮片,膏丹丸散,花露药酒,虎鹿龟胶,以及各地产的有效成品药物,备货齐全,应有尽有。

2.进货认真,药采地道。药材的购进除向本市批发店购进外,重要药材则常与同行业合夥向产地采购,如黄芪则至内蒙库伦进货,天麻、尖贝、厚朴等要进四川货,决不以乙地产品充作甲地药材,亦不以次充好。

3.认真加工切制。洗、润、抖、折、切制、烘烤,以及熬胶、成丸,严守操作规程,务求质精形美。虫伤霉变及过期失效药物,随即处理,不准上柜。

4.明码实价、诚实待人。俗云:“药铺吃的肉桂饭,穿的是厚朴衣。”虽系过甚其词,但也非无的放矢。因为肉桂等级太多,有云南桂、交趾桂、安南桂、猛逻桂、绿水贡桂、四皮桂、线边桂、广西桂等,同为肉桂,而价格极为悬殊,贵者价值银元10余元一钱,贱者每钱仅售银元5分。至于厚朴比肉桂销路要多,有蔸块、根朴、靴蔸、青桐、羊、平朴等,价格由每钱银元二、四、六、八分至一、二、三、四、八角不等。由于价格的悬殊,利润的差别也很大。北协盛按货分等,明码实价,诚实待人,从不以次充好。

5.和气生财,礼貌待人。这是北协盛的店规。这里说两件小故事:1931年有一天有个老者进店说:我叔祖做两广提督时,由“赖家园”先后送了五大皮箱化皮,听说后来都卖给了你店,不知你店是否尚存有赖氏化皮”。店员当时先没有具体作答,只说赖氏化皮我店是有的,取来请其过目。经过当场试验,老者认为是真赖氏化皮,随即买去两札。由于这一老者的宣传,赖氏化皮继续售去不少。又如1937年时,有一对夫妇进店,见青龙牌上写着“品重万金”,遂要看犀牛黄这一名贵药品,店员和蔼接待,取来一盘犀牛黄,任其选择。不意因一次就拿出这么多的现货,反而被来客误认为假犀牛黄。经过反复解释,并指看其他高贵药物,证实该店“品重万金”决非虚语。来者很高兴地购去犀牛黄。这些都是和气生财的事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协盛积极经营,年年盈余。1956年公私合营,张德文仍为经理并兼管北区各药店。笔者从到北协盛学徒至1975年退休,对北协盛的经营管理知之较详。我体会北协盛其所以能历久不衰者主要的就是讲究商誉,诚实待人,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取得顾客的信任及同业的支持,其次,是建立了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职权明确,照章办事,对于经济问题严肃对待,经理人员坦诚无私,受到股东与全店职工的信任与悦服,以故营业得以蒸蒸日上,经久不衰。

(本文作于1986年)

 

湖南商药局的经营管理

张德文  李素奇

 

湖南商药局创业于民国初年,店址在长沙市小吴门正街(今中山东路),原系王翰莼等集资,因盖保赔款,引起信用危机,乃于1923年与邻店悦中和合并,改牌名为悦记湖南商药局,计资金银元32000元,由郭厚坤任经理。

郭厚坤精明干练,刻苦好学,有丰富的业务知识,敢于创新,开拓进取,对事业颇有抱负。他接任经理之后,首先修饰店堂铺面,创造一个经营的文明环境。请名书法家许崇熙书写了悦记商药局作为招牌。1928年,小吴门拆让中山马路,于是将商药局扩建为石库门面,由巧匠绘砌了“韩康卖药图”浮雕,以为商标。请谭延书写了正中招牌,两旁座牌仍用许崇熙所写的招牌。名人手笔,店堂生辉。大门两边还特制了长约5尺的铜质招牌。厅堂内安置假山水池,饲养金鱼,培植花草,悬挂名人字画,陈设雅致,使顾客踏入店堂即有清新之感。购进药材地道,备货齐全,炒、研、烘、炙,炮制认真,以故商誉日著,生意兴隆。与此同时,扩大销售网点,在中山西路开设了湖南商药局第一支店,在东长街口开设了悦记参茸号,在前国货陈列馆内设立了参茸补品部,并在该馆楼上陈列了百余种国产药材,营业旺盛。成为湖南全省国药业饮片门市部之翘楚。

 

注重商业信誉  推选地道药材

即使同一药材,由于产地不同,其药质、药性剧有所差异,必须鉴定,方可药选地道。湖南商药局请具有丰富经验、鉴别药物专长的检验人员把紧进货关,采用眼看、鼻闻、手瓣、口嚼等办法,拣选地道药材。凡不合规定的,坚决拒收,以保证药品质量。

药物加工根据药物的不同性能,进行抖、折、洗、润、炒、研、炙、烘烤,注意其有效成份,制成膏、丹、丸、散。商药局认为药物关系人民健康,炮制必须认真,并派富有经验和专长的可靠人员专负其责,凡加工片货,剩下的色差、次、碎等叫二片货,随时便宜处理,或配作猪牛药。如有一次搓制丸药,经郭厚坤检验发现其中混有二片货,当即将丸药销毁,作熏药处理,其对商誉之珍惜由此可见一斑。门市凡药草注明了要炙炒加工的,精工细作,如法炮制,决不草率从事,因此赢得了顾客的信任,业务蒸蒸日上。

师承名医处方,炮制遵古宜今。“遵古炮制”是中药加工的传统方法,而郭厚坤认为道守古方,加工药材,固所应该,但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应在“遵古”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有所发展,才能够适应社会和患病者的需要,乃独创“遵古宜今”之议,除向“致中和”学做乌鸡白凤丸、故宫补肾丸、皇后调经丸,向“宏济堂”学习配制三鞭健肾丸外,并请名医郑守谦、曾觉叟、吴汉仙、彭韵伯等处方,并监制成中药成药,如经过反复试验,制成腽肭脐(海狗鞭)补肾丸、人参补脑汁、纯净当归精等,还引进杭州“庆余堂”、上海“雷上允堂”、北京“同仁堂”等著名药店所保有的皇宫秘方,经名医审定并加损益,制成各种成药,各药对其主治病症,皆有一定疗效,一经问世,不胫而走,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寓经济效益于社会效益为别人所不为。有些药物平时需要量极少,而且制作周期长,无利可图,但在医治某种病症时又属必需。对于这类药物,别的药店不愿意制作或经营,而郭厚坤则从社会需要出发,独家经营,是故湖南商药局中草药材、丸散胶丹、花露药酒,应有尽有,从不缺味。其中虽有些药物一时无利可图,但遇疑难之症常常能满足病者的急需。由于该店备药齐全,医生处方往往指名到湖南商药局拣药,于是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期间,江浙难民涌到长沙,许多中老医师亦随之而来,时常开出一些稀少中药处方,则非商药局莫属。

学习同行经验  取长补短  推陈出新

郭厚坤经营药店有一种开拓进取精神,不满足于现状。认为走出去,向外地同业学习,取长补短,为我所用,才能推陈出新,求得发展。1934年,他邀约“宏济堂”经理王棣生,中华国药局经理袁渭斋等走出长沙,向当时驰名全国的药店如杭州的“庆余堂”,北京的“同仁堂”、“达仁堂”,武汉的“叶开泰”等店铺学习,学习他们的经营之道、管理之方、广告之术及药材加工的处方和工艺。并从上海购进四心莲等十几种新品种成药供应门市。参观学习回长后,即将所得,逐步付诸实践。

首先在宣传广告方面推陈出新,做到多种多样。湖南商药局招徕顾客靠的是药材地道,货真价实。但辅以实事求是的宣传广告,亦为扩大营业、发展业务的必要手段。郭厚坤在上海参观时,定做回霓虹灯招牌,其时长沙有霓虹灯招牌者为数甚少,入夜红光闪闪,引人注目。还订制有湖南商药局牌名的彩印铁皮日历牌,赠送顾客并赠给茶楼、旅社悬挂,使湖南商药局名传遐迩。

其次,在包装上大做文章,膏、丹、丸、散等成药原来多以纸盒包装,不易保存和携带,且欠美观。郭厚坤学习上海改用彩印铁筒或在醴陵瓷厂特制瓷罐包装中药,并随药附送仿单。由于包装的改进,销路倍增。

第三,郭厚坤请社会知名人士和新闻界临场监制,以示货真价实,而广宣传。湖南商药局每年冬令为研制龟鹿驴胶、全鹿丸等补药和炮制虎骨酒,须宰鹿杀虎,事先在报纸上大肆宣传,并笼装虎鹿供人观赏,临宰杀时,郭请社会知名人士如武术界杜心五、工商界左学谦、医界郑守谦等和新闻界名记者亲临监制。

又如1946年湖南商药局出售鲜蛤蚧,为长沙中药业之创举,其食法鲜为人知。该店又邀请社会上有影响的人物和新闻记者来店,目击烹调,亲口品尝,请客饱餐一顿。当时《小春秋报》以此作为一项新闻报道,为之吹嘘,不数日将其所购之600对蛤蚧销售一空,获利倍增。同时全鹿丸、龟鹿驴胶、虎骨药酒等冬令补剂,因之而走销亦旺。

第四,免费服务,扩大影响。在旧中国吸食鸦片烟者多,往往有因生活所迫,有的因经商破产或其他种种原因逼上绝路,以吞食鸦片自杀。湖南商药局为急人之所急,派店员李智长向医院学会了解鸦片烟毒技术。遇有鸦片中毒者,不论白天黑夜,随喊随到,紧急抢救,不取分文。得救者颇不乏人,深得群众好评。商药局于暑天赠送凉茶暑药,夏秋之交,赠送时疫药末。此外,还在店堂设置候药室,在室内备有坐椅、茶水及书报刊物、象棋等,供候药顾客消遣。鹿茸是贵重药品,为取信和方便顾客,免费为顾客当面酥制,水酥、火酥听客所需,深为顾客称许。凡此种种,为推销商品,扩大业务,起到了积极作用。

 

根据经营特点  制定店规  以规治店

湖南商药局根据其当时经营特点,制定店规,以规治店,不因人而异。

1.对职工明确规定工作范围,但又须分别主次,密切协作,照规办事,经理只按章考核。特别强调“四不准”:不准赌博,不准盗窃,不准打架扯皮,不准与顾客发生争吵。违者轻则批评,重则辞退。规定职工必须衣着整洁,礼貌待人。湖南商药局对职工发有店服,店服之上编有号码;对于切药制剂者,除发衣帽外,并有防护措施,这在当时,可以说是别开生面。

2.职工福利待遇,较优于一般同业。店员工资以银元计,最少每月15元(抗战期间最低为6元);最高每月60元,年终加发工资1个月。每年假期规定为48天,凡未休假或休假不足48天者,一律按天补发工资。职工利用业余时间(晚上关店之后)为店加班做丸药,原只供应面食,后为进一步调动职工积极性,改为农历中秋节后发计件工资,劳资两利。

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机窜扰,长沙空袭频繁,市民多往郊外躲避警报,早出晚归。郭厚坤为适应这一特殊情况,将营业活动改在晚间进行,白天关门。职工外出躲避警报,工资照付。晚上营业,再按月工资补助50%。这样,既方便了群众,又使业务不受空袭影响,职工更安心工作,生意兴旺,一如平时。

3.关心职工生活。职工生活确有困难的,可以预支一个月的工资,能还则还,如确无力偿还,则由经理一笔圈销。家住市区的职工家属,多安排在店做些加工杂活,如破麦冬、天冬,捶瓜篓子、使君子,做装药布袋、香牌绦子、刮龟板等,按件给酬,以弥补职工家用之不足。

4.职工疾病医疗,均有一定规定。职工患病如服用一般药物,由店方供给,贵重药物,则按进价收费。病假工资,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处理:如有的扣发,有的酌发,有的照发。对死者家属发给安家费,如苏海珊因脑溢血骤然去世,乃发给其遗属安家费用。湖南商药局对职工管理虽严,但福利待遇从优,故劳资关系颇为融洽,职工乐于为企业效力。

 

重视人的作用  用人唯能

郭厚坤认为企业的兴衰起关键性作用的是人,故其对人的培养和合理任用,摆在治店的重要位置上。他对学徒和店员的业务学习给予时间,要求能懂得各种药材的基本性能和熟悉“汤头”歌诀,在柜台上能问病卖药。郭厚坤亲自测验考核,学有专长的业务能手不惜重酬聘请,委以专责。如章鼎臣、傅连舫、萧介恩、朱克明等,均为当时中药业中业务和技术过得硬的能手,他们分工负责刀、扎、柜及会计、出纳、检验工作,郭倚之为左右手,称之为湖南商药局的四根台柱。郭厚坤本着“先生(店员)要老,学徒要小”的原则,对职工不轻易辞退或调动工作(除非是严重违犯店规才辞退),是以在店50多人中均是老人,各有业务专长,对企业尽心尽力。

1938年长沙“文夕大火”,湖南商药局亦罹此劫,损失达30余万银元。火后,收束了各分支商店,集中资金,继续经营。到1944年,长沙沦陷,再遭损失。光复后,谋求股东增资以图恢复,未果。郭厚坤利用其在药业中的信誉,向社会吸收存款及取得银行贷款,得以迅速复业,不两三年又复旧观,生意日见起色。但后因股东意见纷歧,郭愤而将自己经手债务了清后,转入济南药室。从此商药局资金枯竭,周转不灵,由店员马立德等减薪撑持。50年代后情况好转,1956年公私合营,湖南商药局走上康庄大道,得到发展。

(本文作于1986年)

 

长沙南货业史话

李泉林

 

    长沙南货业是长沙市工商业中的一个较大行业,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南货业历史悠久。据1920年《生计志》记载:“长沙南货业虽经营守旧,发展不大,但已有一百四十九家。”后来由于社会变革的影响,加上江、浙等外地商人来长开店,带动了本地人起来竞争,南货业逐步发展为行、号、铺、店。到1938年,全行业共有389家,是这个行业最兴旺发达时期。

 

南货业的沿革

南货业原分南货斋馆、南货行号、土果杂货、糕饼作坊。其中开设在大西门河街一带的牙行有惠然、恒泰、咸利贞、公和、镇昌5家,它们设立门面,代客买卖,一般不需多的资本,但非请得“牙帖”不可,待官厅批准方可经营,并有为官厅代征收税的义务。开设在西长街、太平街、大西门一带的批发号有王茂兴、湘天益、元和成、恒顺森、正孚信、怡生得、益成、怡和协、协记等10余家。它们主要是自运、自销、自派采购员深入申、粤、汉等地等地,或委托别人代庄,专营批发,个别兼营门市。

分布在全市各方的零售商共136家:东有怡隆祥、宏泰兴、三吉斋、协中孚、王茂祥等24家:西有九如斋、绍丰斋、湘天益、广福昌、福裕祥、惠来兴等39家,南有朱稻香村、百福斋、正怡协、德裕祥、茂兴仁、东村阳、同太和等50家;北有杏花村、德胜祥、元吉贞等23家。

南货业在清咸丰、同治年间,就有行会组织,叫“万育群生会”,会址设东茅巷,并有房产数处,内部组织设总管4人,一人坐家总管。后因行业会员过多,改分为东、南、西、北四总管,每总管下设值年6人,共24人。会内办有育群小学一所,聘教员1人,常年经费均出自房租收入,不足之数则由牌费捐弥补。捐分4元、5元、103等,按营业大小分摊。每年亦有祀神赛会活动。

1875年初,由当时5家土果行另创“五福咸临”分会,抽厘头费及土果牌费,每家20元,会址设恒泰行内,其目的是限制别人不得再开行。接着南货业帮夥(店员)又创立“增福延会”,会址设福源巷,凡入会帮夥,每人必缴会费35元,随后各店店主亦加入不少。于是增设店东牌费捐,每家4元,设总管两人,店东、帮夥各举1人驻会。凡属行业有争执之事,则开评议会,公议处理。另设值年16人。奉财神为祖师。接着南货业中的浙江帮、江西帮、湖南帮以门市铺子为主,又组织一“集庆会”,附设于火宫殿,专为同业议价,公举总管1人,值年8人,常年经费由有熬房者捐光洋4元,无熬房者2元,每年举办财神会1次。

1890年,江西行号、湖南行号又创立“西南财神会”,会址设庐陵会馆,以江西帮为主,专为同业议比期。凡同业欠货款到期不清者,与会各行号不许卖货给欠款户,违者罚款50元。熬房工人另创一“资源公会”,后改为“雷祖永庆会”,设总管一人,值年四人,每年办财神会一次,其经费由同会人捐助,凡入会帮夥,每人缴会金40元,并规定子午年带学徒,每家限1人,外要交“师傅钱”20元,以上各会都由“万育群生”会所派生,故南货业“万育群生会”为总集中地点。后来南货业从组合上有本帮、西帮之别,经营方式上有行、号、铺、店4种类型,分为南货业、土果业、糕饼业、油炸杂货业、茶麻玉兰片等业。民国以后始创立南货土果业商业公会,接受市商会领导。一度又分为南货业、土果业两个同业公会。同业公会负责人,先后有李吟樵、萧莱生、彭桂生、周春煊、王世传、王维翰等人,其中以萧莱生任职最久。

 

南货业之发展

长沙市南货业源远流长。18世纪以来,就有可资查证的店铺出现,最早为土果行与零售店,生意很小,只经营一些土果和土产,后来逐渐由贩运土果土产而扩展到南货海味。随着城镇市场的扩大,才形成目前这一庞大的行业,经营品种,不断增加。由于经营方式和销售对象不同,又分为行、号、铺、店4种类型。

行:又称牙行,系我国旧时城乡市场中为买卖双方说合交易、以抽取佣金为营业收入的商行。明、清两代,都规定开设牙行须经官府批准,领取凭证,名曰“牙帖”,方许营业。“牙帖”原由地方政府发给,清代改由户部颁发(地方由县署颁发),大致分上、中、下3等,按时换领,帖费在乾隆年间最高达纹银3两,但因官商勾结,从中渔利,弊端很多。辛亥革命后,各省发帖办法更加混乱,帖费也提高很多。

“行”是南货业一种经营方式,而南货业又是由“行”演变扩展而成。由于经营品种不同,其中又分为土果行、杂货行、玉兰片行3个类型。土果行主要分布在大、小西门河街一带,邻近水运码头,便于起卸货物和方便水陆客商。土果行开业最早,共有5家,资格最老的要数保太和(成利贞前身)、惠然(中和前身),均开创于1875年,略晚几年开业的有公和、镇昌、恒泰3家。土果行经营本地及外地的土果土产,如梨、桃、板栗、西瓜、生姜、荸荠、蒜子等。掌握业务大权的称“经纪”,卖方是各地运销土果土产的客商,买方则是全市水果摊贩。双方对经纪都十分信赖,买方只认经纪不认招牌。有名的经纪客路熟、信誉高,口头一句话即可定盘成交,因而经纪的工资特别高,甚至年工资高达银元3000元,并需隔年预聘。如果货源发生冲突,在经纪个人策动下,一举可聚集以扁担为武器的人数达数千人,气势汹汹,常能使对方慑伏就范。

杂货行是由土果行演变发展而产生的。原来土果行被垄断把持,不容外人加入。1933年,在外来业务的干扰下,“五福咸临”已失去了对土果经营的操纵控制能力,杂货行便陆续兴起,先后有同康、恒大、宜咸等10余家。其经营范围:牙帖上载明木耳、笋、糖、梨、面粉、莲子,但实际经营不止以上品种。凡川、粤、闽、赣、苏、浙的土特产均在经营之列。只要客商运来,在“任客投行”的规定下,即可代为推销,抽取佣金,间或也自行承购,以待行情回升居奇,从中获取厚利。资金雄厚的,也自行派人深入产区采购,兼有“行”与“号”的性质,如同康、恒大、同和、福记等。

玉兰片行经营范围为茶(毛茶)、麻(芋麻),纸(土纸)、玉兰片。玉兰片为湖南特产,以鲜笋就地加工而成,运销华北诸省及国外,我国北方视为一种名贵“山珍”。故以此命名。玉兰片行有3家:即福生祥、源昌祥、春和祥。福生祥创立于1900年,源昌祥开业于1922年,春和祥略晚。经营玉兰片与土果、杂货有极大的区别。制作玉兰片为业的都是新化洋溪镇一带的人,互相援引,逐渐成为该地少数人的一种专业。他们本身并无资金,全靠向玉兰片行借贷款项,在湘、桂两省交界深山密林中,设棚厂就地加工。每年秋末冬初进入山区,雇工挖笋制作。成品随气侯变化而异,有冬片、桃片、春片、笋衣等品种,制成后于次年三四月间运来长沙,投行出售。产品必需落贷款行成交,成交方式有对客买卖和行家承购两种。价格由经纪从中磋商,成交后由行方结算货款,扣除贷款及利息、伙食、税捐,余为笋客所得。笋客落行,行方负责宿食,每餐必备酒莱招待。玉兰片行利益虽大,然所承担的风险也重。抗日战争时,成立茶麻玉片业同业公会,由孔桧筠负责。

号:号的性质本是专营批发,但也有批零兼顾的,对象是四乡集镇的商贩,这又与店址的地域有关。如河街一带的商号,专以本、外埠的批发为对象,不设零售,营业方式为上午成交,下午分途选货。太平街、西长街一带,则附有门市小批发。长沙南货批发号,先后约有20家,其中兴替不一,发展最快时是在光复以后,大小多达30家,分布在大、小西门河街及西长街、太平街一带。又分西、南两帮,西帮为江西吉安人开设,南帮又称本帮,为湖南人经营。

铺:又称拆货铺。拆货铺的出现,大约在19271928年之间。最初是在土果行批进一些土果、土产、设摊拆零转卖给城乡小本经营者,故名“拆货”。地域多分布在小西门、太平街、大西门至碧湾街一带。经营项目有麻、五棓子、草帽、葵扇、冰碱、松香、牛胶、洋腊、干辣椒、蒜球、老姜、明矾、青矾、硫磺、土红、小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2-5 03:17 , Processed in 0.15128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