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第三章 坡子街地区老字号

2020-10-4 19:1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818|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来自: 名城长沙网



第二节  酱食业老字号

长沙酱菜加工,历史悠久。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内器物清单中有“盐酱四资”,出土豆豉姜,虽历时2000多年,而质色可辨。据目前所知,本地酱菜商业经营始于清初。省城首家蔡玉和酱园(后名玉和),创于清顺治年间,至今360多年,小西门蔡玉和旧址有“蔡玉和酱园光绪贰年立”碑文。长沙制酱工艺来自苏州。初有苏州席贩携带酱菜旅途自食,湘人品尝盛赞其味,因而有席贩制酱试销,深受欢迎,销场日广。遂有苏州人来湘,以制酱为业,开酱园数家,并设立同乡会组织,称为苏帮。以后长沙酱园几度发展,先后出现苏(苏州人)、本(湖南人)、南(南京人)、浙(浙江人)四帮。

玉和酱园
“玉和”是长沙最古老的酱园,建于清顺治六年(1649年),是苏帮酱园的首户,店址在小西门正街(今坡子街)。原玉和旧址有“蔡玉和酱园光绪贰年立”的石碑。原址曾建为玉醋博物馆,这块石碑曾静静立在博物馆里。在天心区原西起永湘新街,东止松怕里有一小巷,名“玉和园”,系玉和酱园作坊所在地,今不存。厂房已迁至长沙县樃梨镇。
玉和酱园以“玉醋”驰名省内外,后虽几易其主,牌名一直流传至今。1945年以前,由叶培生、徐铭笙、叶雨成、雷祖会(公产股)4股接顶,员工35人,改牌老玉和。至1945年,叶培生拆股,改牌玉和,杨步云任经理。该园有独占市场的优质玉醋,又地处江滨,批发外销业务多,底子殷实,内销外销多按比期一年或半年结账,优待顾主,以广招徕。玉醋以优质糯米为主料,以紫苏、花椒、茴香、食盐为辅料,以节米炒焦为着色剂。从原料到成品的各道工序,严守操作规程,精工细作,消毒封口,贮存一二年后出厂销售。气香醇,酸中带鲜,回味甚浓,除供调味佐料,尚具有多种药用价值,为湖南地区特产,至今深受消费者欢迎,名传三湘。滨湖一带饮食店,以压印玉字之封坛口泥它陈列,以吸引顾客。
“玉和”设有酱、醋、苏酒等5个作坊,前店后坊,业务发达时,年盈利上万。其批发外销业务亦甚广,由于底子殷实,客户可先提货后付款,一年或半年结算一次。如此优待,吸引了新客户,稳住了老客户,生意越做越大,闯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经营之道,历久不衰,曾与山西醋、镇江醋共同跻身中国三大名醋之列。
玉和醋自诞生之日起,就有许多故事,而这恰好是玉和醋的文化所在。据记载,玉和醋因工艺独特,品质上乘,生意兴隆,而受到地方帮派的非议排挤甚至挑斗。但“玉和”恪守和气生财的原则,从不与人争斗,最终凭实力和技术站稳脚跟。同时,玉和在苏派与湘派醋系、苏人与湘人的融合方面展示出了超凡的智慧。在醋系融合上,“玉和”把湘苏两派的优势进行互补,各取所长,有机融合,形成了独创一家的“玉醋”;在苏人与湘人的融合中,“玉和”更是把“相融共生,和为金玉”发挥到了极致。
“玉和”品牌是几百年坚守“坦坦荡荡做人、明明白白做醋”的职业操守,将“做醋如做人,醋品如人品”的祖训变为“玉和”醋业的文化核心。其“静面发酵法”已成为全国一绝,仅为“玉和”所有,“玉和”已成为湖南乃至全国的知名品牌和高质量放心产品的标志性品牌,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2002年,企业通过改制,定名为长沙玉和酿造有限公司。2006年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企业,同年“玉和”被评为湖南省著名商标。2010年,玉醋传统酿造工艺被认定为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今公司拥有一流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年产食醋上千吨。女楹联家曹琴撰联赞曰:
玉露调名醋;
和风暖客怀。

德茂隆酱园
德茂隆酱园建立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园址设在南门口繁华地段。初由晚清富商魏鹤林创办,始名“魏德茂”。魏鹤林系长沙东乡大贤镇人,有祖遗田产4000余石,开设“德裕盐号”和“德裕茶庄”,生意之余著《盐法小志》6卷、《茶法小志》4卷,开长沙商人著书之先河。魏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曾捐银1000两办慈善公所。
魏死后,由左晓六招股合资顶买,遂改牌为德茂隆。后因股东意见分歧,一度卖与张子林一家经营。德茂隆得到在贺耀组部下任军需处长的宗族张炳生的资助,实力雄厚,曾先后开设48个支店。1921年张子林病死,由其妻瞿鸿惠及子张兰分别掌管。其子不务正业,将本人分得的资产股份卖给张炳生、谢菊生等人。由是德茂隆的全部股份由张炳生占40%,张祖云、张谦吉、瞿鸿惠、谢菊生占60%。总资本6000银元,为长沙最大的酱园。后几经改组,谢菊生但任经理,由其全权管理。主营酱园,兼营酒、香干、麻油、豆豉、酱菜等6个作坊。1938年长沙“文夕大火”,该店化为焦土,谢菊生邀集股东7户,资金44000银元,搭盖临时棚屋,恢复营业。1944年长沙沦陷,又告停顿。1945年抗战胜利,谢重整旗鼓,修建房屋,扩大业务范围,经营香干作、酒作、酱作、芝麻作、苏作、豆豉作、米厂等7种业务,全店职工人数(包括门市部店员及作坊临时工)共约100人。
德茂隆采取前店后厂,兼营批发零售的方式进行营业,它生产的香干所以能成为名牌,主要是注重质量。该店制作的香干,不仅厚薄均匀,大小合度,颜色火候始终如一,而且色、香、味俱佳,人人称赞。香干上印有圆形“德”字为标记,以示与别店所产有所区别。为了保证香干质量,他们还坚持几个“严格要求”:1. 严格选择黄豆的品种和质量,不掺杂豆,不用劣种。2. 严格掌握各道工序,注重操作。3. 严格配料标准。4. 严格质量的验收标准。谢菊生经常出入作坊检查,偶尔发现不合格的次品,坚决不让上柜出售,因此有时工人偷偷将次品塞入地灶洞烧掉,唯恐承担影响信誉的责任。总之,德茂隆的香干制作,从选料、浸泡、淘洗、磨豆、摆浆、煮浆、凝固、成片、造色、瓮色直到配卤等各道工序,层层把关。
由于始终抓住质量第一这个关,德茂隆的香干,城乡闻名,历久不衰。1945年以后,德茂隆以特产优质“德”字香干为竞争手段,挤垮本街的德馨长酱园。“恒泰南”、“协昌裕”曾试图与其抗衡,均难以匹敌。从此,“德茂隆”独占鳌头,信誉日增,年盈利万余。
1949年5月,改为德记员工合作社。1950年,复名“德茂隆”。1954年,酒类实行专卖,德茂隆酒作停业,经营酱油、酱菜与香干。l956年公私合营,成立德茂隆总店,到1955年,总店下属22个作坊和门店。1964年德茂隆拆除新建,建筑面积扩大了4倍。“文化大革命”中的1967年,德茂隆改为人民酱园,“德”字香干去掉了“德”字。
“文革”后恢复“德茂隆”牌名,一直营业到20世80年代中后期。后因酱业衰败,店面先后转让给南门口百货大楼和五一文化用品商场。长沙调料食品公司曾拟恢复“德茂隆”,但终因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未能如愿。进入21世纪后,消费领域掀起一股怀旧风,有人眷恋起早已消失的“德字”香干,于是“德茂隆”的传人,重新拾起这块招牌,在沙河街恢复门店,重建作坊,定名为长沙市德茂隆食品工贸有限公司,德茂隆香干又出现在长沙各大菜市场和超市。遗憾的是,此时“德”字商标已被他人抢注,德茂隆香干不能压上“德”字了,只好重新注册“德茂隆”商标,但长沙市民仍习惯称德茂隆香干为“德字香干”。
可喜的是,2010年“德茂隆”还是被国家商务部重新认定为中华老字号。女楹联家曹琴撰联赞曰:
德字香干,老店百年常茂盛;
隆情酱菜,名牌众品早流传。

戴同兴与老同兴
南京帮酱园有“戴同兴”、“王万裕”、“新戴同兴”等家,而以“戴同兴”规模最大。“戴同兴”位于南门外碧湘街。创立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经理戴长庚,资金1.2万两,经营酒、酱、香干,前店后坊。以佳酿美酒而驰名。清黄本骥《湖南风物志》对其有“以碧湘门外湘江水造酒,不减吴中佳酿”之评价。可見那时湘江水没有污染,诚如南朝宋庾仲雍《湘中记》云:“湘水至清,虽深五六丈,见底了了,石子如樗蒲矢,五色鲜明,白沙如霜雪,赤如朝霞。”民国时“戴同兴”迁至小东街(今中山西路),民国四年(1915年)又在岳阳开设分号。1938年长沙大火后歇业。
抗日战争胜利后,“戴同兴”族人又来长沙设老同兴酱园。老同兴酱园位于南门外社坛街,系上海老同兴总店设于长沙的分店,主营酱油,兼营绍酒、酱食。该店引进上海制酱工艺,所产金鸡牌酱油自然色素深,风味鲜甜,独树一格。它不像湘潭酱油那样咸,以一种全新口味打开了长沙酱油市场,批发量与北门吴恒泰酱园平分秋色,成为长沙酒酱业的后起之秀。“戴同兴”与“老同兴”今日均不存,但人们仍忘不了那“不减吴中佳酿”的美酒。

恒康酱园
恒康酱园是一家百年老店,原名“廖万兴”,始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创始人姓廖,但系多家参股商铺,参股者中有著名的雷同茂瓦货店。恒康酱园地处南正街(今黄兴南路)道门口繁华闹市,以酒酱质优而驰名,商品琳琅满目,陈列整齐美观。该店前店后坊,招牌产品为料酒与兰花干子。酿造料酒时加入丁香、八角、肉桂、花椒等佐料,用恒康料酒来烹调菜肴能产生一股美妙的香味,让人回味无穷。
生产兰花干子先用豆腐干压制成长条片,软硬适度,再由技师用精细的兰花刀法切成梳条状而又相互连接,提起轻拉,富有弹性而不断裂。再入卤锅煮。卤药的配方是保密的,它可将其独特的香甜味渗入干子的内部,又很自然地将其染色,出锅后再淋上麻油,即食、下锅均为美味小吃。
20世纪50年代以后,恒康酱园仍然兴旺。黄兴南路过往人群密集,恒康酱园成为长沙有历史习惯的烹调主、佐料购买集中场所。恒康酱园利用地域优势,掌握市场信息,广集适销对路的货源,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廉”。除自产商品外,还调进了本市及全国各地名特产品,有各种酱菜、酱类、调味品、豆制品、名酒等。尤其是烹饪调料品种繁多,包装新颖,小巧玲珑,携带方便,批零兼营,来人来函来电购买,开展多项便民项目,深受顾客欢迎。
恒康酱园一直经营到20世纪90年代,今不存。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1-22 05:27 , Processed in 0.09450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