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帖子

第四章 坡子街地区老公馆

2020-10-4 19:0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799|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来自: 名城长沙网



第七节  吊马庄刘建勋“予园”

天心区吊马庄天心区1“予园”是长沙市保存最好的民国公馆之一,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公馆围在青砖围墙内,大门由双重门框组成,外门框突出,砖砌拱顶;内门框用花岗石建造,三围凿有线条,门额上书“予园”二字。公馆为红砖平房,小青瓦,坡屋顶,中为厅堂,四角为伸出的厢房,呈对称形式。木地板,设有防潮层。前院内种植藤树,环境十分幽雅。

原屋主为长沙著名医师刘建勋,今为其后人所居住。今建筑系上世纪40年代,刘建勋在其父刘贲予公馆原址上重建。为纪念已故去的父亲刘贲予,而命名为“予园”。其门联云:

 

流水带花穿巷陌;

归云拥树落山村。

 

刘氏父子系醴陵人。刘建勋与护法元勋刘建藩(涛)、抗日名将刘建绪均为堂兄弟的关系。刘贲予、刘建勋都毕业于日本长崎医科大学,又曾先后担任过湖南陆军医院院长,都为筹建和建设湖南公医院(今长沙市一医院前身)作过贡献,并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和社会影响成为两代名医。

刘贲予(辅察)(18801930)为清末秀才,1904年毕业于湖南将弁学堂。同年8月,与程、赵恒惕等被保送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后因体弱而改学医,考入长崎医科大学。在日本留学期间,追随孙中山,参加同盟会。1911年毕业回国,适逢辛亥革命爆发,创建红十字队,任湖南举义军军医处长和陆军医院院长。二次革命讨袁失败后,再赴日本,重入长崎医科大学习医。一年后回国,隐蔽身份,在长沙开设诊所,以医济世。1915年袁世凯复辟称帝,刘贲予响应孙中山第二次《讨袁宣言》,与湘军领袖密谋举义,并赴四川游说川军将领讨袁,又由川入粤,联络同志策应,直至护国战争结束。1917年护法军攻下长沙,刘贲予任卫戍医院院长。1920年任湖南陆军医院院长,发起留日和留德医学生组织湖南医药学会,并与长沙市工会、商会、教育会、湖南慈善总公会、准盐公会一起筹建了湖南公医院。这是湖南省第一所由国人创办的西医院。

刘建勋(卧云)(19001995),1919年赴日本留学,1921年考入东京医科大学。1925年毕业后,报考并被录取为庚子赔款资助的研究生,分配至长崎医科大学,在角尾教授领导下的第一内科从事临床和研究工作。1929年回国后,任湖南公医院内科主任。1930年任湖南陆军医院院长。为支援抗日救护,从1931年起,开办了5期高级看护训练班和五期军医研究班,为抗日战争输送了大批医护人才。1937年淞沪抗战爆发,又设立了各拥有1000床位的益阳后方医院和常德后方医院,共收治伤员3500多人,任湖南陆军医院和益阳后方医院、常德后方医院三院院长,同时兼任湖南公医院院长。1939年湖南陆军医院南迁至广西桂林大圩镇。1940年随湖南公医院迁至湖南茶陵。其间,设在茶陵的湖南第二保育院有70多个孩子染上了麻疹,重病者被送往公医院,刘建勋组织医护人员全力救治,孩子无一死亡。随着医疗业务不断发展,湖南公医院工作人员增至近百人,成为抗战后方我省东南地区一所较为完善的综合医院。1946年刘在长沙开设“卧云医院”,并任长沙市开业医师公会会长。19499月,毅然将卧云医院的全部药品和器械捐赠给长沙市立医院(今长沙市一医院),并参加该院工作。后历任长沙市一、三医院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湖南内科分会副理事长,多届当选长沙市人民代表,为民革中央团结委员、民革湖南省委顾问。

2005年,予园公馆定为小古道巷历史街巷重点保护建筑,2010年公布为天心区不可移动文物。

 

第八节  学宫门正街、福胜街梅景福公馆

天心区学宫门正街21号,人称梅公馆,是一栋清水墙百年老屋,但建筑手法融入了许多西式手法。青砖,蓝瓦,两层楼房,屋顶一侧有砌着透风栏杆的凉台。从砖砌门框的大门进入是一个小型的厅堂,被3间大房间围住,一角为木制的盘旋楼梯。楼梯上方几十块透明玻璃瓦使楼梯和厅堂光线明亮。楼梯间的墙面上开着几个圆形的通风窗。老屋顶边内檐,水泥制作的水槽一直延伸到二层的凉台上。屋瓦下面是整齐的木天花板,严实无缝,既挡灰尘,又避风雨。

另一处“梅公馆”位于天心区福胜街11号,其前身为苏州会馆。20世纪40年代,梅氏买下这片地基,改建为颜料号,兼作公馆。建筑面积92311平方米。砖木混合结构,青砖清水外墙,开窗比例考究,内屋多为木结构。虽隔建为众多房间,但原会馆神殿、祠堂、厢房等的布局依稀可见。私房改造后成为航运职工宿舍。据清光绪《善化县志》记载,苏州会馆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3),坐西朝东。前进门楼戏台方坪,正栋为关圣殿,左为文昌阁,右为财神殿,中为翠波阁。后进,中为大雄殿,左为雷祖殿,右为杜康祠。民国元年(1912)沈克刚利用苏州会馆屋舍办起了金庭学校。

“梅公馆”主人为民初永安福洋广货号老板梅景福。据19136月《实业丛报》载:民国初年“长沙为本省商业中心,复为消费焦点,凡外国输入品,多先输卸于此,然后散销于他市镇”,外国进口的布伞、肥皂、牙刷、袜子、卫生衣、汗衫褂、被面布、帽子、毛巾、香水、灯具及罩、玻璃器、玩具、装饰品、镜、花边等16种日用品,几乎垄断了市场。

经营洋货者均多牟利,梅景福也因贩卖洋货成了巨富。梅与德国商人韩礼生关系甚密。1915年欧战爆发,德商撤离,全部货物降价一二成由梅收进。不久,战事吃紧,外货断绝,德货价涨几十倍,梅景福遂成富商,永安福号资本增值20余万银元,后改营颜料业。梅景福因经营洋货而得福,所营造的公馆具有西洋色彩就不足为奇了。

2010年,学宫门正街21号和福胜街11号均公布为天心区不可移动文物。福胜街11号于2012年拆除。

 

第九节  泉嘶井彭六安公馆

彭六安公馆位于今天心区泉嘶井91号旁,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为一栋二层楼房,青砖清水砖墙,小青瓦,木门窗,二进三开间,内有天井。

彭六安(19121991),实业家。湘阴县(今属汨罗)人。早年来长沙,在南货店学徒,后为店员。1935年与人合租“保定”号小火轮,1938年购买“华胜”号轮船,从事内河航运。后任长沙轮船公司业务主任、长湘轮船公司经理。

1944年长沙沦陷,彭六安为防止船只落入日军之手,毅然将所有船驳沉于江底。抗日战争胜利后。重振旗鼓,创办复华轮船股份有限公司,任总经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彭六安任湘江轮船公司董事长兼副总经理、湖南省航运局副局长。曾任长沙市工商联副主委、湖南省工商联名誉主委、民建湖南省副主委、全国工商联执委、政协湖南省常委等。

2010年,泉嘶井91号公布为天心区不可移动文物。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4-4 21:09 , Processed in 0.09758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