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坡子街伍芷清“伍厚德堂”天心区坡子街伍厚德堂原为裕顺长钱庄经理伍芷清的公馆。民国时期坡子街有“钱业一条街”之称,钱业公会会馆褔禄宫在坡子街,号称长沙钱业“四大金刚”的裕顺长、谦和、春茂、万裕隆也全在坡子街。“伍厚德堂”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据调查,建筑由当时长沙知名泥木匠人祖利凯父子建造。建筑风格西式为表,中式为体。公馆建在1米高的台基上,琉璃筒瓦,尖坡屋顶,砖木结构,粉墙围护。整栋分前、中、后3部分,以天井分隔出前厅和后厅。前部两层,西侧附突出的八角楼,上为攒尖屋顶。中部四层,后部一层,以通廊、回廊相勾连,既利于冬夏室温调节,又兼顾采光、通风、避雨多重功效,堪称民国时期长沙公馆的代表作。 裕顺长钱庄由湘潭人伍舜卿独资创办于清末,开始时在湘潭收进文丝银和扎银,铸成元宝。民初来到长沙经营,仍是收进零碎细小的扎银,铸成每个53两重的元宝,逐步起家,渐成富商。致富后开始在湘潭营造大型宅第,名伍家花园。伍家花园位于湘潭市西五里的长城乡花园村,至今其地仍称伍家花园。伍家花园可分三部分:西部十余亩大小,背倚竹林,为一小庄园,俗称伍家大屋。为伍氏家人春节、中元从长沙返回老家祭祖的住屋。屋为工字形,横开五间,两进,为伍氏家人住屋,旁有杂屋,为佣人住屋及厨房之类,前有大坪。整个屋用围墙围住,有月亮门可通花园。中部为伍家花园主体,1936年扩建成一座向公众开放的花园,也是湘潭城向公众开放的唯一私家园林。花园占地不少于15亩(今农科所办公驻地),园中有一荷花池,约10丈见方,呈不规则形(今犹存一小池),池畔有以石叠成的高约丈余的供观赏的小假山,池中除荷花外,还有红色鲤鱼,池周有石凳、石墩。池旁有亭、榭。 1938年长沙“文夕大火”后,伍舜卿之子伍芷清奉母命逃至湘潭。抗战胜利后,他到了重庆,再回湖南经营旧业,于1946年在长沙坡子街筑豪华公馆“伍厚德堂”。上世纪50年代“伍厚德堂”被江南机械厂所征用,辟为招待所,后改为伍厚德堂宾馆,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早几年又租赁给一香港叶姓老板,办起了伍厚德堂饭馆。 2005年,伍厚德堂公布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
第五节 太平街朱昌琳“朱云谷堂”天心区太平街67号(今97—101号)前后两栋相连的公馆式房屋,前为老字号乾益升粮栈旧址,后为朱昌琳住宅,以其堂号名为“朱云谷堂”。前栋建筑面积前栋500平方米,后栋510平方米。建筑为中西合璧风格,立面造型运用了西洋近代建筑手法,如房间设计采用不对称布局,而封火山墙则有明显的长沙地方特色。前栋共四进,一层,天井建有小阁楼,设采光窗、石库门入口一直通向后栋,为一狭长的麻石甬道,为当时搬运粮食的通道。通道北侧为约8米高的山墙,灰泥斑驳,隐约看见几抹黄绿色油漆残迹。通道南侧为一线房间,靠近临街为铺面,里面为木构房屋,可能为堆放粮食的栈房。后栋为独立别墅样式,为粮栈主人住宅。“十”字屋脊,木地板,木楼梯,拱形门,共三层,顶层为阁楼,屋后有天井小院。 房屋为民国时重建,但粮栈历史可追溯至清咸丰年间,栈主为晚清富商朱昌琳。朱昌琳(1822—1912),字雨田,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的曾伯祖父,系明太祖朱元璋的后裔,先世落籍长沙。朱昌琳靠经营谷米起家,在太平街开设乾益升粮栈,后又转贩盐茶,开设乾顺泰盐号,创办朱乾升钱庄,继而投资近代工矿业,遂成清末长沙首富。朱昌琳本系儒生,小试落第,27岁那年在唐荫云(曾任湖北按察使)家教书。唐家广有田地,是年初谷生芽,佃户多以芽谷送租,谷价千钱三石,求售无主。有人劝朱囤之,商之于父,父以无钱未允。唐笑曰:“只要先生承受,明年卖出再付款。”朱遂将几千石芽谷囤积。次年,即咸丰元年(1851年)湖南发生大水灾,农业歉收,谷价骤涨10倍,朱昌琳由此一夜而富。 2004年乾益升粮栈旧址定为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重点保护建筑,2010年公布为天心区不可移动文物,2013年公布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 第六节 孚嘉巷焦达峰“四正社”天心区孚嘉巷42号是一栋内中外西的公馆建筑,内室二层系纯木结构,大门又带有西式风格。原建筑建于清末,曾为四正社驻地。1938年“文夕大火”中损毁,1946年在旧址上重建,保留了原有建筑风格,当地居民称为“兰庄”,入住客人多为湘乡行商。 1911年6月初,同盟会派焦达峰负责湘、鄂两省军事。他奔走两省之间,积极联络会党,筹集枪械,准备组织“民军”。7月,焦达峰与焦达人、彭友胜等在这里设立“四正社”,作为洪江会的领导核心。 焦达峰(1886—1911),字鞠荪,长沙府浏阳县人1899年 入浏阳县南台书院小学就读。 1902年 加入洪福会,开始参与会党活动。1903年 入长沙高等学堂游学预备科学习日文,并在华兴会的东文讲习所学习,后加入华兴会外围组织同仇会,与黄兴、禹之谟等交往密切。 1904年 赴日本留学,入东京铁道学校学习铁路管理。1905年 在东京加入同盟会。1906年任同盟会联络部长,负责联络中国地下会党,将同盟会活动范围由南方沿海推进到长江流域。同年回国参加萍浏醴起义,任李金奇参谋,起义失败后返回日本,组织四进社。1907年 在东京东斌学堂学习军事。与孙武、张百祥等成立共进会,将同盟会宗旨中的“平均地权”改为“平均人权”。1908年 回到中国与孙武等谋划两湖军事暴动,创建共进会湖南总堂,任龙头大哥。机关设于太平街马家巷同福公栈。1911年4月 图谋响应广州黄花岗起义,未果而避居武汉。5 月他与孙武等两湖革命党人订“约盟誓守”:“一省起义,另一省十日内响应”。10月10日武昌起义,焦即策划长沙起兵, 1911年10月22日 与陈作新率湖南新军最先响应武昌起义,攻占长沙,次日建立湖南军政府,被推举为都督。 1911年10月28日 派出援鄂军从长沙出发支援武昌。 1911年10月31日 被从邵阳赶到长沙的新军第50协第二营管带梅馨杀害,同一天陈作新也被杀害。随后梅馨迎立谭延闿任湖南都督。1912年 中华民国临时总统孙中山在南京追授焦达峰大将军衔,遗体安葬于长沙岳麓山。 焦达峰在1904年入长沙高等普通学堂时就加入了哥老会,故难脱江湖绿林习气,他联络会党时头上常扎一包头,自命为梁山泊的天罡。焦达峰曾化名“岡头樵”,署名时,喜欢只书一“岡”字,他写的是草书,人们误认为“罡”字。“罡”拆开来写便是“四正”。1906年,焦达峰留学日本东斌学校,加入同盟会,成立“四正学会”。同年底回国参加萍浏醴起义,失败后再次去日本。1907年,任同盟会调查部长,专门从事联络各省会党的工作。1909年初,与孙武回国进行反清革命活动,分头负责两湖事宜。焦达峰刻有一颗“四正”两字的图章,自谓“四正”为“心正、身正、名正、旗正”。此乃四正社之来历。 辛亥革命爆发前,湖南革命党人设立两个外围组织,一是联络新军的兴汉会,一是联络会党的同仇会。其时,焦达峰的主要任务是运动会党。焦达峰是浏阳县人,他与湖南的洪江会党素有渊源,18岁即入会,后又被推为会党领袖。他在浏阳县龙伏镇沈家大屋(焦夫人沈菁莪故居)召集湘阴、平江、萍乡、万载、长沙、醴陵、浏阳、湘乡等县的洪江会的“龙头大哥”30余人集会,经龙头大哥们抬举,成了会党首领。 四正社作为洪江会的领导核心,按湖北会议分三路发动的既定计划,分派同志分赴各地活动,设立机关,筹备武器,发展社员。焦达峰派往各处的同志和指定的会党头目大多是可靠的四正社社员,所以在号召起义时,能收指臂之效。后来长沙起义不到一星期,附近各县开到马刀队、梭镖队、来复枪队一万八千人,编入陆军各镇之中,都是响应焦达峰号召而来的四正社社员。 焦达峰也非常注重新军的联络工作。原来巡防营的中下级军官多数加入会党,四正社顺藤摸瓜,在巡防营中开展了比较深入细致的工作,通过各种渠道与巡防营中级军官取得默契。巡防营的中级军官赵春霖、甘兴典、刘玉堂、袁国瑞等人因与焦达峰关系密切,也都列名四正社。1911年10月18日,焦达峰在太平街贾太傅祠内召集会议,决定起义。22日,起义一举成功,年仅25岁的焦达峰被推为湖南军政府都督。10天后,在旧军官梅馨发动的兵变中,焦达峰与副都督陈作新同时被害。继任都督谭延闿下令厚葬焦、陈,并派人到日本铸造了焦达峰、陈作新、杨任三烈士铜像,供奉在湘春路原辛亥烈士祠内,惜毁于“文革”。 2010年,孚嘉巷四正社旧址公布为天心区不可移动文物,2013年在一次火灾中烧毁。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4-11-22 07:07 , Processed in 0.10357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