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务学堂
时务学堂故址位于今开福区中山东路三贵街口。时务学堂在1938年长沙大火中片瓦不存,今唯一见到的时务学堂痕迹是陈云章所立梁启超亲笔题“时务学堂故址”碑刻及李肖聃等人题写的碑记。时务学堂校址原为清乾嘉年间任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授太子少保衔的刘权之的宅第。1897年9月时务学堂录取蔡锷、范源濂等四十名学生入学,熊希龄任提调(校长),聘梁启超为中文总教习。1922年8月30日,时任金陵东南大学教授的梁启超应湖南省长赵恒惕之邀来湘讲学,次日专程去寻访时务学堂故址,题写了“时务学堂故址”。“时务学堂故址”今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
题梁任公所书“时务学堂故址”墨迹 (民国)李肖聃
有清光绪甲午之岁,翁同龢偕诸朝贵,责李鸿章东征日本,牛庄战败,割地输币,定马关之约。普天义士,同声愤怒,争言兴学自强。丁酉之春,湖南巡抚陈公宝箴,学政江公标,奏设时务学堂于长沙,聘新会梁任公先生为中文总教习。其年十月,先生偕李维格、叶觉迈、韩文举三人莅堂,以《公羊》、《孟子》、英文、算学教授生徒。湘阴范源廉,邵阳蔡艮寅(后易名锷),长沙杨树达,浏阳唐才中辈,号为高第弟子。 明年戊戌,先生入都会试,与其师南海康有为奉德宗之命,参与新政。朝命以举人赏六品官督办译书局事,遂改科举,废时文,讲武兴工,百度维新。守旧大臣群起反抗,复拥那拉后垂帘听政,遂于八月十三日杀刘光第、杨深秀、杨锐、谭嗣同、康广仁、林旭六人于菜市。先生亡命日本,居横滨凡十五年,至民国二年癸丑之岁,凤凰熊希龄为国务总理,乃始归为司法部长。未半岁而辞职,中经三年袁世凯之称帝,六年张勋之复辟,先生率蔡锷、段祺瑞于肇庆、天津,督师而戡定之。 十一年,先生谢绝政事,主讲南京东南大学。湘中教育会诸人请其重来长沙,至则往寻北门小东街讲学故址,时已易为泰豫旅馆。周览堂舍,感怆积中,盖距先生居此时,已阅二十六年。昔时学生,泰半物故,乃泫然书此六字以为记,馆人张之于壁。今先生即世,又已廿年,益阳陈生云章,实买此屋,为中原建筑公司,因获先生手书墨迹,属余题字。余惟先生事迹著在国史,其文章学问,表见其所著书。书法始学小欧,旁参诸家,秀劲有力,吾宗衡山岳松君所述甚详。国人得其只字,珍为瑰宝,云章其善庋之。庚寅八月中秋后一日,前时务学堂外课生、司法部秘书、门下士李某拜识。
按:本文录自李肖聃《星庐文录》。 李肖聃,见 页。
乐诚堂
明德中学老校区位于今开福区泰安里,始建于1903年。今存乐诚堂建于1932年,由著名工程专家周凤九(1891—1960,周光召之父)设计。乐诚堂为四层内廊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共有教室、办公室五十九间,由四十八根钢筋混凝土柱组成框架横条状布局。正门由十八级花岗石台阶上至门庭,阶廊地面铺玻璃砖,铜条嵌缝。花岗石半圆拱门,框边雕凿各种线条,中悬一道横樘,玻璃格六扇大门,楣额塑回纹图案,嵌白石方膛,内刊金色“乐诚堂”三字。1932年蒋介石来校视察,题匾“止于至善”。为纪念明德学堂创始人胡元倓,学校将这栋中西合璧式的教学大楼以胡元倓别号“乐诚老人”命名为“乐诚堂”。今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明德中学乐诚堂记代龙绂瑞作 (民国)李肖聃
庚子事定后,清廷布令兴学,湖南巡抚俞公廉三,奏遣湘士十人,赴日本习师范,中表湘潭胡君子靖与焉。已抵东京,亲见明治维新原本教育,而其老儒福泽谕吉,私立庆应义塾,自小至中,上及专门大学,实开其先。因念中国积弱,非刮绝旧敝,兴起人才,无以抗应列强,自立此世。及反国,过泰兴,请先大兄研仙先生出私财立学,陶育湘中子弟,先生敬诺。归谋于绂瑞,以陈先府君侍郎公。公大韪之。乃赁北门左文襄祠室为堂,命曰“明德”。子靖奉先公为总理,自任监督,立教施事,禀而后行。于癸卯三月朔始业,登弟问学,都百十人。先公以“坚苦贞诚”四训,日夕敦厉诸生。茶陵谭君组安,闻而斥千金相助。自是三人同心尽力经营。而创制之初,群疑纷起,适黄克强、张溥泉二君来堂主讲,潜谋引会党举兵。事发,二君匿吾家数日,始得间亡命。湘官绅大哗,咸目子靖比匪。明德势且岌岌,终赖先公力解,幸免倾覆。其后谭君独任维持,子靖专事集资,穷年奔驰,匪皇臆息。 辛亥事起,谭君为湖南都督,时校舍已移泰安里之西园,场室简陋,未能廓新。丁丑革命军北伐,奠都金陵,谭君为行政院长,子靖至京,以明德兴学始末,具陈枢府,教育部始年给经费。主席某公复以此校效绩章闻,冠绝私学,特发国币十五万元建筑新校。子靖遂请周君凤九,就故址绘图营造,经年落成,工固费廉,署曰“乐诚之堂”。盖距癸卯始设时,已三十有二年,而先公见背亦阅二十九年,中间生徒班列,成才众多,先公已不及见,当时同志泰半沦丧。子靖以绂瑞与知校事,属为之记。 夫士之立身,始有坚定不移之志,继以贞艰强力之操,益以笃固忠纯之节,而后能成己而育物。胡氏承番禺东塾陈氏之学,代以经术造士,游学海外,恢弘先绪,而于先公所云四训,实能身践而实行之。及今虽年将七十,须发皤然,而其心力之坚强,殆且陵乎英少。后之人能求先公四训之旨、子靖乐诚之意,上承安定湘学之教,旁采海东巨儒之说,以昌大楚学,陶铸一世之才,他日学术之兴,人才之美,将有能超越先贤,任家国之重任,为苍生所托命者。余虽衰钝,犹庶几能偕子靖亲见其人也,明德之盛也。
按:本文录自李肖聃《星庐文录》。 李肖聃,见 页。
湖南第一纱厂
湖南第一纱厂位于岳麓区银盆岭湘江河畔,始建于 1912年,其雄壮高大的西式大门及两栋中西合璧办公楼今犹存。始为官商合办,初名经华纱厂,1913年收归省办,更名为湖南第一纱厂。上世纪三十年代是纱厂的扩展时期,省政府拨款开办湘省第一家动力织布厂,1932年投产,先后更名为湖南第一纺纱厂和湖南第一纺织厂,年产纱二万五千件,棉布二千余匹。1938年日本侵略军犯湘,湖南第一纺织厂迁往黔阳县安江镇,成为今安江纺织厂的前身。抗日战争胜利后在湖南第一纱厂原址复建裕湘纱厂。21世纪初,纱厂厂区整体拆迁,仅有西式大门和两栋办公楼作为工业遗产保留下来,今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湖南第一纺纱厂记代左宗澍作 (民国)罗庶丹
湖南第一纺纱厂,位于长沙市西隔江银盆岭,负山临水,栋宇绵亘,占地域广轮至若干顷。凡职工治事作业食息游艺之所,自仓库乃至湢溷,靡不成备。机声轧轧,熙来攘往,操作乎其中者,率三千数百人。环厂外架屋陈肆,资以赡其家者又无虑百数十户,成一巷之市焉。猗盛哉。工业为利之溥也。然其所以致此之由,不可以无述。 溯自民国肇造,湘政更始,吾党即以振兴实业为之倡。时则有吴作霖请君,组合公司,借公帑六十万金,创设经华纱厂。而实际用之建筑及购置者仅十有五万。规抚初就,而汤乡铭入湘,收纱厂为国有,典守迭易,迄无成功。谭延闿君再起督湘,命财政厅长袁家普君兼综厂工,赓续建设。中经傅良佐、谭浩明往复驰骤,而袁君经营之业犹未稍休。至张敬尧入湘,政局大变,爬梳罗掘井给所需,议售纱厂赡军食。时宗澍避地海上,乃与袁家普、聂其杰诸君集会攻张,变卖纱厂之议始不得逞。张氏既遁,湘人仍戴谭延闿君为省长。谭亦复任袁君专治厂工,俾蔽蒇其事。前购自德之发动机、英之纺纱机,乃克安置妥贴。全厂工程,实始落成。综计建厂购机,前后费银帑二百余万元。而张、汤二督因厂事所耗之数十万尚未在此数。惟时舆论佥主商办。商人遂鸠集资本,起而承租,号为华实公司。经营累载,无裨于公,卒至停业。革命军兴,省政府毅然收回公办,吾党工友,始克重睹天日焉。 宗澍当吴君倡设纱厂时,已极力赞同。及张督变卖纱厂时,复倡言反对。今果收归公有,与众共之。宗澍适董厂事,爰追述其颠末,书之贞珉,俾来者有考云。 民国十有六年三月,厂长左宗澍记。
按:本文录自罗庶丹《琳琅山馆诗文联集》。 罗庶丹(1875—1932),名焌,字庶丹,以字行。长沙人。光绪举人。先后任广东政法学堂教师、湖南大学教授。讲授诸子,究极精微。著有《石鼓文集》《古训纂》、《吕氏春秋集释》等。
五三纪念碑
五三纪念碑于1928年建在省教育会坪内(今开福区教育街省农委内)。1928年5月3日,日寇制造了屠杀中国人民的济南惨案,激起了长沙人民的无比愤怒。省政府顺应民意建此纪念碑。纪念碑为花岗石质,高三米,长方形,有基座,一方镌刻“五三纪念碑”五大字,一方镌刻此碑铭。今不存。
五三纪念碑铭 (民国)谌锡康
民国十七年,国军北伐师入鲁,日本违国际公法,倾兵驻济南,藉名保侨,屠我人民,火我庐舍,戕我外交官吏。惨毒兽行,军民噎愤,战机朕兆,如矢在弦。军事当局重外交,训兵约民,以静镇暴。国人奔走相告,集战于心,约与经济绝交,愤于义也。 湘之人富革命性称最,集会反日,齐一心志,导从于党,坚垒于民,潜气默运,遵轨合撮,持之及期,外贿竭流,寇气沮丧。国内物产,居积轶出,泉府充实,代彼勃兴。寇守我疆,月糜兵费巨万,损货币巨万,盐我脑血,适长仇讎。国际不直,内怨忽沸,惕然憬怀,遂率蛇豕,东返鲸鲵,妖焰解于无形,敢告国人曰:民气战胜,此为心效,心不死,气不馁,愿闲此心。以劳以逸,以镌五卅,以铭六一,保此效而永之,毋使或失。爰纪石勒铭,以励后责。铭曰: 倭酋游食,自唐祖明。蠢蠢封豕,日迈月征。鞑虏乱华,酋亦姤视。黄胄殃波,血不溅耻。耻耻未涤,如弦转急。民族既张,桎梏勿替。人盐我脑,我扼其吭。昭示有众,薪胆共赏。力不可敌,心则莫徨。集力于心,虽雄莫睨。彼殖彼繁,予取予求。我竭其源,彼则不犹。嗟嗟我民,哀在心死。何以永之,勒石夫此。
按:本文录自民国二十五年《长沙市指南》第八章。 谌锡康,民国学者。 辑注校点:陈先枢 原载:《长沙名胜文选》湖南人民出版社2015年4月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4-12-5 02:46 , Processed in 0.09725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