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文史书丛 《民国文人笔下的长沙》
辑录:陈先枢 杨里昂 彭国梁
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2年10月 序 一九八二年四月,国务院批准公布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二十四座,长沙系其中之一。又翻阅广东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五年版的《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其中与“长沙”相关的地名若干。如“长沙邑:即今湖南长沙市。战国楚地。《史记·楚世家》:‘夫雠、庞、长沙,楚之粟也。”“长沙郡:秦置,治所在临湘县(今湖南长沙市。西汉高帝五年改为国。王莽改名填蛮郡。东汉改为长沙郡。隋开皇中废。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改潭州为长沙郡。”“长沙国:西汉高帝五年改长沙郡置,治所在临湘县(今湖南长沙市)。”“长沙府:五代楚改潭州置,治所在长沙县(今湖南长沙市),北宋复为潭州。明洪武五年又改潭州府为长沙府。一九一三年废。”… 长沙有太多的过往等待钩沉。民国初期曾任过湖南督军兼省长的刘人熙有《长沙》一诗云:“长沙旧是才人地,迁客骚人过化多。一折波皆绝倒,未能放胆泻银河。”一九九八年,我的前任郑佳明先生曾主编《历代名人记长沙文选》一书,所收文章主要是先秦至清末历代名人写长沙的文言文。民国时期众多文化名人写长沙的白话文尚没有专门的集子因此,本书所辑录的文章,其重点便是“民国时期文化名人笔下的长沙了”晚清至民国时期,长沙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对历史作出过重大贡献。简单地说,它是辛亥革命的摇篮,也是抗日战争的堡垒。当时长沙有多所名校,如明德中学、周南中学和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等,这些名校开风气之先,培养了一大批革命的先行者和知识精英。如著名历史学家吴湘相先生在《贤父名师教诲深》一文中写道:“胡校长掩护黄克强先生在明德密谋华兴会起义,是国民革命史上一重要关节。胡校长尝告语黄先生:‘养成中等社会,实为立国之本图,惟其事稳而难为:公倡革命,乃流血之举,我为此事,则磨血之人也’胡校长因此镌刻‘磨血人印章,又镌‘从苦打出’印章。这和明德学校会议室悬挂王湘绮老人手书忍耐力、希望心’、‘虽九死吾犹未悔’,谭组庵(延)先生手书‘死不难,不死难’,胡元常先生书‘诚心实力’、‘有错无私’,胡汉民先生书‘事本无私,欲公诸世;求同乎理,不异于人’(上联为日本福泽吉语,下联则王阳明语),同样给予全校师生非常重要启示。相湘于此印象既深刻,个人人生观也可说由此确立。本书所辑录的文章,有不少名家在写到在长沙的经历与见闻时,或多或少都会涉及到上述名校,他们有的是其中的老师,有的是其学生。 再说到抗日战争,长沙“三次会战”,是长沙这座古城“血与火”的洗礼。长沙是值得骄傲的。它和它的人民一起用一砖一瓦用血肉之躯抵抗着外侮。虽然九死一生,但依然屹立抗日战争初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南迁,第一站便是长沙三校合一,名为“长沙临时大学”。校址所在地便是韭菜园的圣经学校。据郭建荣主编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图史》记载:“该校原为美国教会所经营,为国民政府与湖南省教育厅事先为长沙临时大学租定。正楼作为教室和实验室,理学院、法商学院、工学院土木系在此上课…”可以想像,三所名校有那么多的教授和那么多的学生,是不是会要留下许多与长沙相关的文字呢?那是一定的。且看林徽因给费正清、费慰梅的一封信中的一段吧:“在日机对长沙的第一次空袭中,我们的住房就几乎被直接击中。炸弹就落在距我们的临时住房大门十五码的地方,在这所房子里我们住了三间——外婆、两个孩子、思成和我都在家。两个孩子都在生病。没有人知道我们怎么没有被炸成碎片。听到地狱般的断裂声和头两响稍远一点的爆炸,我们便往楼下奔,我们的房子随即四分五裂全然出于本能,我们各抓起一个孩子就往楼梯跑,可还没来得及下楼,离得最近的炸弹就炸了。 它把我抛到空中,手里还抱着小弟,再把我摔到地上,却没有受伤。同时房子开始轧轧乱响…当我们往联合大学的防空壕地跑的时候,又一架轰炸机开始俯冲。我们停了下来,心想这一回是躲不掉了,我们宁愿靠拢一点,省得留下几个活着去承受那悲剧这颗炸弹没有炸,落在我们正在跑去的街道那头…”抗战初期,田汉等曾在长沙的中山路三角花园的一幢楼上办《抗战日报》。黄仁宇、廖沫沙和电影明星胡萍等都曾是该报的记者和编辑。郭沫若从武汉来长沙,住留芳岭。他与田汉等一道至湘春路的“李合盛”去吃牛百叶等,称“李合盛”所做的菜“好得不能形容”。 辛亥革命至民国初期和抗日战争初期,长沙汇集了太多的文化名人。因此本书所收文章,自然也就相对地侧重于这两个时段。记得中国现代文学版本学家姜德明先生在选编《名人笔下的旧京》一书时,曾提到选稿的三个标准,即:一要历史价值,二要文化价值,三要欣赏价值。我们这本书也是本着这三个标准来选稿的。为长沙留一份珍贵的史料;为长沙文化的研究添砖加瓦;为热爱长沙的读者提供他们想找又难找到的文本。 既然是一个选本,那挂一漏万就是难免的。也许,这只是开了一个头,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但愿以后还有同好者能选出更加完善的版本来。清末民初,有一个叫梁赓陶的文士写有《湘江杂咏》五首,其第一首云:“湘春门外望春时,湘江儿女歌竹枝。歌到橘洲洲上柳,东风一夜绿丝丝。”想想,多么美好!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4-11-24 02:09 , Processed in 0.11796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