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角今(1895—1965) ,湖南醴陵人,地理学家。1920年北京师范大学肄业,后留学德国莱布齐大学。回国后在长沙省立一中、长郡中学等校任教地理。后任湖南省政府秘书处统计室主任。1936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地理研究所进修。1938年回国,任复旦大学教授,国民政府方域司司长,领导中缅边界线勘测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西北师范学院、兰州大学、西北大学地理系教授、系主任。编著有《南海诸岛地理志略》、《湖南地理志》、《地理学导论》、《世界石油地理》等。 长沙市志略 傅角今 长沙设市,筹备已久。市政府尚未成立。其市区界址,民国十六年经市政筹备处长余籍传派员画定,绘具图说,呈报省府核办。其四界:东抵湖迹渡;西抵对河岳麓山;南抵金盆岭;北抵新河。 水陆洲溁湾市、新河等地,均在本市范围之内。昔之谈长沙新市者,率多主张留城内为行政区;旧城之南,因值欧战时工场林立,拟定为工业区,旧城之东,巨室颇多,拟定为住宅区;旧城之北,滨湘河,临铁道,拟为商业区。目前市区范围较前扩大数倍,旧城之南,昔虽有一二工场,然终未能发展。诚以山地崎岖,运输不便,复距商业区太远,于工商贸易尤难衔接,加之此地适扼湘江上游,工场排泄秽水,随流而下,有碍全市卫生,兹拟将此地改为住宅区,既避喧嚣,复多情趣,丛林高山适可利用为人民游览之地;旧城之东北,即湖迹渡至新码头之间,为浏阳河潆回之地,山不峻而势高,地僻静而便利。如周家嘴大泗湖一带,地稍低洼,更可利用工场灰屑煤渣为徐图填高之计,污秽之水随浏河西下,决无污浊全市之虞,高囱煤烟,因北风较少,亦无弥漫全市之患,拟定为工业区。长沙市在将来粤汉路贯通之后,必为商业荟萃之区,惜适于商业之优美地位,已为旧市区占领。旧城之北,虽临湘江.地势实嫌稍低,旧城之东虽与平浏大道接壤,又嫌与河道隔离,以人事论,既不能改造旧市区与新市区同时并进,以形势论,复不能舍旧市而独营新市。须一面谋新市之发达,一面促旧市之改良,故不能不纳旧市于新市之内,拟以北至新河,南至妙高峰,东至五里牌,西抵河岸,包括旧市区,均划为商业区。其行政区域,即就商业区内择定旧四十九标协操坪五十标一带地点,既较适中,可供全市之瞻仰,且将来设施,复可联络新旧市同时进步。至湘江之西,岳麓名山,自古为讲学之所,则天然之文化区与风景区。至湘江东西两岸之交通,拟建设一规模宏巨之铁桥(长约五千余尺)以资连络,而于水陆洲东岸一段设启闭机以通船只。异日粤汉路全部通车,长沙必成全国南北交通枢纽,将来之繁荣,屈指可待也。 人口 据民国十八年二月长沙市户口调查委员会之调查,全市人口 为三十四万五千九百二十六人。又据省会公安局二十年五月份之调查计:(一)普通户口。为三十二万四千七百二十六人;(二) 公共处所户口为五万七千四百二十八人;(三)寺庙僧道户口为一千零四十四人;(四)外人侨居户口二百十六人,合为六万一千四百五十一户;人口三十八万三千四百十四人(五月份因军队调防.故人口增至一万余人)。 城市概况 旧有城壁,始筑于汉长沙王吴芮,元以前筑以土,覆以甓。明洪武时,守御指挥邱广乃垒址以石,东西长五里,南北长十里,周围十四里有奇,略成长方形。旧有城门十三: 北:兴汉门、湘春门(即北门); 西:通泰门、草潮门、福星门、大西门、太平门、小西门; 南:学宫门、南门(黄道门); 东:经武门、小吴门、浏阳门(东兴门)。 迄今城壁拆毁殆尽,修筑环城马路,仅东南隅天心阁之一部尚存,已辟为天心阁公园,供市民游览。城内繁盛之地,在八角亭、司门口、红牌楼一带。其位置适居旧城之中央而偏南,长约半里许,如衣料、食料、器具一切售品皆萃于此。建筑多仿西式,行人杂沓,景象殷阗。中山马路横亘城中,十九年建筑完工,东通环城马路及长潭长平汽车道,西达江滨,平广整洁,有沪汉风,为本市之新式街道。北门正街,长约里许,为城内北部之中心市场。坡子街,当小西门外民船及轮船码头之冲衢,往来频繁,银钱杂货药材广货等商店云集于此。大、小西门间之河街,接近江岸,洋商甚多。此外若南正街、司门口,洋货杂货商店最多;走马楼、青石街、青石桥,鞋店最多;南阳街、府正街、玉泉街,书店笔庄最多;药王街,照像铺最多。全市商务,以矿业、五金、机器、绸缎、洋货、烟酒、绣业、药材、粮食等为盛。英、日、法、德、美各国洋商,约七十余家,散于北门外及小西门外灵官渡街各处。曩昔城内房屋,多属旧式,街道亦狭隘,近年从事整理,逐渐让宽,满铺麻石,景象一新。 新市区马路干线计划 最近市政筹备处拟具之市区内交通要道, 计分东西干线与南北干线。 南北干线在湘江东岸者有三道:(l)由南湖港沿河岸直出新河口,为第一道,定名为沿河东大马路;(2)由金盆岭沿长潭路之一段,接天心阁,沿环城路,抵经武门,出喜鹊桥直达新码头口,为第二道,定名为中央大马路;(3)由雨花亭经曾家冲、二里牌,抵阎家湖,出湖迹渡,为第三道,定名为东大马路。在湘江西岸者一道,即由潆湾市沿河,经溁湾市纺纱厂出施家港,与湘江东岸之沿河路对峙,定名为沿河西大马路。其与西大马路并行者,首由李公庙尾防溢湖又划一道,定名为西大马路。 东西干线在湘江东岸者计分五道;(1)由南湖港向东经沙湖桥冲、黄土岭至魏家冲,为第一道,定名为东南大马路;(2)由西湖桥向东循下环城南段路之一段,经天心阁,麻石巷,打靶场通阿弥岭,为第二道,定名为南大马路;(3)由中山路向东延长至陈家垅,沿长平公路路线,通平江,为第三道,定名为中山大马路;(4) 由旧城北之大马路,向东延长至湖迹渡为第四道,定名为北大马路;(5)由毛家桥河岸,向东经开福寺、潘家坪、桂花园、太极坡,至朱家花园,为第五道,定名为东北大马路。至在工业区内有四斜线相交于一点者,东北为岳阳路,东南为衡阳路,西北为宝庆路,西南为常德路。在商业区内有二斜线同交于中央大马路者,东北为沅陵路,东南为星沙路,在中央大马路之西通沿河东大马路者,名洞庭路。在中央大马路之东,通东大马路者,名衡阳路,则皆支线也。其在湘江西岸者,则因山地太多,势殊险峻,发达恐较迟,暂未详为计划。 要塞 长沙要塞,肇自民国十九年,盖近年匪患频仍,长沙城市因无险可守,曾于是年七月二十七日一度失陷,公私损失极巨,政府及市民为巩固永久治安计,乃于湘江东西两岸建筑防御工程,东岸自猴子石起,经新开铺、石马铺、阿弥岭、杨家山、五里牌、湖迹渡等处,至捞刀嘴止;西岸自廖家垸子起,经小望城坡、石岭坳、竹山口、黄花塘、双塘坳等处,至银盆岭止,全部长约六十里,所有散兵壕、交通壕、地下道、观测所、监测所、电网等粗备,并修筑汽车道以资连络。 交通及工商业 粤汉铁路,自武昌南走入省境(长沙至武昌360公里),经岳州汨罗而抵本市,绕市东以达株洲,再由株萍线,以至萍乡安源(计九十公里),每日车开武昌者二次,由武来长者亦二次。汽车路,南通湘潭、宝庆、衡州;长常汽车路,已展筑至桃源;此外长平、长浏(长沙至永安市已通车)之线,正在积极建筑,屈指可望告成。火车站及汽车站,均在小吴门外,西由中山马路以达河干,亦极便利。湘水航路,汽轮下达武汉,上溯湘潭;水盛时,可抵衡州,更可溯至零陵;此湘江干路也。若支流可通航者,沿湘而下,至靖港,出靖港可转入资水流域之益阳,及沅水流域之沅江、汉寿、常德、南县等地;再渡洞庭,可入澧水流域以达津市。航空事业,尚在萌芽,北门外新河飞机场,广数百亩,现湖南航空第一队驻此,为粤汉航线必经之站,故本市可称全省水陆空交通之中枢。惜水上航权,多为日英所攫夺,殊可慨也。 著名工厂 有湖南第一纺纱厂在对河银盆岭,资本约百万元,工徒二千余人,日出纱可百包,成绩颇佳,现又增建织布厂。民生工厂,在兴汉门外,系前兵工厂所改,近年出品甚多。黑铅炼厂,在南门外河滨,专炼水口山铅锌等矿,成绩亦优。麓山玻璃厂,在南门外,官商合办,资本十万元,出品以灯类为大宗。岳华皮革厂,在灵官渡街,专制黑黄纹皮。电灯公司,在六铺街,全城电气仰给于此(光华电灯公司,因被炸毁,现已归并)。华新羽绒公司,在怡长街,专以机器提制鸭绒被服等物,其所用之机器及缝法,皆衡阳丁鹏翥氏所发明,农商部许以专利。此外尚存和丰火柴公、宝华宝湘二玻璃工厂、岳嵩巩作两制革厂、湖南面粉公司、湖南造冰厂、残废工人习艺厂等。 官署机关学校举要 (略) 古迹名胜 (1)天心阁公园。位本市之东南隅,北起天心阁,南迄妙高峰,范围顿大,延长四五里。两地间,筑有马路以资连络。天心阁城垣,巍然犹存。阁右有午炮台,现已拆毁,改建国耻纪念亭。再西有五三纪念亭及动物园等。阁旁城垣,成二巨窟.左右各一,昔时守城藏兵之处也。其有蛰穴,可通城中之皇仓街,亦战事危急时避险之暗迳,今已湮塞。登其最高处,纵目四颐,全城在望,苍霭之岳麓,黄漪之湘流,橘洲负翠,帆影烟波,毕收眼底,别饶风趣。妙高峰与岳麓隔江相对,为本市附近之最高峰。其顶有平地,方可二丈许,青草平铺,宛如绿褥,夏间近晚之际,坐憩其地,清风徐来,胸襟顿爽。残阳自麓山返映天际,云霞与江面烟波互相照耀,上下风帆,悠扬掩映,诚可观也,今建亭于南峰,以供游人休憩。 (2)猴子石。在市南十里之地,沿粤汉铁路可达。有石高约二丈,酷似猴形,蹲于湘江之滨,可登眺,江水萦回其下,成小石潭,深澈无比。其对河为靳江河,一名剑江河。有小街,楚佞臣靳尚之墓在焉。 (3)雨花台。在市东南七里黄土岭之东,今就其地建真人庙,四山环抱,清雅宜人,古木参天,池塘可鉴。庙旁有小旅店,取资甚廉,品茗其间,亦乐事也。 (4)金盆岭。在市南六里,峦岗环绕,成盆形,长沙之南险也。其上有大兵房一所,可容千余人。两旁战壕环抱,为历代战争之要地。 (5)水陆洲。洲上多橘,故又名橘洲,在市西湘江中,长七八里,两端与城市齐。洲上杨柳疏植,绿橘成丛,红楼白阁之间.间有竹篱茅舍。垂杨绿阴之下,恒系渔艇闲舟,景物风光,可称佳绝。朱张渡,在其南部,宋朱子讲学岳麓,张南轩讲学城南时,往来过渡之处也。义渡亭,在其中部,长沙西路之孔道也。江神庙在义渡亭之北,其地旧有拱极楼,最擅名胜,潇湘八景之一,所谓“江天暮雪”者,即其地也,惜楼已废。英国领事署,在其北部,洋楼高矗,雅丽可观。 (6)朱家花园。在经武门外六里许,一名余园,清时长沙臣绅朱彝尊先生所建,以休养余年者也。其中布置甚幽雅,兰堂、宜春亭、云寮亭、一笠亭、延眺台、众绿轩等,亭台楼阁,回环错列,池塘萦绕,假石嶙峋,异木奇花,争妍斗彩,间有乔木高参,绿竹阴影,长沙著名之花园,怡神旷兴之佳所也。各亭台中之联匾,均近代名人左宗棠、郑板桥、王文治、黄自元、曾熙,谭延闿等之手笔。此园虽系私园,然完全开放,任人自由游览,园丁备有茶水,茶资听给,有小贩贩卖糖点,取买亦便,近年因常驻军队,房屋多被毁坏。 (7)谷山。在本市西北二十五里,由第一纺纱厂后,山径达可。高约二三千尺上下,为长沙附郭第一高山。岩谷幽邃,林菁茂密。其下有古寺,名谷山寺,亦名宝宁禅寺,建自唐时。寺中有佛教小学,游人自长沙游谷山者,多午餐于寺内。山半有龙王宫,西人多避暑于此。龙王宫后,山岩陡立,峻峭异常,名刀背脊。最高处名谷王峰,登其处,远望洞庭之烟波,南岳诸峰之秀叠,若隐若现,所谓一目千里、万象罗列者,此其似之。附近有一峰,巍然锐出者,名尖山,亦名山也。 (8)白沙井。在蔡公坟南半里许铁道东侧。有井四口,每口长约二丈,宽深均约一尺许。泉水自沙石中渍出,清冽甘美无比,名曰沙水。全城中恃以为饮者,不下数万家,城中以挑沙水营生者约在千数以上。每担价目,自十余枚至三四十枚不等,以距井之远近估计之。坐候于井旁之挑水夫,恒有数十至百余人之多,以到井所之先后为序,挨次汲取,每次每井口,可容二人,以木瓢舀之,昼夜频舀,而泉不竭,经久不舀,亦不溢,市民目为仙景。 (9)老龙潭。亦名锡山潭,在白沙井南一里许,方可数亩。东西两岸,冈峦夹峙,株长路纵贯其中,隔为东西二部。水恒清不浊,涨时自南口溢出,通于湘江,数十丈内,犹与湘江判分清浊。水落时,则潭平浪静,清澈如镜。其中多小鱼,两岸山坡之凹处,黄童白叟之垂钓其间者,居恒不绝,幽雅凄清,娱情遣兴之佳所也,闻将辟为公园之水族馆云。 (10)福王墓。在妙高峰之右侧。按,福王即宋右丞相赵汝愚也,被韩侘胄所谮.安置永州,道卒,旅殡于此,今墓系前清时修复者,其下有享祠。 (11)蔡公坟。在天心阁南之醴陵坡下。明季长沙司理蔡忠烈公江门先生之墓也。蔡公任长沙司理时,适流寇张献忠犯长沙,一时名藩重臣,大帅劲卒皆遁去,公约守将尹先民誓死固守。先民阳许诺而阴通贼,公被执而骂贼死,其幕卒凌国俊,将从公死,请于贼,以衣裹公尸葬于此,后人为建墓筑祠,表其忠烈。 (12)定王台。在浏阳门右侧,汉长沙定王发,曾运土长安,筑台于此,以望其母唐姬之墓。年久台废,前清时湘人就其地建大楼房一所,以存故迹。台左有门,额曰蓼园,取定王故宫有蓼园之意,栋宇辉煌,庭园古雅,咏觞吊古之佳所也。现设湖南图书编辑处,其内存古书颇多,一部已列置中山图书馆,以供人阅览。 (13)平地一声雷。在定王台后,一井庞然而空,相传此井一日忽爆震,井壁突易此状,泉源遂绝,探首视之,绿草如茵,四壁凹凸,有奇趣,投之以石,其声瀚然,亦遗迹之一也。 (14)贾太傅故宅。在上太平街四十号。贾谊为长沙王太傅时之故居,即今贾太傅祠地。《长沙县志》引《水经注》云“内有一井,是谊所凿,极小而深,上敛下大,其状似壶.旁有一足石床,才容一人坐,流俗相传,为谊所坐床.又有大柑树一,亦云谊所种也”。今则其井尚存,入门之左侧围以石栏者是也。水极清洁,附近居民,咸取汲于此。石床已移置祠后佩秋亭内。柑树已不可考,惟正殿后有枯树一株,高出屋顶,或疑即是。又云祠前有古石碑二,左右各一,高可丈许,字迹已剥蚀不可辨识,中堂悬匾曰治安堂。祠右为清湘别墅,曲槛回栏,颇饶佳趣.清季所植之二柑树在焉。其内有佩秋亭,后人修葺之,一足石床,移置于此。祠之下面有废井一,今人亦疑贾谊故井为此,而非祠前之所指者。亭两旁壁上,刻古今名人诗词祠记甚伙。祠之正中壁上,刻有屈灵均之像,盖屈、贾遭遇相似,湘人合祀屈、贾于祠内。其前有楼曰大观,可供登览。 (15)开福寺。在北门外三里。五代时楚王马殷创建,其子马希范于其地建会春园,为避暑之地,费资巨万,后园废,寺则屡经修治,故仍存在。近年寺僧复大加修建,殿阁玲珑,僧房幽静,长沙之名寺也。古祓禊亭,相传在寺右佛教慈儿院内。寺后旧有碧浪湖,紫微山,风景绝佳,今则湖山已渺,工厂环峙,未免大煞风光。寺前田畴,一派碧水翻纹,犹不乏田野风味,近寺僧拟将其地,辟为公园。 (16)曾公祠。在小吴门正街,清曾文正公国藩之享祠也,民国纪元,曾改建烈士祠,近复其旧。祠前为一广场,祠后有园,花卉亭树俱备,回廊曲径,假石嶙峋,丛阴之下,水艇双双,游览胜地也。现后部为艺芳女校校址,前部为长沙市公安局局址。 (17)韩公墓。在南城三府坪长郡公学校内,墓宽约丈余,长可三丈,巍然尚存,墓前有碑,镌曰“汉太守韩玄之墓”,墓之东南,有韩公祠,今已颓废。 原载傅角今编著《湖南地理志》,1933年长沙湘益印刷公司刊印。 岳麓山 傅角今 岳麓山,亦称麓山,盖衡山之足也。以古迹及风景之胜,亦湘中名山之一。山位长沙市隔江之西岸,距市约四五里,凡迹履长沙者,未有不一畅游麓山为快。近年市政筹备处更江滨筑有登山马路,游玩益便。山有二峰,北峰高而南峰低。两峰之间从乃精华所萃之处,暮春三月,山花满地,碧水涓涓,树木阴翳.游憩其间,在在皆足以引人入胜者也。兹择举胜迹如次: (一)爱晚亭。原名红叶亭,袁子才先生改今名,在湖南大学校后半里许之清风峡。满谷枫林,重重绿荫,小涧一湾,绕流亭右,清风习习,流水涔涔,游憩胜地也。若至九十月间,秋阳减色,枫叶翻红,则又别饶一番风致。 (二)麓山寺。一名万寿寺,位山之半腰,建自晋太始元年。殿阁轩清,蓬蒿没径,大有古刹风光。前殿之后,有方池二,深可数尺,署曰“玉泉”。沿石级上,即达观音阁,阁内清幽可憩。 (三)白鹤泉。在岳麓寺旁数十武,泉出岩石中,仅一勺许,味最甘冽。相传常有白鹤飞止其上,故名。石刻有“白鹤泉”三字。 (四)蔡公墓。蔡公松坡之墓,在岳麓寺后,丰碑穹窿,令人起敬。 墓周刊有国内名人志铭,惜游者缺乏公民道德.多被摧毁。公享祠在墓下半里许,万寿寺侧,公之遗像在焉。 (五)黄公墓。黄公克强之墓,在蔡公坟之上,沿石级可达,墓表之壮,一如蔡墓。 (六)望湘亭。在麓峰之顶,登亭而望,湘江如带,万家烟火,历历在目。设有茶馆,游山者必在此小憩。亭之下,有“飞来石”、“飞来钟”,相传为他地飞来者。 (七)禹王碑。位麓峰顶之左侧,碑刻皆蝌蚪文,凡七十七字。明吴道行禹碑辨云:“考吴越春秋,载禹登衡山,梦苍水使者,授金简玉字之书,得治水之要,刻石山之高处,禹碑之所从来矣。历千百年无传者,道士遇见之。韩文公、刘禹锡索之不得,致形之诗词。宋嘉定初,何子一游南岳,遇樵者导引至碑所,始摹其文。过长沙,转刻之岳麓山顶,隐避又四百年,至于国朝(指明朝)嘉靖初,潘太守搜得之.剔土拓传,朝野始复睹虞夏之书。”自明以来,各家之译文数出.然蝌蚪文久废,所译尚多谬误之处,姑录一二。以便参阅: 译文一 承帝曰咨,翼辅佐卿, 洲渚与登,鸟兽之门,参身洪流,而明发尔,兴久旅忘,家宿岳麓,庭智营形,折心罔弗,辰往来平,华岳泰衡,宗疏事裒,劳余伸禋,郁塞昏徒,南渎衍亨,衣制食备,万国其宁,窜舞永奔。 译文二 承帝令袭,翼为援弼,钦途陆登,岛泄端乡,铁仔瓮流,船暗歇迟,眠即宿及,令次岳麓,殿陌裂岳,析嘂罔堕,躧往来窍,华恒泰衡,嵩陲事裒,献桴挺禋,郁濬垫徒,南暴幅员,节别界联,魑魅夔魅,窜舞蒸奔。 (八)达峰墓。在蔡公墓左面之上方,规模亦颇宏巨,中竖“浏水堕泪之碑”,旁刻一联云“达向九霄云路近,峰高五岳众山低”,此公素志所蓄,尝自撰以榜寝门者。墓下有亭,曰达峰,俯瞰湘城,俨如画景。 (九)岳麓书院。位山之东麓.由长沙市渡江后,逾“自卑亭”,即抵此。为宋朱熹讲学之所,现为湖南大学校址。校内遗存石刻颇多。 原载傅角今编著《湖南地理志》,1933年长沙湘益印刷公司刊印。 辑录:陈先枢 杨里昂 彭国梁 原载:《民国文人笔下的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4-11-23 20:29 , Processed in 0.09835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