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长沙弹词音乐的特点 弹词的底本为散文、韵文相间,通俗易懂,讲究口语化。演唱时说唱结合,唱为韵文,说为散文,个别的说白亦有韵文(韵白)。短篇重“唱”,中长篇侧重于说。表现手法以叙事代言为主,传统曲目基本上采用一人一事单线条的结构方法,一人多角、进进出出、生动多 变。分“书头”、“道白”、“唱词”、“尾声”四个部分。行话称这几部分为“凤头”、“猪肚”、“豹尾”。唱词多为七字句,也有十字句或长短不一的句子,也有垛句、数唱和嵌句、排比句式。七字句的词格为二二三,十字句为三、四、三或三、三、四,长短句式较灵活,由演唱者自行掌握句式节奏。唱词的韵辙采用全国通用的十三道大辙,长沙弹词对这十三道大辙另有称谓,“中东”与“人辰"辙称“弓生”韵,“也斜”与“一七”称“提歇”韵,“言前”称“连”字韵,“江洋”称“弹簧”韵,“姑苏”称“富”字韵,“由求”称“由”字韵,“遥条”称“豪”字韵,“灰堆”称“亏”字韵,“怀来”称“钗”字韵,“梭波”称“梭”字韵,“发花”称“花”字韵,还单独将“知、诗、日、资”等字列为“诗”字韵,将“居、猪、书、吁”等字列为“居书”韵。唱词讲究平仄分明。一般是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如需换韵,必须在一段道白后或较长的音乐过门之后,换得自然流畅。 长沙弹词用长沙方言演唱,长沙口语谓说话为“平讲”,带说带唱的叫“平讲曲”。长沙方言有六声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去、阳去)、入声。六声的调值比较接近,如阳平是低平调,入声是次低平调,上声是中平调,阴平也是平声较多,阴去亦是低平调,长沙方言的声调特点是平而偏低。长沙弹词的音乐是在长沙方言声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带有语调性较强的特点,似说似唱,说中又似带点哼腔。唱句严格“按字行腔”、“腔随字走”与语言紧密结合,因此为当地人民群众所熟悉,易传播、易接受。 长沙弹词音乐的原型是单曲体结构,以上下旬旋律构成基本唱腔。其基本腔是: 2/4 5 5 5 6 | 1 1 1 6 | 5 5 5 3 | 2 2 2 3 | 5 — | 属徵调式,骨干音为5 1 2。 随着社会的进步,长沙弹词由原来只演唱短篇劝世文而发展到以演唱故事为主的曲种,其上下旬唱腔音乐已不能适应曲目的需要了,历代艺人便以变板,变腔的手法来进行创造,才有了今天较为完整的板腔体音乐。 变板即是在板眼上加以变化,成为板式变化的结构。由于劝世文发展到演唱故事后,曲词上有了大的发展,出现了七字、十字、排比、嵌句、垛句等多种不同的句式结构,因而也出现了不同板式(节拍),不同句式的变化,促进了音乐旋律的发展,由原来上下旬呼应的唱腔音乐结构变为四句为一乐段的启承转合式结构。 变腔是在基本唱腔的基础上,根据内容及不同句式、板式的需要扩展旋律,加上历代艺人各自不同的润腔手法及与地方戏曲、民间歌舞音乐互相吸收、溶化而派生出不同的唱腔音乐。 长沙弹词的板腔究竟有多少,艺人一般习惯将它归纳为“九板十三腔”,实际是将十三韵归为十三腔。也有的艺人说是“八板九腔”。20世纪50年代后,比较一致的认识是“九板八腔”。九板是[平板]、[慢板]、[快板]、[散板]、[流水板]、[消板](即后半拍起腔)、[抢板]、[摇板]、[滚板]。八腔是[平腔]、[柔腔)、[欢腔]、[怒腔]、[柔带悲腔]、[悲腔]、[烂腔]、[神仙腔]。益阳、浏阳、汩罗等地的弹词在板腔分类上与长沙艺人的说法基本相似,仅个别名称有所不同。益阳弹词将板分为[散板]、[慢板](包括[悲板])、[平板](包括[数板])、[快板](包括[流水板])。八腔名称为[平腔]、[欢腔](包括[喜腔])、[悲腔]含(大悲腔]、[柔腔]含[柔带悲腔]、[怒腔]、[醉腔]、[神仙腔]。 从表现功能上说,弹词的诸种板腔,都有各自的特长。[平板平腔]多用于书头和叙事性唱段,它的适应性较强,是弹词常用的板腔。[柔腔]、[柔带悲腔]、[慢板]多用于表现悱侧缠绵和悲伤、柔婉的情感。[烂腔]或[神仙腔]、[花腔]用于曲目中反面人物或神仙界人物的唱段。[悲腔]或[散板]表现悲痛激愤的情绪。[怒腔]表现人物恼怒时的情绪。在[悲腔]之前加一个散板形式的唱句即成为[大悲腔],或者是[哭头],节奏更为缓慢,情绪更显悲痛。 长沙弹词各种唱腔音乐举例如下: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4-11-22 05:23 , Processed in 0.09882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